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现状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然气论文,东南亚国家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石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南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原油和油产品生产区之一。石油工业曾为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国家经济的起飞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东南亚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石油工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东南亚国家石油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东南亚油气资源的总体状况
东南亚10国中,除老挝、柬埔寨和新加坡尚未发现石油外,其余7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气资源。
截至1991年初,东南亚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估计为21.9122亿吨,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50006亿立方米。①
在东南亚国家中,油气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是印度尼西亚。80年代中期,印尼地质工作者协会和矿产能源部部长都曾公开宣布,印尼的石油储量估计为500亿桶,可开采的天然气储量超过110-216.79万亿立方英尺②。尽管这一数字被普遍认为估计过高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印尼油气资源的丰富。印尼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爪哇海、南中国海沿岸以及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爪哇等内陆地区。80年代期间美国马克萨斯(Maxus)石油公司在爪哇海发现的储量为2.25亿桶的杜里油田,以及美国大陆石油公司在纳图纳海发现的另一个储量达2亿桶的油田,都是超大型油田。在天然气方面,印尼现正在开采的三个天然气田规模也很大,其中一个在苏门答腊北部的阿伦(Arun),两个在加里曼丹东部的巴达克(Badak)。在南中国海沿岸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气田也即将投产,其储量估计为45万亿立方英尺。③
马来西亚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约为4亿吨,居世界第23位,大部分集中在雪兰莪州,约为11亿桶,占总储量的37%;天然气储量估计在16亿立方米以上,居世界第17位,主要集中在沙捞越,为8270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49%;其次在雪兰莪,为7790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47%。目前,马来西亚已发现56个油田和54个天然气田,其中已投入开采的油田共32个,天然气田4个。据专家估计,到2000年,马来西亚还可能发现1200万-2000万桶石油的储量,因为在大约41.1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上还有80%的区域尚未钻探,在沙巴和沙捞越附近约10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地带也还未勘探。但是据估计,马来西亚不再可能发现巨型油田,而只可能有中小油田。因此,马来西亚的石油蕴藏量,按照现有开采能力,只能再供开采15年左右。
就天然气而言,马来西亚储量较为丰富。按1987年所探明的储量,已达50万亿立方英尺(约合16亿立方米,包括伴生气和非伴生气)。据专家估计,到2000年,能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还可能再增加21万亿至37万亿立方英尺,因此,其天然气总储量预计接近印尼的水平,按现有能力还可开采40年左右④。目前,马来西亚最大的天然气田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沙捞越经营的民都鲁气田,估计储量达6万亿立方英尺。
文莱是东南亚地区仅次于印尼和马亚西亚的第三个主要油气生产国,石油给文莱人带来巨大财富。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白拉奕地区,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约为1.8亿吨;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30亿桶石油当量(约3170亿立方米)。据专家估计,文莱发现新油田的可能性已不太大,而发现新天然气田的可能性则更小。
