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探析_军国主义论文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探析_军国主义论文

试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国论文,日本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主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史,不难看出,军国主义教育在日本由来已久,它始终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政府为实现对外侵略扩张、称霸亚洲的目的,更加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内容,并把它提升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使之几乎成了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结果,不但把自己国家推入战争的深渊,而且给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如今,日本不仅不对过去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刻的反省,而且仍然继续重走错误的老路。21世纪已经来临,面对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潮,分析、反思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可以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

(一)

日本是具有军国主义教育传统的国家,在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军国主义教育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为掩盖军国主义教育的实质,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常常冠之以“国家主义”、“武士道精神”、“忠君爱国”等词句。20世纪30年代,日本出于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迫切需要,其军国主义教育逐渐剥去了伪装。所谓军国主义教育是指日本政府和军部,在全社会大力传播、灌输神国观念、天皇崇拜、武土道精神、皇国史观等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培养目标到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皆纳入战争的轨道,建立了完全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l.神国观念及皇国史观的教育。日本号称神国,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那样把神推崇到如此高的程度,即把虚无的神当作国家的正史,还被赋予很强的政治功能,国家的任何活动都被打上了神和神道的烙印。宣扬神和神道毫无例外地成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的神和神道教育与其他国家是先民编造神有所不同,日本的神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是政客们、天皇捏造的政治神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为了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需要,日本大力进行神国观念的教育,灌输日本国是神造的,宣传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了日本统治世界的权力,以达到从精神上麻痹人民、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侵略有理的舆论,为疯狂的侵略扩张鼓噪。靖国神社就是当时日本社会为大力推进神国观念的教育而确立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每年春秋两季,神社举行两次大祭,为历次侵略战争中的亡灵祭奠,把他们立为国中的英雄,树为学习的模范,以达到宣扬神国观念的目的,激发为神国而战的国民情绪。

皇国史观不仅体现出日本民族特定的思想和观念,更决定了该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及实现其目标所采用的手段。皇国史观的教育内容是:既然大和民族是由神选定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那么天皇就是现实人间的神,是国家一切的中心;要以天皇的名义统一世界,“日本民族所进行的战争,是为完成历史的使命而进行的圣战”。[1](p1076)这一赤裸裸的宣扬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历来为日本统治者所重视。日本政府特别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皇国史观的教育,教育青少年尊皇室、爱国家、孝父母。其目的就是教育国民要效忠天皇,要求国民在战时奋勇向前,为天皇尽忠。在军队内,天皇史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被推向了极端,为天皇而战成了军人奋斗的最高目标。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造就一代又一代绝对服从天皇指挥、忠诚大和民族的国民,用皇国史观铸造出为天皇尽忠殉节的忠臣良民,为推行军国主义铺平道路。

2.天皇崇拜。日本的神道一开始就是同统治者联系在一起的,天皇崇拜充分实现了满足统治者需求的目的。在日本的早期文告中说:“天皇是最高的神,从开天辟地起就是日本的主人”。[2](p.11)明智宪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万事一系的天皇统治大日本帝国”[2](p.11)。因此天皇的地位和权限,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因为天皇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权,他是立于法律之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皇权神授、天皇为活神的宗教观念在全社会,尤其是在贵族阶层中已经牢牢确立。为确立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一位天皇都十分注重加强皇权和军事力量,实行皇亲政治,即依靠皇后、皇子等皇亲进行统治。除此之外,历史上每一位天皇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提高天皇的地位,如天武天皇即采取兴隆佛教和敬神的政策,在佛教方面提倡造寺、写经、念经;在神道方面崇敬伊势神功,祭龙田、光濑神,创始祈年祭等,以提高天皇的地位,树立对天皇的崇拜。可见,日本的天皇崇拜早已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日本为了其社会政治、军事的目的,得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大力宣传神道理论,宣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及其在人间的代表,宣扬天皇的权威至高无上。从而使国民接受这样的实事,即天皇是神,是民众的偶像,万众无一例外的都要跪伏于地,为其孝命。日本历届政府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君神合一的思想,教育人们要敬神忠君,把神和君等同,让人们象崇拜神一样崇拜君,从而把对天皇的崇拜推向了极端。日本政府实施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的是使天皇发动的侵略战争赢得万民拥护,并且使民众甘愿为其英勇奉献。

