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帝国的独裁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花旗论文,独裁者论文,帝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威尔在职业生涯中已经征服了所有的对手,当然,也征服了他曾经最亲密的合作者。现在,他一人拥有世界最大的金融组织,他现在惟一的对手就是自己。
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威尔奋斗了数十年。至于威尔如何从一个卑微的经纪人成长为华尔街的征服者的故事,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中年时期威尔在华尔街从当差做起,几度沉浮。60年代,他创建了西尔森经纪公司,并于1981年卖给了美国运通公司,而后他又买下了当时不起眼的商业信用公司。之后逐步与普瑞玛瑞卡金融策划公司、旅行者保险公司、安泰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所罗门兄弟公司合并,组成旅行者集团。在九十年代以后,当他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开始涌动的时候,马上抓住了机会,努力把自己变成了这个趋势中的一份子。
当山迪·威尔把兼并收购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结合起来之后,开始显露出惊人的威力。山迪把目光投向了觊觎已久的花旗银行。1998年2月,他打电话约见当时的花旗银行主席约翰·瑞德,在餐桌上一开口就让对方吓了一跳。“如果我们两家集团合并,可以提供给天下每一个人所需要的金融服务,金钱也会从世界各地流进我们的口袋。”威尔悠悠地说,“你意下如何?”瑞德回答道:“我原以为你约我吃饭,是要我花几千块钱买张古董桌子作慈善捐款,而现在我们却是在谈论700亿美元的生意!是不是可以给我一天时间考虑考虑?
故事的后半部分今天已经成为花旗集团历史的一部分了。 1998年10月,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银行正式组成了一个新家庭:花旗集团。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花旗集团的市值从700亿美元增长到了2500亿美元,年收入从近70亿美元提高到130亿美元,客户也增长了三成。沿着这条路,威尔实现了每五年收入翻番的目标,年增长率达到了15%,而且还时不时地有一些新的收购计划。
经过多次合并、规模空前的花旗集团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棘手的工作。开始它由威尔和瑞德联合管理。权力分立有利于合并公司的运转,但两位领导者很快陷入意见相左而无人拍板的泥潭。他们彼此分庭抗礼,管理工作受到了阻碍。随着互联网出现,瑞德创立了一个独立的机构--E-Citi,推动银行上线。但是问题是这个部门不能直接的创造利益,至少不能够迅速的达到这一目的。E-Citi这件事大大深化了两位总裁之间的矛盾。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两人的观点也总是背道而驰,每当威尔给与乐观评价时,瑞德却会指责这个银行家的表现最多得个"C"。更使人惊奇的是他们在时间观念上的不同,威尔总是早早的来到公司,直到第二天午饭后才会离开,而往往此时,瑞德才来公司上班。
2000年初,一番权利抗争后,在花旗银行鞠躬尽瘁35个年头的约翰·瑞德,被威尔从副主席的位子上驱逐。瑞德离开了花旗集团,威尔大权独揽,并在关键职位上安排了自己的效忠者。他任命55岁的罗伯特·威鲁姆斯塔特负责零售业务工作,52岁的迈克尔·卡朋特负责所罗门和花旗银行的运营,51岁的托马斯·琼斯负责投资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51岁的梅纳萨斯负责新兴市场业务,都直接向威尔负责。
他还任命了两位首席运营官——51岁的查尔斯·普林斯和48岁的杰伊·菲什曼,普林斯负责管理和行政,菲什曼负责风险控制和财务,两人都向威尔负责。普林斯还负责促销“交叉营销”产品,也就是一个部门的产品由另一个部门营销。威尔一直期望交叉销售业务能够“火爆”起来,但迄今为止进展缓慢,这就是为什么他让普林斯负责这件事。菲什曼还负责向威尔和其他高层管理者每月提交一份54页的综合报告。
此外威尔还得到了一位显赫人物的辅佐,他就是前财政部长鲍勃·鲁宾。这位在华尔街浸淫了整整26年并曾担任高盛公司董事长的业内老手,1995年初应邀入阁克林顿政府,出任炙手可热的财长一职。1998年鲁宾激流勇退,立即成为华尔街大银行争相罗致的目标。他来到了正进行扩张战略的花旗集团,他的政界关系和敏锐洞察力被充分展现。
2000年底花旗集团在《财富》500强中的排名上升到第六位,这是对威尔杰出才能的有力证明,花旗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120亿美元,利润高达135亿美元,仅略低于埃克森-美孚公司117亿美元的利润。在十年表现排名中,威尔成了明星:他的股东年平均回报率为40.8%,只有15家小规模公司能做到这点。除了利润以外,威尔和公司也获得了殊荣,这也是这位自负的老板最为渴望得到的,他的新的业务模式获得了竞争对手的认可--让投资银行家与商业银行家协手开展承销业务。在《财富》杂志最推崇的美国公司排名中,花旗集团在同类公司中力拔头筹。在随后对总裁、董事长、证券分析师进行的民意测验中,花旗脱颖而出,入选的600家公司中,花旗因资产经营良好,长期投资价值名列第一。今年,花旗集团近一季度的业绩在华尔街又独占鳌头。
威尔年近68,功成名就,但对退休还没有一点兴趣,也不急于考虑继任者。当瑞德之争尘埃落定后,公司曾发布公告,说花旗董事会成立了委员会,与威尔一起将在两年内制定出继任计划。但时至今日,没有成立任何委员会。人们普遍认为即使不因为威尔年事已高或为防意外情况出现,董事会也不应只把赌注押在威尔一个人身上。