菲律宾由于油气勘探活动进展缓慢,因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至今并不十分明朗。70年代以前,国内外石油公司曾在菲律宾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勘探普查,仅在1959-1964年的6年内就钻了189口井⑤,但结果令人失望,仅发现一些油气苗,并未发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田。70年代初马科斯上台,宣布有权开采大陆架的石油后,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近几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菲律宾的油气资源至今仍没有重大发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约1-2亿桶;⑥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509亿立方米。菲律宾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巴拉望海域、苏禄群岛地区以及中吕宋。由于陆地上至今未发现可供商业开采的大油田,菲律宾已转向南沙海域的海底大陆架。
泰国的油气资源情况比菲律宾稍好一些。据世界银行估计,泰国的石油(包括凝析油)的最大储量为1.64亿吨,天然气最大储量为5465亿立方米⑦。在现已发现的15个油气田中,石油(包括凝析油)总储量为2559万吨,天然气3659.5亿立方米(亦说1656亿立方米)。泰国的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泰国湾。现已发现的75个油气田,其中有12个分布在泰国湾,另外3个在陆地上(其中有两个油田,一个气田)。油田一个是甘烹碧府的诗丽吉油田,原油储量为518万吨;另一个是农玛康油田即西诗丽吉油田,储量约20万吨。一个气田为孔敬府南蓬县的南蓬气田,储量为424.7亿立方米。此外,在达、碧差汶、夜丰颂、清迈、南邦和甲米等府,也发现含油量5%的油页岩。
缅甸的油气资源储量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缅甸的石油总储量在20亿桶(约3亿吨)以上。因为现已发现并正在开采的坦达宾、宫达尼和蒲甘——杜印山三大油田,其原油储量就达14.03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87.88亿立方英尺。此外,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至沿海一带面积为15000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已发现35个含油区,其领海范围内的海底大陆架也有石油资源的可能⑧。然而,据英国《经济季评》载文称,根据1980年的一份外国资料,缅甸的石油储量估计为1.02亿桶⑨。也有学者认为,缅甸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为697万吨,天然气2660亿立方米⑩。总之,这三个数字悬殊很大。现有资料表明,缅甸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缅甸沿海和胡康河谷、钦敦江流域、中部盆地、勃固山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锡唐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其储量有可能较大。
越南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其沿海特别是南部沿海大陆架以及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60-70年代期间,越南石油勘探部门先后在北方的红河三角洲地区发现少量石油和天然气。80年代初期,越南在苏联帮助下开始在南部沿海大陆架钻探,取得突破性进展。1985年以后已先后发现白虎、大熊和龙三个巨型油田,总储量(可开采量)达5至8亿桶。有资料表明,越南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831万吨,天然气28亿立方米。但就总的储量而言,要远远大于此数。据越南一位前副总理在80年代末期透露,其东南部近海大陆架的原油储量可能达10亿吨(约等于73亿桶),而可收回的储量则为3亿顿(约21.9亿桶)。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越南正在开采的三大油田系据说是相当丰富的南沙油气资源的一部分。
老挝至今未发现油气资源。柬埔寨虽未发现油气资源,但并不能就此断言这个国家根本没有油气资源。事实上,在柬埔寨找到有开采价值的油气田还是很有希望的。据有关资料,近年来其油气勘探工作已经重新展开。截至1993年上半年,已有近10家西方石油公司获准在柬勘探石油和天然气。不久的将来,柬可望摘掉无油国的帽子。
二、东南亚国家石油天然气生产状况
东南亚的7个原油生产国,按其产量,依次为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缅甸、泰国和菲律宾。新加坡虽不产原油,但却是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1.印尼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状况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历史较为悠久的石油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到1995年,印尼生产石油的历史就达110年。1977年,印尼日产原油创最高记录,达到169万桶,在东南亚10国中名列第一。近年来日产原油约120万桶,仍是东南亚第一石油生产大国。按80年代初期的统计资料,印尼被列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和亚洲最大的石油供应国。石油工业为印尼提供了18.42%的国内预算收入和约达25%的出口外汇收入。
