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内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_激励模式论文

党内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阐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激励机制论文,党内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内激励机制是指党内激励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内激励客体的积极性和激发党内的生机活力,从满足党内激励客体的需求出发,积极主动地选择党内激励途径,掌握党内激励时机,监督党内激励过程,最终实现党组织确定目标的有机统一整体。党内激励机制可分为两大“制度系统”。一是“正向激励制度系统”。它是党内激励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四大子系统”(见图表1);二是“负向激励制度系统”。它是指党组织运用批评、惩处、降职或免职等手段对党员进行激励的各项制度的有机统一体,是对表彰、奖励和晋升等正向激励的有益补充。它主要包括党内批评制度、惩处制度和党员干部竞争淘汰制度等。当然,“正向激励制度系统”与“负向激励制度系统”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关系。

图表1:

一、正向激励制度系统

正向激励制度系统,是党内激励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以下四大党内激励制度构成。

(一)党内目标激励制度

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在其著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也称目标激励理论。他认为,目标激励作用的强弱,受它的期望概率和效价两方面因素的制约。用公式来表示:目标激励效果=效价×期望概率①。在这个公式中,存在三个变量:一是效价变量;二是期望概率变量;三是激励效果变量。效价变量与期望概率变量的不同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变量。具体地说,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形(见图表2)。根据佛洛姆的这一理论,充分调动和激励党员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和完善党内目标激励制度,而且要努力使激励目标的效价和期望概率均达到最大限度。为此,在设计党内目标激励制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性”:一是党内激励目标的价值性。要善于把党组织的目标与党员个人的利益和需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党员在实现党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的利益和需求,从而提高党内激励目标的价值。二是党内激励目标的挑战性。确定的党内激励目标不能是唾手可得的,而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跳一跳,够得着”的党内激励目标,对党员来说,才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当然,党内激励目标也不能太难,要具有可能性。因为如果党内激励目标“可望而不可及”,党员就感到目标渺茫而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其积极性。三是党内激励目标的明确性。党内激励目标必须具体、明确,而不能含含糊糊。

(二)党内物质激励制度

党内物质激励制度,是指党内激励主体为了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表现优秀且有突出贡献的党员进行物质奖励,以满足党员个人物质利益需求的制度。这里的物质激励包括工资、奖金和实物等激励。众所周知,党员,同其他人一样,也有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只有当党员的正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党员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因此,在构建党内激励制度过程中,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精神激励制度建设,抑制党员的正当物质利益追求。相反,而是应该在重视精神激励制度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党内物质激励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党员的正当物质利益需求。只有这样,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当然,在设计党内物质激励制度时,要努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内物质激励要公平公正。党内物质激励的程度与党员的贡献大小应该相当。党员的贡献越大,他所得的物质奖励就应越多。相反,得到的物质奖励就应越少。二是党内物质激励不能搞“平均主义”。实践表明,实行平均奖励,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只有20%;而进行差别奖励,则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能够达到80%。这就告诉我们,党内物质激励不能搞“平均主义”,而是要适当拉开距离。三是党内物质激励不能“过度”。党内物质激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过度地强调党内物质激励,就容易淡化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就容易在党内出现“一切向钱看”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从而破坏党的形象和声誉。

(三)党内精神激励制度

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指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这五种需要就像阶梯一样,从低级到高级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说来,某一较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更高层次需要发展(见图表3)。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党员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往往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党员的激励仅仅靠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更加注重强化对党员的精神激励。为了使精神激励达到最佳效果,在党内精神激励制度的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点激励与面激励相结合。就范围大小而言,精神激励可分为点激励和面激励。点激励是指对少数党员的直接精神激励;面激励是指对大多数党员的直接精神激励。为了树立典型和榜样,对少数特别先进的党员通过公开表彰或颁发荣誉证书等形式,进行直接精神激励,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够起到以点带面,激励广大党员学习先进,奋发进取。但是,如果只有点上的精神激励,没有面上的精神激励,这就容易出现“马太效应”现象,即受到精神激励的常仅局限于几个党员,大多数党员受不到精神激励。这样,精神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还可能会挫伤部分党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党内精神激励制度时,既要注重点上的精神激励,更要注重面上的精神激励。二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俞文钊教授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同步激励理论”,即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地加以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用关系式表示为:激励力量=∑f(物质激励·精神激励)③。这就告诉我们:在设计党内精神激励制度时,也不能忽视党内物质激励制度建设。否则,党内精神激励的效果既不能持久,也会引起党员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去激励效应。