威尔一直饱受关注。他不喜欢冒险,只有在他确信投资能得到极好的回报时才开始行动,而且他一直把公司业绩和股票价格放在第一位。事实上,每一桩生意上,他都在做商业冒险。他避开的是财政上的冒险。他从不愿意负债,他的公司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收支平衡。他喜欢那种旅行、聊天式的管理方式,而不愿被繁文累牍困扰在办公室。他总是放手让他的经理们自己干,但要求和他保持联系,让他了解事情的进展,因为他不喜欢看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他平时是个说话和气的人,语不惊人,但他对他的工诈有一种灵感。一位与他共事的AT&T的董事说:“威尔对问题有一种敏锐的判断力,是一位有头脑的商人”,另一位老朋友评价说:“威尔不是火箭科学家。但是如果你召集100个人,向他们提问,山迪总会想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且速度最快。
但现在,面对这个庞大的花旗集团,他还必须全神关注。董事要求他缩减花在其他董事会上的时间。他已答应从杜邦董事会退出,但还保留着AT&T和联合技术公司的董事身份。即使他取消所有外部活动,有十五年经验的威尔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席顾问兼联合首席运营官查理普林斯说:没有一个公司象我们这样业务范围有六七个方向—信用卡、抵押贷款、个人信贷、投资银行和商业保险。这些业务紧密相关但也彼此不同,而且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各个角落,涉及101个国家,产品多样且机构庞杂。他补充说:无疑花旗集团还要通过收购来保持利润增长。但这也引出一个问题:花旗集团结构已经很复杂了,收购活动是否应停止一段时间呢?威尔说,这可不是一个好主意,他正期望通过购并在新兴市场增加市场份额。五月,花旗斥资125亿美元收购了墨西哥第二大银行,这一举动明确无误地提醒大家,热衷收购的花旗集团一直在寻找机会。在从花旗集团引退之前,究竟还有多少金融机构将成为威尔的盘中美食也许除了上帝只有威尔自己知道。
在鲁宾的建议下,威尔决定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公司来说,定期交换意见是十分必要的,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各个部门,包括业务交叉问题、面临竞争威胁的问题及规章制度的修订。例如所罗门财务顾问部门卖出了由花旗投资管理部门设立的共同基金,那么投资管理部门应得多少钱?自经理的收入与他们的业绩紧密相联以来,这类问题往往造成各业务主管之间关系紧张。威尔要求大家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各部门利益放到第二位,同时他也要求财务人员研究出一个解决方案,对公司内部发生的收支双向记帐,记录“交叉营销”中双方的收入和亏损,他期望每周的例会能帮助双方解决分歧。
投资银行业务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但花旗集团的新策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联合营销,使他们争取到了很多笔承销业务。威尔并不热衷于向大公司贷款,因为向这类企业贷款利润微薄,但如果放款能对一项利润丰厚、大规模的承销业务起到重要作用,威尔会乐意向其贷款。实际上像花旗和其他一些公司,把放款能力和承销技巧结合应用到一位客户上正构成对华尔街传统金融公司的竞争,激烈的竞争迫使传统的金融公司有时要用本公司的自有资金向客户贷款。这很有可能使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这样的公司被迫卷入与商业银行合并的潮流中。虽然投资银行业务不足,但花旗集团争取到了几个,威尔第一个提到的是花旗的长期客户:美国烟草公司—菲利普·莫理斯,它指定所罗门公司作为卡力夫食品公司上市的主要承销商。
花旗集团有哪些新的技术战略?威尔想通过国际互联网,将业务扩展到其他的领域,建立更现代化的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经纪人网络。他对E-Citi进行了改组,并重新做了预算,同时,威尔还督促经理们开拓与网络世界相联系的途径。去年,花旗银行建立了他的“花旗在线”推展他的在线银行业务,同时还发布了“花旗交易”,进行在线交易经纪。一直以来花旗在外汇交易上获利丰厚,现在他是网上外汇交易平台Atriax的四个股东之一,这会给花旗带来很多的利润。花旗银行计划让他所有的客户可以通过轻轻的一点击就完成存取和其他各项业务。威尔还计划让每一位电视观众都可以得到花旗集团的一张服务介绍单。“只要一走进旅馆,就能看到电视屏,”威尔极其兴奋。
分析家认为,花旗的前景被看好,在于多样性经营。它的业务已经扩展到全美约2.5万亿金融业务的各个层面,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而花旗在全球多达100个国家的业务,同样使他的发展锦上添花。正当很多竞争对手正在盘桓等待市场环境改善的时候,花旗却在不断的扩展,占有更多的市场分额。
在亚洲,他的上市业务从 1990年到2000年取得了每年60%的增长。即使在市场环境不太好的日本,花旗银行业也已卓有成效的入股日光证券。一方面,海外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对于花旗来说,海外业务带来利润不过只占1/3。莱曼兄弟的分析家亨利·迪克森说,花旗最大的收入来源是来自他那些竞争对手可能忽视的新兴市场,“花旗知道如何在这里大展拳脚,这是花旗的优势所在。”
花旗对于广大的信用卡市场同样虎视眈眈。由于市场低迷,美国许多银行都想把自己的信用卡部出售,而花旗就是买家。去年,花旗花了310亿美元买下了全美最大的个人理财公司Associates First Capital在全美 2800家以及海外的14家分支机构。在个人储蓄银行业务上,花旗2月份用16亿美元买下了欧美银行。欧美银行的97个分行将继续扩展花旗覆盖全美400个地区的储蓄网络。
记者问头发在一年多来已经花白了不少的威尔:在未来,像花旗这样的金融企业将会变得越来越大,当它大得像恐龙一样难以生存时,又将如何面对挑战呢?威尔回答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带给广大客户更加周到和完善的服务,就像合并后的花旗集团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