印尼的原油生产曾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到平稳发展的过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10年间,是印尼原油生产的黄金时期。原油日均产量1972年为133万桶,1973年为137万桶,1975年为151万桶,1977年创记录,达到169万桶(11)。此后,直到1984年都保持在约160万桶/日的水平。但一是由于近海勘探未有新的突破,二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暴跌而造成的严重冲击,80年代中期印尼原油产量大幅度滑坡。1985年6月,日均产量下降到了100万桶以下。此后,由于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规定了弹性较大的原油价格,使其保持较好销路,从而刺激了原油生产;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和挖潜革新,提高石油产量,从而使原油生产保持在120万-130万吨/日的水平,使得其石油生产在不利的国际经济条件下生产形势得以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更大滑坡。
印尼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其天然气生产形势较好。1985年共生产天然气4470万立方米,1987年为4900万立方米,1989年为5450万立方米,1990年达到6110万立方米(12)。印尼天然气主要用于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1989年,印尼共出口天然气创汇20.6亿美元,1990年达到40.2亿美元(13)。
炼油业迅速崛起,是近10年来印尼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截至1990年底,印底已有8个规模较大的炼油厂,日炼油能力达85万桶,在炼油业方面已形成规模生产。炼油业的崛起标志着印尼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但使印尼摆脱了既出口石油又要进口石油产品的境地,而且能使产品升值。为进一步提高炼油能力,印尼目前又在新建两个炼油能力各为12万桶/日的炼油厂(14)。
2.马来西亚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状况
马来西亚的石油工业始于1910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当时,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沙捞越找到了米里油田。1929年,该油田的年产量已达550万桶,但在开采了63年后于1973年枯竭。其间,勘探工作顺利进行,相继发现了一些新油田。特别是始于60年代中期的海底钻探在短期内取得重大进展,1966年在沙捞越钻成第一口海底油井。到1985年,马来西亚已拥有27个油田。80年代末期以来,马来西亚在外国公司的合作下,加紧了新油田的勘探与开发,并且把重心转移到了海上。迄今,其勘探范围已达到29个区块,其中海上25个,陆上4个。
随着新油田的不断发现,马来西亚的原油产量迅速增加。1974年,原油日均产量为8万桶,1979年增加到28.5万桶。进入80年代以后,政府考虑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有限,曾限制生产,决定将日产量稳定在日产25万桶左右。1982年以后,由于外资投资增加,以及已探明的储量和新投产的油田增加,加上政府为了增加收入以缓解财政困难,石油产量又迅速回升,1984年日产量达到44万桶。但是1985年为了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关于控制原油产量的行动,曾一度实施每天减产2万桶的计划,因此,该年日产量降为43.5万桶。此后,随着形势的好转,又有较大回升,达到50万桶左右。按照国家计划,在1991-1995年的5年内,将保持每天平均生产原油60万桶的水平。
此外,马来西亚还生产数量可观的石油液化气。1990年共生产石油液化气670万吨,1991年增加到810万吨(15)。马来西亚的原油,除供国内消费外,其余完全用于出口。出口对象主要是日本和新加坡(两国约占其出口总量的60%以上),其次是美国和泰国。1990年出口原油创汇101.9亿美元(16)。
马来西亚的炼油业也有相当基础。目前共有4家炼油厂,炼油能力为每天21.2万桶。由于在国内炼油成本比在新加坡高,已推迟新建几个炼油厂的计划。
3.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状况
文莱是东南亚的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按1984年的水平,文莱日产原油15.5万桶;日产液化天然气2万桶;日产天然气约2500万立方米(全年共产86.44亿立方米)。此后直至80年代末期,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均比较稳定,既没有大的增长,也没有大的滑坡。1985年平均每天产原油14.9万桶,全年共生产天然气84.94亿立方米;1986年平均每天产原油14.9万桶,全年共生产天然气82.24亿立方米;1988年平均每天产原油13.3万桶,全年共生产天然气85.44亿立方米;1989年平均每天产原油13.2万桶,全年共生产天然气86.61亿立方米(17)。近10多年来,文莱的原油年产量均在600-700万吨左右。
文莱经济结构单一,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工业。石油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低的年份为71%,高的年份达到88%,其石油、天然气出口额占国家出口总额的99%。
文莱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基本上是由文莱政府和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联合经营的文莱壳牌石油公司进行的。石油的出口对象国为:日本占46%、美国占20%、东盟占17%、其他占16%、国内市场占1%。
