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计划教学”_系统学习论文

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学案探究式”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学案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案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完善学生的“学习主体及人格主体”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究、情景设置、实验设计等所达成的程序性、科学性的学习方案。

宁夏自治区作为全国课程改革试点区为各校实施新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为探索新课程教学思路搭起了实验平台。生物学科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给予生物教师全新的感觉。我校生物教研组的全体成员通篇学习了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意图,要求全体生物教师不分学段、目标一致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为新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特点,采取集体备课、集体听课、试讲讨论等方式,进行了新课程教学中“学案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和实施。现以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为例,谈谈新课程实施“学案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下列细胞受损后会导致哪些疾病?在(

)中写出疾病的名称。

(1)胰岛细胞受损导致(

);

(2)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

);

(3)大脑皮层听觉神经元受损导致(

)。

2.根据下面的要求将细胞名称填写在(

)中。

(1)劳动时离不开(

)细胞。

(2)兴奋传导离不开(

)细胞。

(3)腺体分泌离不开(

)细胞。

你的结论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其他实例来说明吗?

(二)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下列知识的学习

1.根据初中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明确以下概念及相互关系(要求列在笔记本上):

(1)细胞;(2)组织;(3)器官;(4)系统;(5)个体;(6)种群;(7)群落;(8)生态系统;(9)生物圈;(10)艾滋病;(11)SARS病毒。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分别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并将名称填在(

)中。

(1)大肠杆菌属于(

)层次;

(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

)层次;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属于(

)层次。

二、学案导学式的引导

(一)教师向学生提供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方法

(1)分别由草履虫、松树、人出发,构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相同吗?若不同,区别在哪里?

(2)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吗?是生命系统吗?

(3)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哪一个?

(二)教师协助学生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系统具有层次性,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演绎着或简约或复杂的生命之歌。它们和人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1)体会本章首页,由“引言+图片+名言或诗句”组成。

引言:说到细胞……探索它的奥秘。

图片:略。

名言: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找。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

学生一起朗读本章引言,美妙、生动的语言不仅给予学生美的享受,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精美图片与内容紧密相扣,科学家的名言让学生超越梦想。总之,让学生认真阅读,仔细讨论和体会。在视觉上赏心悦目;在情绪上爱读爱看;在阅读中见人见事见精神;在讨论中有知识,有过程。这样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构建一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氛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学,创设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情境,最终为现实生活服务。

(2)体会问题探讨:由“图片(教材中)+情境描述+讨论题”组成。

例如,①SARS病毒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观看图片)。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情境描述)。③SARS病毒的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讨论题)

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搜集有关SARS病毒给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图片和新闻,在课堂上进行集体交流,并复习初中有关病毒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依靠其他生物的活细胞才能生活。从而引出“其他的生命活动能离开细胞吗?”这一问题,要想透彻回答该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本节内容,这对于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可将“本节聚焦”也以问题形式出现,使学生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得以突出,针对性强。

例如,①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哪些层次?③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学案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

学案探究式教学法集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搜集资料,通过对全新材料的分析与综合,达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学案探究式教学法体现了民主教学的思想。它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将课本知识、脑海中已有知识和课外收集的知识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且科学的知识体系。

学案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习边探究中自行解决,较难的问题可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得以协作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案探究式教学法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然后对有异意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在教师的积极协作下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硬灌、学生硬装的弊端,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新课程为“学案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教学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引入问题探讨、资料分析、学案设计,使学生能够步步深入,准确回答相关问题或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设计巧妙的学案,使“学案探究式”教学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再放光彩。

标签:;  

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计划教学”_系统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