3.武士道精神。武士,早出现于日本社会,历代统治者皆利用武士阶层来维护其统治,也通过实施武士道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控制人民。武士道的内容源于日本从中国引入的儒家思想的“德目”,而对这些方面的培训,又借助于佛家说教的力量。例如净土宗否定现世、鼓吹寻求彼岸乐土的思想,对培养家臣为主君效死的精神起到了很大作用;实践禅宗的所谓极严肃的修业做法,有助于武士进行积极的习武和勇敢杀伐的训练。早期武士道的内容就是以这种家臣对主君的“忠节”为核心,要求武士道具有武勇轻生、爱名尚义的精神,养成重视礼仪修养、检约寡欲、以清廉自许,鄙视平安贵族忧柔文弱的习气。如果说以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还是在早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那么到德川时代,由于中江藤树、山鹿素行等著名儒学家辈出,吸取儒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并撰写论著,使武士道理论化、系统化,终于统治了整个日本武士的思想。山麓素行的大弟子大道寺友山,进一步发挥了儒学为君主舍生忘死的精神,他在《武道初心集》一书中说:“武士临战场,决不当顾家室。出阵应有战死之决心,以生命付诸一掷,方得名誉。与敌骑决胜负,当被敌取首级时,敌必正色问我姓名,即应朗报己名,莞尔授颈,不可有懊丧萎缩之态。负致命伤时,若尚有力气,必向番头、组头或同伙报告,不露痛苦,处以冷静无事之色,方不失为武士第一要义”[3](p.105)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武士道内容还增加了盲目狭隘的复仇主义,历史上发生的所谓“赤穗义士”事件,即47人为主君报仇后,虽被处集体切腹,但从容就义,即被社会广为称颂。这种被称为“全死节”的精神,被称为武士道精神的典范。近代的明治维新运动虽然结束了武士掌权的时代,但是由于武土道精神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日本随后的历届政府,为达到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继续对国民尤其是军人和学生灌输“武士道”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给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鲜明地打上了尚武的烙印。武士道精神的教育,就是教育国民都要象武士那样忠于主君、信佛敬祖、崇尚武勇、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而捐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甚至极端地发展到“武士道就是死,离开死非武士道”的地步[2](p.12)。这种教育是要人们象武士那样成为神国观念的狂热信奉者,天皇崇拜的身体力行者,要忠君爱国,在家为孝子、在国为忠臣。可见,武士道精神的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完全全地起到了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的政治目的。

(二)

日本为实现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逐渐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内,各个教育途径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为灌输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1.社会教育。日本历来重视在全社会中灌输其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868年明治维新后,政府颁布了《教育敕语》,教育民众要象武士那样忠君爱国。特别针对军人,天皇发布了《军人训诫》,训示军人要为天皇而战,做到忠君爱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政府先后建立了青少年训练所等社会教育机构,专门招收小学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毕业后直接输送到部队。“帝国在乡军人会”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它面向退伍军人招收会员。天皇还发布了《在乡军人敕语》,要求在乡军人不断锤炼军人精神,即牢固树立为天皇而战的勇气和决心。1937年日本还成立了“国民精神总动员同盟”,规定每月1号为国民精神总动员日。在这一天祭祀神社,宣誓效忠皇国。天皇并对青年发布敕语,号召他们为战争牺牲自己的一切。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军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几乎涵盖了日本社会教育的全部内容。

2.学校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政府颁布了《小学校教学规则纲要》,这个以天皇名义发布的《纲要》规定,小学历史课要以培养学生尊皇爱国为宗旨。与此配套,接着又颁布了《小学教员须知》,要求小学教员要教育学生忠皇室、爱国家、孝父母。之后,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从中学到大学全面向各级学校学生灌输皇国史观。所有课程围绕着天皇至上进行。历史课专门讲授天皇神化。修身课列于各科之首,专门按照教育敕语的精神进行皇国民、天皇至上等军国主义的思想教化,并且把军国主义分子作为楷模加以宣传,号召学生为天皇学习军事本领,牢固树立尽忠皇国的思想。体育课以军训为主,并进行武士道教育。日本政府先后建立了陆军少年学校、士官学校、海兵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另外日本政府还重点掌握教科书的编写,大肆改组教材,扩充军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3.家庭教育。日本的家庭教育是极其严格的,家庭教育总是与社会教育互相配合,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子系统,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在实施家庭教育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忠孝伦理的教育,大力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儒家的思想和武国、神国的思想相结合,发展成为军事儒教思想,这种伦理思想与军国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日本社会长期受这种精神控制,认为子女应孝敬天皇、要为天皇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并以此作为家庭中最大的孝道。