文莱是世界第四位的天然气输出国,由文莱政府、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日本三菱商事会社三家对等投资的液化天然气公司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每年约达500万吨。
4.菲律宾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状况
菲律宾油气勘探起步较早,但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却不长。30-40年代,菲律宾开始进行油气勘探,60年代期间达到高潮,但一直未有重大发现,所以直到70年代末期仍不能生产石油。1976年3月,菲律宾石油部门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在巴拉望海西北距海岸43公里,水深375米的深海中钻成力都(the Nido)1号井,不久之后又在这一区域试钻3号和4号井。1979年1月,这几口油井开始喷油,日产量达4000桶。从此,菲律宾进入产油国行列(18)。但是,1980年,产油量急剧下降,日产量仅为3000桶。1982年以后又开始回升,当年日产量达到25500桶,全年共产原油359万吨,能提供国内12%的石油需要(19)。但产量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力都油田因资源枯竭而废弃,又给菲的石油生产蒙上了阴影。1990年底至1991年初,石油部门又在巴拉望和中吕宋地区及南沙海域发现了一些喷油点,使其石油生产起死回生。1992年上半年,菲律宾原油日产量已回升到2万桶,下半年达到4万-5万桶(20)。
5.泰国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状况
1950年,泰国首次在北部县发现一年产约2万吨的油田,从此进入产油国行列。此后,进行了长期的勘探,在陆地上一直未能找到有较大商业开采价值的新油田。于是,从70年代初期起,勘探工作从陆地转向泰国湾,但迄今仍未有重大发现,其油产量始终较低。1983年,泰国石油总产量(包括凝析油)约62.5万吨。1985年,原油日产量为21700桶,凝析油日产量达到15800桶。1987年,泰国原油总产量达157万吨,1989年达到260万吨(包括凝析油)(21)。从统计资料看,自80年代初期以来,泰国的原油生产一直在稳步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1993年泰国的石油总产量估计已突破300万吨。
泰国的天然气生产发展较快。1973年,泰国首次在泰国湾发现天然气,进入了天然气生产国行列。迄今,已在泰国湾发现12个较大的天然气田,总储量达4508亿立方米,有的已投入生产。到1987年,其天然气年产量已达到44亿立方米。
泰国的炼油业发展也很快,现已有4家大型炼油厂,日炼油能力约达50万桶。
6.越南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状况
1981-1984年,越南在苏联石油部门帮助下,在南部海域的白虎、大熊地区勘探石油和天然气。1985年第一口钻井试油成功。1986年3月,白虎油田一号井试产,当年产原油4.5万吨,越南迈入产油国行列。
南部大陆架丰富石油资源的发现,引起了西方石油公司的兴趣。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印度和美国的20多家石油公司也在俄罗斯之后相继与越南签订了共同开发协定。1987年,越南生产原油27万吨,1988年达到80万吨,1989年猛增到150万吨。进入90年代以后,越南的石油生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0年全国共生产原油250万吨,1991年已突破300万吨,1992年增加到550万吨,1993年达到630万吨。随着龙油田于1994年7月的投产,在1995-1997年间,越南石油产量可能达到750万吨。但是,越南石油化工工业落后,截至1991年底只有一座年产4万吨的精炼油厂,因而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250万吨成品油。
7.缅甸的石油天然气生产状况
缅甸开采石油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蒲甘王朝时期,就在仁安羌发现并开采石油。英国人统治时期,缅甸开始使用机器钻井,能开采离地面400英尺以下的石油。1941年的高峰期,年产原油达到776.3万桶。此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严重破坏,缅甸石油产量急剧下降,1948年只生产原油30万桶(22)。直到1962年,缅甸石油工业仍未恢复到战前水平。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缅甸石油工业得到振兴,原油年产量超过1000万桶,并且在1983年第一次向日本出口了100万桶原油。1985年以后,缅甸石油生产再次滑坡,年产量下降到500万-600万桶,至今仍未有大的回升。1989年为480万桶(相当于62万吨)(23),1990年为560万桶,1991年为580万桶。其间,天然气产量则一直呈上升趋势。1982年天然气产量仅4.12亿立方米,1990年已达到11.32亿立方米,增加了3倍多。
8.新加坡的炼油业状况
新加坡虽不产原油,但炼油业却十分发达,是继荷兰的鹿特丹和美国的休斯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也是世界三大石油产品贸易中心之一和世界第二大石油钻探设备制造和维修地。
新加坡的炼油业起步于60年代,70年代取得突破性发展,80年代即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亚太地区石油产品贸易中心。1961年7月,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新加坡毛广岛建立首家日产2万桶的炼油厂,此后,该公司又扩建了该厂并于60年代末期新建了另一家炼油厂。70年代末期,该公司拥有的两家炼油厂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日产23.5万桶。与此同时,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莫比尔石油公司也于60年代在新加坡建立了炼油厂。前者日炼油能力2万桶,后者为1.8万桶。
