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畜牧兽医这一行业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随之而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人才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论述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其培养策略。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畜牧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类专业人才培养机构本来就少,有些本专业大学毕业生还并没有从事该项工作。而在畜牧兽医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大部分从业者根本不具备相关专业素质,这就使畜牧兽医人才的供需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从而不利于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
一、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有关要求
1、畜牧兽医专业。畜牧多指畜牧业,是指对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和禽类等动物进行驯化和培育,利用其生长繁殖等功能,取得畜禽产品或畜(禽)役。兽医既指防治动物疾病的行业,也指从事防治动物疾病的人。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由于畜牧和兽医的相关性很大,特别在教学、生产和科研中密不可分,故畜牧兽医成为一个与畜牧、兽医并行的专业或工作,它们侧重各有不同。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产业,大农业又分农、林、牧、副、渔等部门。高等畜牧兽医人才,主要由各农业高等院校来培养。目前,各地地方本科院校也陆续开办了畜牧兽医本科专业,以彰显学校办学定位,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及“三农”发展,特别是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培育人才。
2、畜牧兽医专人才业定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其人才培养要求主要为培养具备动物饲料配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相关理论与技术,能从事养殖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独立按计划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财务预算、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实际,要培养出具备动物养殖生产与管理、饲料配制、动物繁育、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熟悉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等能力,能从事动物生产、动物疾病诊治、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疾病检疫检验、牧场管理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等一线工作。
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1、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数量需求现状。以某省畜牧兽医人才需求为例,该省在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同时,形成了相关的行政管理体系、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并建立其畜牧兽医队伍,负责对动物进行防疫和检疫,以及对畜牧养殖过程的监管。这些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基本来源于不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按照5%的比例计算人员正常更替数量,则该省每年新入职的人员数量为1500名,而该省各中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却远达不到1500人。就我县而言,前些年乡镇专职动物防疫人员定编133人,在职才92人,现在则是更少,真正在职在岗的不足70人,同时,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年轻的技术人员太少,而年龄较大的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通常都比较陈旧,村级动防员懂专业的更是极少,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2、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质量需求现状。据调查,畜牧兽医专业的就业质量普遍较高。就业率能达到98%,且与其他专业相比,本专业的薪资待遇水平也更高,拥有较好的就业满意度,但其离职率却很高。在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建设时,地方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其能发展成为重点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主要有动物繁殖、动物养殖、兽医服务等,就业对口率较高,能达到98%。在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进行职业能力调查时发现,最重要的三项职业能力分别为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将职业素养放在第一位。
三、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合理设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行,单一的岗位能力明显已无法满足畜牧行业的发展需求,其对基层兽医、养殖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培养出更加高素质的畜牧人才,需要合理的设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使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其技能水平。
2、丰富畜牧兽医专业考核形式。在对畜牧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应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核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提升。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促使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应以岗位要求、企业标准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通过立体式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及文化素质等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3、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通过教师去影响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对一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要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其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在高素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才会更高。
4、注重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如今许多企业对求职毕业生最基础的要求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工作时要把事情放在心上,不要做事马马虎虎,三心二意。这是走入工作职场中所必须具有的,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一些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还缺少责任心与事业心,不愿意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工作中的学生,不能在职场中有所发展和进步。
5、提高畜牧兽医类学生的全面培养。把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择业作为基础,保证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充分的就业能力和后续学习的能力,保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让学生对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状况与趋势等较为宽泛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加强兽医培养过程中的职业训练,加强高校学生实习,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接触到日后工作的相关内容,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切实提髙兽医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
6、提高基层畜牧兽医的从业坏境。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畜牧业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为了促进畜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畜牧兽医行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努力改善畜牧兽医人才工作环境,可考虑根据将其收人有所提升,或者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用这样最基本的方式留住畜牧兽医人才,减少畜牧兽医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7、全方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应全方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外,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大亮点,必须坚定不移地往前走,而且走好每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首先要把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最终实现专业建设“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其次要力邀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让他们在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等方面多提建设性意见。最后要与企业一道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便高质量地完成综合项目实训或顶岗实训,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四、结语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大力培养我国基层牧畜兽医人才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尤文兵.畜牧兽医人才需求状况与分析[J].畜牧兽医科学,2017(04):28.
[2]尹皑.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5(11):171-188.
论文作者:李劲,佘协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畜牧兽医论文; 专业论文; 动物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能力论文; 畜牧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