(三)

1996年1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人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以来,一些内阁成员竟然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之流的亡灵招魂,一些国会议员竟然纷纷散布掩饰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罪恶实事的奇谈怪论,这表明日本国内确实有那么一股势力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4](p.29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早就预言:“在21世纪,日本将肯定成为亚洲的军事大国”[4](p.15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联合国发出的《波茨坦宣言》“永远铲除军国主义政权及势力”的口号下,日本军国主义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战后初期美国在日本推行的民主化、非军事化进程也大大有利于铲除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和清扫军国主义思想。但是这个根植于日本社会,并渗透于广大日本人灵魂深处的“武士道精神”、天皇崇拜、神国思想、皇国史观等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模式却很难一下子从日本人思想中彻底根除,遇到适宜的外界条件,还有可能再度生长。因为二战结束后,日本虽然正视失败,但是只承认是科学技术和物质力量的失败,不愿意承认军国主义思想教育路线的错误。随着美国处于冷战思维而放松改造日本,甚至有意纵容庇护,日本军国主义毒瘤又发出了罪恶的“新芽”,即当今日本社会力主对外扩张的右翼势力的抬头与泛滥,旧的“武士道”精神再度重视。日本极端主义者、作家三岛田纪夫,70年代剖腹自杀就是一例。三岛临死前还在向日本陆上自卫队员发表演说,竭力要恢复军国主义。如果说二战刚刚结束时的五十年代,日本对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多少有所顾及,那么,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公开的、有系统的主张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则随处可见。虽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常常是以政治大国教育的面目出现,但实际上是旧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的翻版。与以前赤裸裸的挑起战争、宣传战争的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虽有所不同,但二者的本质一样,都是进行“天皇至高无上”和侵略有理等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表现形式有:

1.篡改历史教科书。历史教科书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将建立怎样的历史观,将怎样看待本民族的历史和未来。历史教科书无疑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根据驻日美军司令部的命令,修改了战前一直沿用的历史教科书,从中删除了传播军国主义以及超国家主义的思想内容。但仅过了十年,从50年代末开始,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就出现急速抬头的趋势,对现存的历史教科书内容不满意,进行了重大修改。随后的几十年间,修改教科书事件不断发生。教科书中把对亚洲的侵略,改为“进入”,并声称是对亚洲的一场解放运动,等等。这些歪曲历史、美化军国主义的词句连篇。修改教科书事件一再发生,表明日本企图借助于教科书,使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化、正规化、合法化,为过去发动的侵略战争开脱罪责,欺骗新的一代重走对外扩张之路。

2.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在战争中曾起到了鼓舞士兵斗志、美化侵略行径的作用,是日本实施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代,靖国神社在推进日本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迈进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其实现政治大国步伐的加快,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展开强大的攻势。参拜靖国神社,祭奠侵略战争中的亡灵,成了日本实施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教育在世界,尤其是在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无不为日本如此张狂地实施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而焦虑、担忧。如此下去,日本将继续重蹈军国主义的老路,将再一次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大国主义意识抬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1983年在其发表的内外政策主张中,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株儒”形象的强烈愿望。接着又第一次喊出了“政治大国”的口号,他说“要在世界的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5]。由此,在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就堂而皇之地实施开来。其实,日本实施的大国主义教育,早在其颇具传统的皇国史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即可窥见,二者一脉相承,无非是宣扬日本具有领导、统治世界的特殊权力。通过实施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让日本人抛弃战败后形成的“小国观念”和“负疚意识”,教育日本人要勇敢地承担起新时代中流砥柱的重任,要成为创造新的世界历史的主角。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恢复其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日后的军国主义行径做舆论上的宣传。

对日本的未来,世界人民充满期待。人们期待的,不仅是富裕的日本,还应是一个和平的日本,一个对亚洲和世界人民怀有诚心和善意的日本。要让更多的日本人,特别是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真实地了解日本的侵略历史,正视过去的错误,是日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急迫任务。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真正的而不是篡改修饰的、完整的而不是残缺不全的、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永远的而不是一时的真相告诉后人,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军国主义余毒在日本继续存在的空间和市场。WW

标签:;  ;  ;  ;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探析_军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