【摘 要】中小城市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支点。在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新常态”等宏观背景下,城乡空间无序扩张、资源环境压力愈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何让中小城市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城市的空间布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重点就生态视角下的中小城市规划布局研究进行略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视角;中小城市;规划布局;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的发展越来越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形势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在我国的传统城市规划思维中,一般缺乏对于生态的思考,这样的思维很难满足当代科学发展观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中小城市规划布局的创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提出的全新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公民幸福感、创建宜居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小城市的布局思维调整时,一定要加入生态规划的思维,使我们的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中小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
中小城市规划布局是由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区域生产力水平、自然地理环境、区位及交通设施、产业布局等。
(一)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中小城市形成发展的先天条件及物质基础,对中小城市的性质和空间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质、水文、地势地貌等)对中小城市的影响主要包括:城市空间的规模及扩张方向、交通设施的规划布局等。地形地貌条件和水文状况在城市布局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平原地区便于景观布局、山地丘陵地区城市形态分散破裂、沿江城市呈带状布局等。自然资源(如河流、交通线、能源、矿产资源与农业资源等)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点工业布局地区一般具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的特征;交通的便捷程度决定了对外经济往来的便捷程度,决定了招商引资的成本;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区将布局成为城乡区域能源产业基地等。
(二)社会与经济发展条件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是是决定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源动力来自人口因素,城镇化的过程也是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的过程。经济因素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及其关键,经济活动的空间决定了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三)产业布局与地域分工
产业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的完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第三产业在产业发展布局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置于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小城市;而对于新兴产业、科技产业应该置于劳动素质高的中小城市。此外,产业空间组织还应考虑市场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二、生态视角下中小城市规划布局建设
(一)转变唯GDP发展观念,以生态思想指导城市建设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往往容易在经济角度产生一定的竞争。政府对于城市的发展目标,往往简单地定位为经济水平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的唯GDP论思想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中小城市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以传统的经济思维来指导城市的建设,不断地重复工业化的老路,导致城市建设中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在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以生态的思想来指导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城市的发展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中小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生态化的城市规划可以让城市建设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活的水平。
(二)以生态发展的眼光为城市进行定位
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我们必须以生态发展的眼光来为城市进行定位。生态发展的战略建设思维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在我国经济上升的机遇期,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定位不科学。一些中小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朝令夕改、盲目竞争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缺乏定位的城市规划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以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定位点,重点确立城市的生态保护职能。只有绿水青山,才能换来社会发展的金山银山。只有在突出地域发展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规模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城市的规模与城市的生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地区的生态承载力问题。城市的建设必然会带来原有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事先规划好城市生态,那么就会给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一些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一定要慎重地进行城市的规划。城市的规模和当地的人口规模也应该有一定的匹配性,使城市规模既能承载一定的人口资源,又不至于出现城市居住环境拥挤的问题。在规划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地对人口的增长形势进行一定的预测,留下一些地区作为人口增长的缓冲地带。中小城市由于自身特殊的职能设定,还应该更好地为城镇以及乡村人口提供一定的工作机会和生存空间。
(四)中小城市的生态规划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小城市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和区域内的其他地区一起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在同一区域内的城市,应该进行不同的职能分工,在经济生产上和其他的一些领域进行更好合作。例如,在生态保护的层面上,同处于一个流域的不同城市,在生态保护上就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上游城市出现污染,很可能会对下游的城市带来同样的恶果。一些生态的保护措施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只有上升到区域发展的层面,才能更好地进行不同城市间的统一协调规划。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独立的点,在一个区域内,只有将不同的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推动区域内生态的改善。不同城市之间,更加需要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合理的发展。
(五)进行中小城市的生态规划要目光长远
城市的发展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议题,则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我们在建设中小城市生态化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远期眼光,以渐进的心态来对待中小型城市生态实效的实现。在中小型城市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心态,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规划在短期内不能实现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城市的经济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样的规划现状很可能会使中小城市的规划者沉不住气。因此,中小城市的规划就更加需要长远的眼光,不以短期的利益来换取长期的成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好城市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使城市建设符合我们的生态需要。
总之,中小型城市的重新规划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生态的改善更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城市的发展布局规划,以生态的眼光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卓.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北京“大城市病”治理研究[J].中国名城,2016,08.
[2]唐婷,吕斌,张文新.城市生态隔离区规划管理对策[J].规划师,2016,07.
论文作者:朱承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城市论文; 中小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布局论文; 过程中论文; 经济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