图表3: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高级 低级

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图

(四)党内情感激励制度

党内情感激励制度,是指党内激励主体加强与党员的情感沟通,尊重党员、关心党员、信任党员,以激发党员积极性的制度。美国心理学家汤姆金斯曾从动机的角度对情绪进行分析。他指出,情绪是基本的动机系统,情绪对动机和生理驱动起到放大作用。④有的学者也指出,“人性”激励(注重人受尊重需要和爱的需要,给人们的关怀,从而达到激励的一种方法)的“五大法宝”是:(1)信任他们;(2)尊重他们;(3)关怀他们;(4)赞赏他们;(5)肯定他们。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时时刻刻让下属了解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关怀,并且具体地表现出来。如果能够切实做到上述五点,就能够有效激励下属⑤……这就是说,情绪有着十分重要的“动机激发功能”。情绪激发得当,能够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根据情绪的“动机激发功能”,党内激励主体要更好地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必须注重加强党内情感激励制度建设,努力构建一套以党员为本,尊重党员、关心党员、信任党员的情感激励制度体系。具体地说,在设计党内情感激励制度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性”:一是情感激励的广泛性。党内情感激励的对象应当是广大党员,而不仅少数党员或个别党员。否则,情感激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并且容易被人误解为搞“小圈子”。二是情感激励的平等性。党内情感激励是建立在双方(党内激励主体与客体)平等的基础上,彼此以主人的身份进行情感交流。党内激励主体不能因角色不同而以为这是一种“恩赐”、“赏赐”。否则,情感激励效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三是情感激励的层次性。党内情感激励不仅要注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的情感沟通,而且要深化党员与所在党组织的情感沟通。它是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感情的主干,离开了这一主干,情感激励就往往会丢弃原则,变成笼络人心为己所用的庸俗情感激励。除此之外,党内情感激励的最高层次是党员与党的情感共通。以上三个层次关系既层次分明,又盘根错节、脉脉相同。这就像一棵植根于土壤的大树。土壤是党,大树是基层党组织,树枝就是党员和党员干部。

二、负向激励制度系统

负向激励制度,有时又称惩戒激励制度。它是指党内激励主体运用批评、惩处、降职或免职等手段,防止或抑制党员的不良行为,促使党员认识和改正错误,重新奋发进取的一种激励制度。譬如,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党内纪律处分制度和党内降职、免职制度,等等。负向激励制度是党内激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内激励制度的有益补充。负向激励制度制定得好,并且运用得当,可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利于提高党员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发党员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制定和运用好党内负向激励制度呢?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宽严要适度原则。俗话说,凡事有度,过之不及。党内负向激励制度的宽严要适度。党内负向激励制度太宽,难以起到应有的惩戒激励作用;负向激励制度太严,容易使受惩党员一蹶不振,难以自拔,因而也就谈不上调动积极性。二是实施范围要小原则。党内负向激励制度的实施范围不是越大越好,而应是少数党员。换句话说,受批评或惩戒激励的党员只能是少数,不能是大多数。法不择众,道理就在这里。三是公平公正原则。党内负向激励制度公平公正,所有党员在党内负向激励制度面前要一律平等。对于相同的违纪行为,要避免发生有轻有重、宽严不一的惩处现象。四是因人而异原则。党内负向激励的手段和方式应把握好对象,因人而异,切忌千篇一律。譬如,对于不同性格的党员,采取的批评方式就应有所不同。对性格内向、自卑感较强的党员,应采取委婉的批评方式;对性格外向且生性固执的党员,可采取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批评方式。五是调动积极性原则。制定党内负向激励制度,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不能为了惩戒而惩戒,更不能把批评或惩戒作为打击和报复党员的手段,而是要以更好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小结

正如前文指出,党内激励机制由“正向激励制度系统”和“负向激励制度系统”组成。其中,“正向激励制度系统”又由目标激励制度、物质激励制度、精神激励制度和情感激励制度等组成。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并列的,而是存在主次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党内激励制度时,要正确把握以下几个关系:(1)正向激励制度与负向激励制度的关系。正向激励制度的功能在于强化某种行为,而负向激励制度的功能在于抑制或制止某种行为。两者功能不同,不可偏废。但要以正向激励制度为主,负向激励制度为辅。而且,负向激励一定要慎用。(2)物质激励制度与精神激励制度的关系。党员不仅是“政治人”,也是“经济人”。因此,设计党内激励制度时,不仅要建立物质激励制度,而且要建立精神激励制度,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但应以精神激励制度为主。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⑥(3)内在激励制度与外在激励制度的关系。内在激励是一种源于内在动机的驱动力,外在激励是一种因外在的刺激而产生的激励。内在激励是内因,对党员行为起主导作用;外在激励是外因,对党员行为起辅助作用。因此,设计党内激励制度时,既要建立内在激励制度,也要建立外在激励制度,但应以内在激励制度为主。此外,设计党内激励制度时,不仅要建立短期激励制度,也要建立长期激励制度,实现短期激励制度和长期激励制度的统一。

注释:

①效价,是指目标的实现对一个人价值大小的主观评价。目标价值大小的评价具有高低之分,可以是正值,可以是负值,也可以是零;期望概率,是一个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如果完全有把握实现目标,其期望概率就是1;如果根本不可能实现目标,期望概率就是0;因此,期望概率通常在0—1之间。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③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页。

④转引自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⑤唐晋主编:《领导干部大讲堂》(领导艺术卷),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11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标签:;  ;  ;  ;  

论党内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_激励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