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翡翠检测中的“新”优化与处理论文_何伟英

试论翡翠检测中的“新”优化与处理论文_何伟英

摘 要:翡翠属于一种变质岩类,是地质构造的产物。翡翠的检测工作是检测翡翠的精度和纯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新版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针对翡翠的检测工作明确了没有经过酸漂白的翡翠都为处理翡翠,主要对加工工艺和是否经过强酸漂洗进行区分,并明确对覆膜处理的相关解释。本文针对了翡翠检测的新版和旧版国家标准进行分析,并从市面上现有的翡翠成品种类说明翡翠检测中的优化与处理手段。

关键词:翡翠检测;优化;处理

引言

国家新版的珠宝玉石标准对于翡翠的优化处理定名规则进行了新的说明,对于处理宝石的描述方法也与以往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对于翡翠的处理可以直接定名为翡翠(处理)、染色翡翠、漂白充填翡翠等。本文主要结合了新版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对翡翠检测的优化与处理产生全新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针对市场上常见的仿翡翠饰品和翡翠处理饰品等检测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效优化翡翠检测市场环境。

1新旧珠宝玉石国家标准的差异性

通常情况下,在翡翠的检测鉴定过程中,需要先确定检测品的品种为翡翠,之后对其是否经过漂白、充填和染色进行检测。针对翡翠是否漂白,相对于以往的检测标准而言,现在的检测标准中将检测重点放在了区分翡翠是经过强酸漂洗后填充的蜡或是经过弱酸漂洗后抛光留下的蜡。相比较经过强酸漂洗后填充的蜡而言,经过弱酸轻微洗过后抛光留下的蜡,其饰品能够呈现出更加明亮的光泽。翡翠的漂白浸蜡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翡翠的透明度,但该方式需要经过酸洗过程,进而容易对翡翠的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降低翡翠的耐用性。而通过用蜡进行浸泡充填的方式有助于使翡翠表面被破坏的结构得以恢复,但在检测和鉴定过程中仍然能够发现结构被破坏的现象。如果翡翠饰品经过漂白浸蜡处理过程,鉴定检测的结果则会标注为“漂白、浸蜡”等字样说明。翡翠属于一种矿物质,由多种细小矿物组成,并出现出多种形态。质地较好的翡翠结晶颗粒较细,并呈现出较为完整和规则的结构状态。而质量较差的翡翠,其颗粒的大小程度分布不均匀,且结构之间存在缝隙和碎裂等情况,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网裂、凹坑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对这一类翡翠饰品的检测力度。在加工过程中,翡翠中的其他伴生矿物,如长石等软矿物容易脱落,进而使得翡翠结构表面形成微坑、空穴等问题。伴生软矿物含量较多的情况下,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麻点问题,这种翡翠应该被鉴定为天然翡翠。而质量较差的翡翠通常质地较差,裂缝较多,在经过加工处理后,表面结构容易出现丘陵起伏较大的情况,或形成网裂和疏松结构。白底青翡翠相比较B货翡翠而言,光泽虽然明快但却缺乏纯净度,B货翡翠的光泽看似明亮,但实则黯淡。新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对于覆膜处理作了清晰明确的说明,指的是产生绿色效果的覆膜翡翠,使得原本没有绿色或较浅绿色的翡翠表面被绿色薄膜遮盖,使得绿色得以加深,且颜色较为均匀。当前市面上存在着一种翡翠,整体的颜色呈现出绿色或蓝绿色,且透明度较低,矿物晶粒较大,能够通过肉眼清晰看到矿物的晶体形态。这种翡翠的表面结构存在较多网裂现象,在表面常覆盖一层胶,利用显微镜观察能够看出胶的油脂光泽,而非翡翠本身的强玻璃光泽,这种情况则鉴定为经过覆膜处理。此外,市场上还流行着一种翡翠手镯,其表面被一层厚薄程度不均匀的胶所覆盖,包含无色胶和绿色胶,这种情况也应该被鉴定为覆膜处理,但新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却未对其进行明确说明。

