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部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干部交流工作,是党中央一再强调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干部交流是事业发展的呼唤。世纪之交的大发展,最大的制约在于干部队伍素质的不适应与人才准备的不充分。加速发展物流、财流固然必不可少,但干部的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证,是经济、技术、信息等其他交流的载体。一些欠发达地区“给钱给物不如给人才”的呼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干部交流的极端重要性。
推进干部交流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急需。干部交流是实现干部资源优化配置、领导班子结构合理重组的有效途径。因此,江泽民同志曾肯定地指出:“坚持做好领导干部的交流工作,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交流适时、合理,一个软班子会因交流而硬化,一个散班子会因交流而强化,一个懒班子会因交流而优化。
推进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必然。干部成长离不开交流,干部素质提高需要交流。一个干部只有在多环境、多岗位、多条件下经受锻炼,接受考验,才能增长才干。我党许多杰出领导者的革命斗争生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既然推进干部交流如此重要,那么,选择怎样的途径来实现这种交流呢?对此,我们结合山西的实际,遵循党中央关于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的工作方针,重点采取以下八种交流途径:
跨地横向交流。按照先富、先发展地区与后富、后发展地区相互交流的工作方针,围绕扶贫攻坚、各地优势互补的发展目标,在地(市)主要领导的配备上,充分重视“南下北上”的交流,在县级岗位,重视贫困县与富裕县领导干部的互调交流。以此实现经验互补、推进共同富裕。
垂直纵向交流。纵向交流是干部交流的一般模式。近年来,全省共选派10批378名处级干部、1573名科级干部,从机关下到基层,任职锻炼,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条块纵横交流。我们在干部交流中,重视条块互补,纵横交流,从各厅局、各技术部门,选派182名科技副县长和数千名科技乡镇长,充实到基层,充实到各行业,开展科普、科教交流活动,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直接换位交流。在干部使用管理上,对一些任职较长的地、县、乡主要领导干部,我们采用“平移换班”的交流方式。就是从此县调到彼县,从这个乡调到那个乡。这样,既能保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会减轻组织的压力。同时还为这些干部创造机会,摆脱旧的包袱、矛盾,提供一个新的工作环境。
间接挂职交流。今年,山西省委决定对所有不满3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青年干部,分批实施下派锻炼。省级机关已有166名处级干部、351名科级干部被首批安排挂职交流。
同岗异位交流。针对纪检工作的特点,在纪检系统建立了以回避为内容的同岗异位交流制度。对纪检干部在岗位相同的条件下,实行异位交流。截止目前,全省已有6435名纪检干部实现了异位交流。全省95%的地(市)、县纪委书记和98.5%的乡(镇)纪委书记都做到了同岗异位交流。
同职易地交流。近年来,山西全省地、县的公、检、法“三长”,已形成了“同职易地”交流的格局。全省118个县,有104个县的公安局长进行易地交流,60余个县法院院长和44个县检察院检察长进行了交流,分别占总数的50.8%和37.8%。
多岗外派交流。为了扭转山西人才短缺的被动局面和缓解各类人才需求的矛盾,引进沿海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几年间,先后选派了300余名干部到上海、江苏、山东、天津等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了外派学习。
采取什么样的交流模式与交流途径要从实际出发,从效益出发,从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出发,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在实践中,推进干部交流要把握好五个环节的工作:
第一,观念先行。强力度推进干部交流,也是一种改革。改革就必然会遇到来自观念层面的阻力。特别是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干部对待交流的态度也往往表现各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清除干部交流中的观念滞阻,确立与大交流相适应的人才意识、服从意识与全局意识,确立与大发展相适应的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与成才观念。
第二,效益导向。衡量一项交流成功与否,主要标志在于:看其是否有利于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干部聪明才智、创造性、积极性的有效发挥;看其是否有利于事业的发展;看其是否有利于班子的结构优化和整体功能的强化。根据这样一个交流导向,我们在选择交流模式时,要坚持立足效益,着眼发展,做到怎样交流有效益,就怎样交流。
第三,制度规范。干部交流需要一个科学的机制去保证、去规范。近几年,山西省委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交流轮换的实施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从干部交流的对象、目标、时间、管理等多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使干部交流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第四,把握时机。选择有利时机开展干部交流,不仅是交流效益的要求,更是干部管理的艺术。换届选举,从班子建设看,是结构重组、结构优化的有利时机,实施较大力度的交流一般是适宜的。年度工作考核验收,虽然不是大面积推进干部调整交流的有利时机,但也是全面考核班子、考察干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时候对个别不协调的班子、个别不称职或履行职责不得力的干部进行岗位轮换,也是适宜的。一项重大政策出台,或者完成一项重大任务,都是开展干部交流工作的最佳机遇选择。因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无论是重大任务的完成还是重大改革的实施,客观上都需要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坚持动态管理,不失时机地开展交流。干部交流既要有全局性目标方位、工作规划,更要有局部的小范围的适时调整。对于一些问题较大的班子,如果依靠班子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一经发现就要果断解决,该调整的调整,该交流的交流。绝不能拖延等待,错过时机,等问题成了堆才去解决。
第五,突出重点。从对象层次上突出重点部门、重点班子、重点干部的交流;从工作范围上,突出全局性交流与高层交流:从顺序上要坚持先全局、后局部,先上层、后基层的交流格局。
在推进干部交流的实际操作中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坚持交流与管理相统一。交流是一种管理,但不是管理的全部:管理需要交流,但不是唯一途径。因此,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必须同时加大干部管理的力度。坚持在严格管理中加大交流力度,在推进交流中实现科学管理。事实上,交流出效益,管理促交流,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二是坚持相对稳定与推进交流相统一。交流出效益,保持干部队伍、班子状态相对稳定也同样出效益。推进交流与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班子相对稳定、干部相对稳定是推进交流的必然结果,是推进交流的效益性反映。不能认为相对稳定就不需要交流,同样也不能认为,交流就不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三是推进干部交流与优化用人机制相统一。大力推进干部交流,与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学的用人机制是统一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用人机制的不完善,交流的效益弱化,不能有效地解决“用人不当,用非所学”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交流不力,流不动、配不进,交流渠道不畅的现象也严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以改革的精神推进交流,以改革的精神加速科学用人机制的建构,在实践中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四是坚持推进干部交流与执行政策规定相统一。目前,整个干部交流工作呈现渐进性、阶段性与探索性,不能要求干部交流解决干部素质、人才需求的全部问题。我们的干部交流工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的规范、政策的规范之内,不能破格越规。比如,班子职数不能任意突破等。
五是推进干部交流与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相统一。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交流的大敌。在推进干部交流中,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坚决避免和排除借交流之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搞“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以及借交流之名搞“倒流”、“逆流”和非效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