70年代期间,美国埃索石油公司和新加坡炼油公司也相继建了炼油厂,从而使其炼油能力进一步扩大,从1970年的产量29万桶/日增加到1979年的92万桶/日。其中英荷壳牌石油公司为46万桶/日,美国埃索石油公司为19.2万桶/日,美国莫比尔石油公司为17.5万桶/日,新加坡炼油公司为7万桶/日,英国石油公司为2.4万桶/日(24)。
80年代上半期,由于世界石油市场疲软,新加坡炼油业受到严重冲击。但由于得到邻近的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委托炼油合同的支持,勉强保持了80%的开工率。1985年印尼停止委托加工合同后,新加坡炼油业的开工率又再次下降。80年代后半期,由于世界原油价格回升,石油需求量增大,新加坡炼油业又得以复苏。1989年,新加坡的炼油达到83万桶/日,现在,其日炼油能力可达110万桶,而实际炼油80万-90万桶/日,仍有潜力可挖。
新加坡的炼油业,原油全靠进口。以1989年的情况看,来自沙特的原油占38%,阿联酋占16%,伊朗占8%,科威特占3%,马来西亚占14%,中国占10%,其中65%来自中东地区。新加坡的石油产品90%以上供出口。主要出口日本、香港、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三、东南亚国家石油和天然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前景
东南亚地区的石油工业目前已有较大发展,但要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大发展,目前面临着不少问题,前景不容乐观。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三个:
首先是陆地上的油气资源有限,除个别国家外,已频临枯竭。
在东南亚7个已知的原油生产国中,除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3国外,其余4国陆地油气资源都极其有限。即使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3国,前景也不容乐观。
印尼曾是东南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其储油区约31%的面积属于海底深水区,另有17%的地区则处于遥远和交通不便的内陆,因此,勘探越来越困难,投入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在油气资源上一直没有重大发现,处于“吃老本”的状态。按其目前每天约130万桶,全年约5400万吨的生产能力,也只能再开采约30年。
马来西亚虽然天然气储量丰富,但石油资源有限。按目前每天生产约50万桶的水平,15年内其石油资源就将耗尽。因此,政府在80年代期间曾一度将日产量限制在25万桶左右。近年来,政府为增加收入以缓解财政困难而加大开采力度,石油产量又大幅度回升,达到日产50万桶的水平。这样,势必加速其石油资源的枯竭。
文莱的情况与马来西亚相似,其油气资源储量并不十分丰富,按目前日采原油13万桶,年产约600万吨的水平,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至多还可以再开采20-30年。如果不能发现新的大油田和天然气田,到下个世纪20年代左右,文莱的油气资源将枯竭,文莱将变为一个贫油国。尽管文莱政府近年来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也一直在加大勘探活动,特别是把勘探目标转向了南中国海寻找新的大油田,然而发现新油田的可能性并不大,发现新的天然气田的可能性则更小。
越南是有希望进一步扩大石油生产的国家,但多年的勘探已经表明,其陆地上发现大油田的可能性很小。油气资源主要在南部沿海大陆架。然而,其储量到底有多少尚不十分清楚,即使像某些材料所猜测的有2-3亿吨,也只能开采30年左右,何况这一地区属于争议严重的南沙地区,其石油资源不可能由其独享。
其次是各国之间的领土、领海纠纷影响了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油气资源很难有新的重大发现。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陆地资源正迅速减少。人类已开始把眼光逐渐转向海洋,开采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海底非生物资源。在海底非生物资源的开采方面,近十多年来已取得突破性发展。在东南亚地区,勘探结果已经表明,海底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据估计,南中国海海底埋藏着30-50亿吨石油资源。在陆地油气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已把石油开采转入海底大陆架。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泰国都把振兴石油工业的宝押到了海中,越南更是把实现国家经济腾飞的希望寄托在南部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采之上。近年来,南中国海沿岸国家的油气勘探和开采正加紧向南沙及其毗邻海域纵深地带发展。截至1992年,在南沙及其毗邻海域,已有大批油井钻成投产,其中印尼有90多口,马来西亚有90多口并已建立起10个商业性油田,菲律宾有10多口,文莱有数十口。越南则在这一地区相继建成“白虎”、“龙”和“大熊”3个油田,几乎提供了其原油总产量的百分之百。