2当前市面上常见的仿翡翠饰品和翡翠处理饰品

2.1玻璃仿翡翠

玻璃仿翡翠饰品在当前的翡翠市场上较为常见,经常以玻璃冒充珠宝玉石贩卖给消费者。玻璃经过加工能够被仿制成单晶宝石,如祖母绿、红宝石。同时也能够被仿制成多晶质集合体,如翡翠、软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往的仿制工艺中以玻璃仿制翡翠时,容易造成许多气泡,且颜色分布不均匀,仿制翡翠往往呈现出较为单一的艳绿色,进而容易被识别出来。而近年来,随着仿制工艺的不断发展,由玻璃仿制的翡翠颜色较多,如黄绿色、蓝绿色和浅绿色等,且内部结构较为纯净,但颗粒较多且大,透明度欠缺,往往呈现出由微透明到半透明的状态,颜色从大体上看较为均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仿制翡翠,其整体的颜色较为单一,透明度较低,且结构表明没有呈现出翡翠的涟漪和橘皮构造,光泽度相对较低,呈现出较多的油脂光泽,内部呈现出类似与翡翠的交织结构。因此,这种玻璃仿制翡翠很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和迷惑。

2.2合成翡翠

合成翡翠的颜色在远处看都呈现出较为均匀和饱满的状态,在近处看,其结构包含透明区域和不透明区域,并呈现出渐变过渡关系。在显微镜下观察合成翡翠的不透明区域呈现出长柱状晶体,这种晶体的结晶情况较好,且呈现出放射状的排列形式,晶体的排列较为整齐。其透明区域往往具有深色包裹体,光泽与弱玻璃的光泽较为相近。相对于天然翡翠而言,合成翡翠的结构较为简单,但仍与翡翠(硬玉)的性质具有较大差异性。

2.3抛光粉致色

抛光粉致色的方式通常在市面上的中低档翡翠饰品中较为常见。这种染色方式会在无色或浅色的翡翠表面或微孔隙中残留较多绿色或紫色的抛光粉,进而导致翡翠本身的原色被改变。在光线映照的作用下,染色部分呈现出紫色或淡绿色,体现出整体、局部的染色方式。在强太阳光的直射作用下,能够通过微小孔隙中看到侵染的点状或丝状色斑,且用酒精擦拭会出现明显的掉色情况,进而使得这种翡翠较为容易被检测。目前市面上还存在着一种仿油青种翡翠,通常由蓝色、紫色和绿色,因此,检测过程中,需要特别留意颜色偏蓝的翡翠。

2.4 AB货、新的B货和黄色C货翡翠

市面上较为常见的AB货翡翠实则为处理翡翠,这种翡翠来自不同的场口,且质地也存在好坏之分,其结构相对于市面上较为流行的巴山玉而言较好,往往呈现出较为单一的颜色,常见的颜色为蓝绿、浅蓝等。通常情况下,这种翡翠具有弱玻璃光泽,长波呈现出蓝白荧光,短波无荧光,且表面结构存在着大量网裂现象。市面上另一种较为流行的翡翠新B货翡翠经常被制成手镯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这种翡翠的颜色通常与AB货翡翠的颜色一致,但同时也与之具有较大差异性。由于新B货翡翠在制作过程中在胶中加入了荧光粉类物质,使得B货翡翠会发出与AB货翡翠不同的紫色荧光。近两年来,市面上出现的大量黄色翡翠相对于以往的黄色翡翠饰品而言作了一些处理,进而体现出了底部呈现浅蓝白色的特点,且质地较为干净。但这种翡翠的结构相对较差,通过肉眼能够清晰看到其中存在大量网裂结构,且结构上部多为褐黄或褐红色,整体的颜色分布较为均匀,且色调相对单一,没有层次感。上下部的界限没有过渡,因此边界相对清晰。这种翡翠的制法通常需要将原料经过强酸进行漂洗,再进行染红或染黄处理。

结语

新旧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针对翡翠的检测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从提高翡翠纯度、净化翡翠饰品市场环境上来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了新旧珠宝玉石国家标准进行对比与分析,并阐述了市场上仿翡翠饰品与翡翠处理饰品的优化与处理的基本手段,进而实现翡翠检测手段的优化与升级,有效促进翡翠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翡翠首饰抽检合格率为65%[J].质量探索,2015,12(06):29.

[2]康会欣.好翡翠评定五要[J].大众理财顾问,2013(10):66-69.

[3]王海波,丛培盛,朱仲良.天然及处理翡翠的拉曼光谱荧光背景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0):1-2+4.

[4]李继红,林劲畅.黑色翡翠的矿物成分及相似玉石检测技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02):164-166.

论文作者:何伟英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试论翡翠检测中的“新”优化与处理论文_何伟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