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大林业建设力度,完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而林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就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展开重要论述,以期林业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可持续发展;林业工程;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建设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林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所以,完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因此,要打破传统林业建设理念,融合现有的高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建设手段发展林业,明确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使林业建设更加符合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
一、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特点
(一)现代林业总体规划的全面性
地域不同,林业科技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加强区域性林业规划设计的全局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预期性,是建设现代林业工程的首要任务。在设计理念上不仅要坚持实用性、适生性和审美性,还要在今后经营管理上,优先考虑树种的适应性、生物多样性、林分配置,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的抗逆功能。要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点、线、面融合自然、文化、审美和需求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理念,也就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规划设计。(1)“点”。结合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等因素,林业工程要具有预期建设目标的吸引性和文化的代表性,这就是“点”建设;(2)“线”。以河流水域为引线,贯穿河流设计,充分利用河流对于生产生活的便捷性,在河流两侧建设娱乐观光场所和休闲度假林区。林区树木品种一般选择适生、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乔木。如果单纯注重土地利用进行线的布设会浪费有利的资源,这样的规划设计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3)“面”。从美学角度出发,园林设计规划要符合大众审美观,更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
(二)设计规划内容的独立与协调
首先,林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区域或区域内每一个物种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的,建设目标不同,物种选择不同,功能和效果也不同。在不同功能区选择适生性较强的不同物种,在同一功能区选择多个适生性强,能相互依存,对立地条件又具改良性的物种,提高其产值。在一个物种遭受病害或虫害时,由于寄主植物的不连续性,不会导致灾害的严重蔓延。同时,整个功能区也不会因为某一物种受灾,致使生态功能退化。其次,林业区域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和人文古韵相协调,能使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古韵在林业中一一展现,将其有效展现在人们眼前。对于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内部协调,要利用地形和其它有利资源,使林业工程造价降到最低。
(三)规划内容的丰富性
林业工程建设中,在保障产量型、生态型、经济型和景观型目标建设的前提下,应尽量体现建设内容的丰富性,其包括群和种的搭配,实现生物多样性,防止森林病虫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在景观型林业工程建设中,除考虑生物多样性外,重点在不同季节,从色彩、形态上体现美学的观点。现在生物科技发展迅速,对不同环境下适生的植被展开研究,培育出大批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新品种,防治常规病虫害。同时,也可以融合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树木,进行培育和种植,尽量体现植被的多样性。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林业规化设计的整个过程,尽量使用计算机智能和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使设计内容更为详细合理,同时,可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对植被的生长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再对整个设计进行优化。卫星遥感技术则可以对规划区域、规划面积进行直观高速设计,尤其是工程建设边界可以被精确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一)认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运用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进行严密监测,并将监测的具体数据和材料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与林木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汇总和分析,正确判断虫害发生发展的趋势。在预测预报上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以省、市、县林业部门及乡镇作为测报单位,林场、苗圃、村屯为测报点,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二)落实好林业措施
把握好林业生产中的各项环节,从病虫害的治理入手。选择抗病虫苗木,适地适树,合理搭配品种,尽量营造混交林,同时抓好抚育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三)协调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
在防治上,应做到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矛盾,以达到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综合治理的目的。针对幼林和人工纯林,尽量选择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助的原则,如积极开展寄生性、捕食性昆虫、益鸟、微生物等的招引利用工作。在必须应用化学药剂时,也应尽量做到科学配方,合理用药,注意尽量避免对天敌的伤害。
(四)及时彻底清理林地
应抓紧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的清理工作,并对林地内剩余的风折木,砍伐后遗留的树桩及枝桠等一并清除干净,同时进行药物处理。
(五)加强检疫工作
面对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要提高认识,认真对待。在增加和完善必要设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加快提升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外来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做好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森林病虫害的蔓延扩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六)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从种苗选育、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森林病虫预警监测、防控技术措施和检疫执法方面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目的是保护好森林资源,为建立生态文明提供保障。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要着力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抗逆性能,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信息,从各个方面了解全国各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将网络信息作为参考点,从各个方面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七)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警机制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注重预防体系的建设,治理只是在影响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作必要的调节,既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预防体系,也要做出相应的治理技术和防治措施。管理行业设立不同的部门,不同部门担任不同的工作任务,比如,设立监测预警、检疫、数据统计、工程治理等。掌握森林病虫专业知识,能够从各个方面对病虫害进行监测预警和开展工程治理,才能把森林病虫危害有效控制在萌芽阶段。现在有很多病虫害不易察觉,一旦爆发,传染速度快、途径广、治理难度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技能知识和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在规划设计上应体现林业总体规划的全面性,设计规划内容的独立与协调性,规划内容的丰富性。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其次,利用先进的预防手段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理森林病虫害,再次,选拔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高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与森林病害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忠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235-235.
[2] 陈亚非.论述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2(8):233-233.
[3] 宫彦平.林业生态工程技术与森林虫害预防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595(02):166.
[4] 马晓成.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初探[J].花卉,2017(24):206-207.
论文作者:张永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林业论文; 森林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病虫害论文; 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