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广外惠康盲人按摩诊所;北京100055)
【摘要】目的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进行调查,并以骨盆调整手法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所得的效果。方法 设置观察组,入选病例来自2017年3月到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患者41例,通过采用骨盆调整手法进行干预;设置对照组,入选病例为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同等数量的同样病例患者,一般资料确保无差异,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常规的推拿手法进行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患者治疗所取得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以后,本文观察组康复37例,康复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康复22例,康复有效率为53.66%,观察组康复有效率相对对照组而言更高,P<0.05;对两组调查对象干预结束后骨盆空间结构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治疗时以骨盆调整手法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效率的提高,对改善患者的骨盆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需要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盆调整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错位
本文主要分析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通过骨盆调整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治疗的效果,并且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置本文观察组的病例均为2017年3月到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错位41例患者,并将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同等例数的同样病例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其中观察组当中年龄最大值为56岁,年龄最小值为20岁,平均年龄(33.5±10.5)岁,收录女性24例,男性17例;对照组当中年龄最大值为58岁,最小值18岁,平均值(32.8±12.4)岁,收录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16例。患者临床经过影像学诊断,检验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有患者合并有骶髂关节错位,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检验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验证两组检验资料的数据,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高度一致,没有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进行干预,在干预的过程中方法如下:
①松解手法:为患者选择俯卧位,为患者应用一指禅推法进行推拿、按压、揉搡等手法对于气海俞穴、大肠腧穴、承扶穴、环跳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阿是穴、承山穴等穴位进行干预,然后再通过弹拨手法和滚动手法对患者的腰背部两侧的骶脊肌和患侧下肢进行干预。
②腰椎斜板法:使患者选择侧卧位,在治疗床之上保证下肢能够自然的伸直,下肢下半部位能够屈髋屈膝,面对患者选择一个手掌放置在患者的前肩部位,另一个手曲肘并且以肘内侧放置在患者的臀髂部位,两个手按照相反的方向用力对患者腰部旋转,在患者腰部旋转到最大位的时候,病变关节段处于扳动的支点,可以适当的进行快速控制患者,并进行搬动。
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骨盆调整手法,在干预的过程中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床上侧卧,患者的下位下肢以伸直状态,并且略微屈髋,上位下肢屈膝屈髋。一只手需要对患者的肩部进行按压并向前推,另一只手掌跟腕骨按在患者的髂后下棘部位。两个手协同用力对患者的脊柱进行扭转,以便于恢复到弹性限制的位置,按住患者肩部的手稳定患者躯干的上部分,使其维持不动,按住髂后下棘的手进行突发的搬动,用力的方向应指向患者的患肢股骨纵轴,以便迅速达到复位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骶髂关节向后半脱位患者的整复。如果患者骶髂关节向前半脱位,需要保证患者患肢伸膝屈髋,将搬压部位改为坐骨结节部位,用力的方向需要指向患者的下颌和下侧肩关节连线的中点[1]。在进行操作的时候,通过术者对自己的大腿对患者的屈髋大腿进行固定,去报腘绳肌处于紧张状态,增加复位的动力。如果患者的髂骨内外旋转错位,保证患者以仰卧位,使患者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另一侧下肢伸直放在治疗床之上,治疗的过程中,操作者需要站在屈曲下肢的一侧,通过一个手托住患者小腿的下端,另一个手对患者的膝盖部位进行按压,之后根据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的方向环转的摇动下肢,顺时针的方向摇动为内摇,逆时针方向的摇动称之为外摇。对患者髂骨内旋使用内摇方法,而外旋则应用外摇方法。
1.3观察指标
评价本文所有调查对象经过干预以后的康复总体效果,对本文所有研究对象干预结束以后的骨盆空间结构状况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完全对称、髂嵴不等高、髂嵴不等宽、骶骨倾斜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的所有样本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的分析和验证,样本的计量资料通过t值进行分析和验证,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并且以P值进行差异性分析,标准为: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差异性。本文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25.0。
2.结果
经过干预以后,本文观察组康复37例,康复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康复22例,康复有效率为53.66%,观察组康复有效率相对对照组而言更高,P<0.05;对两组调查对象干预结束后骨盆空间结构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具体情况详见表1所列结果。
3.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十分常见和严重的一种腰椎病变,在干预的过程当中,这也是推拿科和骨伤科十分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坐骨神经痛,临床有研究认为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但同时容易合并有骶髂关节错位状况,在干预的过程当中常规推拿手法对患者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相对并不明显,所以很容易导致这种病症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最终导致病情严化,成为顽固性的腰腿痛。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结果能够得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治疗时以骨盆调整手法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效率的提高,对改善患者的骨盆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需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汝宝,李增图,诸波,翁军,胡静国.骨盆调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骶髂关节错位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02):30-33.
论文作者:张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骨盆论文; 关节论文; 手法论文; 下肢论文; 对照组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