然而,这一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不但将影响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而且也必将加剧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引起东南亚地区局势的紧张。因为东南亚国家之间现今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领海和大陆架争端。这主要是由于50年代末期以来的“圈海运动”所引起的。此后,各沿岸国领海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3海里扩大到80年代的12海里。在此前后,不少东南亚国家还单方面宣布了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主张,从而产生了严重的“领海重叠”矛盾。与此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还制定并公布了“大陆架法”,宣布对在自己领海和经济区内的海底非生物资源具有“排他性的”、“唯一的”拥有权(25)。复杂的领海、领土和大陆架纠纷必然严重影响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第三,掠夺性的开采加速了东南亚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枯竭。总体而言。现阶段东南亚石油工业仍处于资源开采型阶段。印尼和文莱两个主要石油生产国经济结构都比较单一,其国民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工业,更确切地说,是依赖于初级产品原油的生产。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引进先进技术以扩大原油生产。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油气资源日益减少,大部分国家已将油气开采转向海底大陆架有争议的地区。各国都加紧了在南中国海大陆架地区的勘探和开采活动。这种掠夺性的开采,必然加速东南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减少。
简言之,东南亚地区的油气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其开采量和储藏量是成反比的,开采量迅速增加,储藏量则迅速减少。在东南亚地区,石油生产的黄金时间还有15-20年。也就是说,下世纪20年代以后,东南亚的石油生产将逐渐走下坡路。面对有限的油气资源,怎样才能保持东南亚石油工业继续繁荣呢?如果措施得当,延缓东南亚地区石油资源枯竭并延长其石油工业繁荣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第一,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和平方式尽快解决各国之间的领海和大陆架争端,特别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淡化南沙争端,以联合开发方式加快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弥补陆地石油资源日益减少而对东南亚石油工业带来的冲击。
第二,变油气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为有计划的开采,从而延缓东南亚地区油气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枯竭的进程。这就要求各有关国家限制原油产量,做到有计划地生产。
第三,在有计划地开采油气资源的同时,重视发展自己的炼油工业,逐步形成勘探——采油——炼油的一条龙生产,逐渐以精品油的生产和出口代替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原油的生产和出口,以便在不增加原油产量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石油工业的产值。
目前,东南亚国家的炼油工业已经起步,特别是印尼现在已经摆脱了长期依赖新加坡炼油的状况,形成了规模生产。但是还远远不够,其出口仍以原油为主。其他产油国的炼油业规模更小,在其石油产品出口中,原油所占的比重更大。应当改变这种状况,大力发展炼油工业。这样做,既能延长东南亚地区的石油资源的开采过程,又能提高产值,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注释:
①⑩王凤琛:《东南亚石油工业东山再起》,载广东《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2期,第80、80页。
②④英国《石油新闻》1986年1月号、1992年第551期。
③(12)(13)英国《经济季评:印度尼西亚》(1992-93),第42、41、42页。
⑤(18)(25)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东盟与海洋法》,1982年版,第86、87、86页、第三章。
⑥(19)(20)英国《经济季评:菲律宾》(1992-93)第24、24、24页。
⑦(21)亦说为8\5万亿立方英尺,见英国《经济季评:泰国》(1990-91),第18、19页。
⑧(22)钱伯良:《缅甸石油工业简况》载广东《东南亚研究资料》,1986年第3期、第4期94页。
⑨(23)英国《经济季评:缅甸》(1990-91),第51、52页。
(11)印度尼西亚矿产部,1977年的预测。
(14)《世界石油经济》,1991年第4期。
(15)英国《经济季评:马来西亚》,1993年第3期。
(16)马来西亚财政部:《经济报告》,1990-91年。
(17)《文革统计年鉴》,1989年版。
(24)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南洋问题研究》,1994年第期58页。
标签:石油论文; 大陆架论文; 原油投资论文; 石油开采论文;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能源论文; 天然气投资论文; 泰国历史论文; 原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