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21001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0例患者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均采用VSD负压吸引术治疗。根据冲洗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新型脉冲法,B组采用传统直冲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管道堵塞情况、VSD维持时间、VSD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支出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VSD期间发生管道堵塞概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VSD持续时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P<0.05);VSD更换次数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创口愈合时间比较,A组明显短于B组;人均住院费支出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使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管道堵塞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持续引流时间,降低了更换率,加快了患者创面愈合速率,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脉冲法;负压封闭;管道堵塞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高能量创伤越来越多。此类损伤造成的创伤机制繁多,创伤内损伤情况复杂,除造成骨骼系统的损伤外,多伴有皮肤、脂肪、筋膜、肌腱等结缔组织的严重创伤、甚至内脏器官的损伤。失去这些天然生物屏障保护的深部组织与外界坏境直接相通特别容易并发感染,进一步加重了创区的二次受损,使创口难以愈合,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1]。以往对此类创伤外科处理常规为清创后行伤口换药,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分别予以皮瓣或植皮覆盖创面。期间换药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长,疗效也不甚满意,给临床医生及患者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近年来VSD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治疗骨科疾病方面,VSD技术强大的抑菌效果,能加快受损部位的皮肤和肉芽组织新生,提高伤口的愈合速率。目前VSD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操作简单,适应证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出现许多较为棘手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引流管堵塞。目前临床常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的传统直冲法和生理盐水间断冲洗的新型脉冲法来预防处理管道堵塞问题[3]。为此,我们通过对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VSD负压吸引术的患者采用不同冲洗法,观察其堵塞情况。本研究回顾性对比分析此100例患者资料,探讨不同冲洗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的效果,分析新型脉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的优势和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正常使用VSD负压引流术2d以上的患者;(2)未并发多种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3)无凝血功能异常。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表达自身意愿和情感;(2)拒绝参与此次研究;(3)有手术史或不能进行VSD治疗的患者;(4)免疫、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1.2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0例患者治疗过程,依照冲洗方法差异将10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 50 例。A组采用新型脉冲法,B组采用传统直冲法。100例参与实验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8-70岁,平均(43.69±5.01)岁。其中35例为车祸致伤,25例为机械碾压致伤,27例为重物砸伤,15例为高处坠落伤。有33例患者为单纯皮肤软组织受损,42例患者并发骨折及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受损皮肤面积在3.78 cm×6.43 cm~18.11cm×25.32cm,平均9.79cm×17.5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n = 50)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首先对受损创面行常规清除,将坏死组织、异物等彻底清理干净,检查是否可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常规戳孔固定引流管后,生物透性薄膜将创面覆盖,根据患者受损状态调整引流持续时间和负压值。术后第3d开始进行导管清洗,B组患者使用传统直冲法,即在导管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稳定15min左右,连接负压源将液体吸引出来。A组患者则采用新型脉冲法,使用注射器向导管中注入生理盐水,注入3ml后停止,中间间隔1s后,再次注入3ml,反复注入50ml生理盐水后,接通负压源吸引即可。VSD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引流情况,出现堵塞时及时进行处理。
1.4观察指标
观察VSD治疗期间,A、B两组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概率,VSD持续时间长短、VSD更换次数以及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出院后记录每位患者住院治疗费用,用于后期数据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VSD期间发生管道堵塞概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VSD持续时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P<0.05);VSD更换次数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创口愈合时间比较,A组明显短于B组;人均住院费支出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3.讨论
VSD技术指在机体某一部分与外界建立开放通道进行治疗,是外科疾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引流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将受损体腔、器官及组织中的脓性积液、坏死、感染、异物以及聚集的血液、体液等物质吸引排出,减轻这些有害物质对损伤部位的刺激,调整感染部位的生物环境,降低受损部位压力,减少细菌繁殖,加快炎症消退[4]。VSD治疗的优点有:①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长时间治疗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换药次数,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降低;②减少了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VSD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将坏死组织和炎性物质引出后,损伤部位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降低。持续引流还能刺激受损部位肉芽组织加速生长,增加创面愈合速率。负压引流不影响患者血液运行,并且持续吸引还会促进血液和体液循环,有效促进了受损部位周围的血运[5]。
负压引流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引流管阻塞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造成引流管阻塞的原因多为引流物过于粘稠、出现凝血块、毛囊炎、感染及高负压接入不及时等[6]。目前临床进行引流管清洗多采用传统直冲法,传统直冲法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向引流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软化内容物和材料后,再次使用吸引器,将内容物引出。这种冲洗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注入液体在管内的中心流速最大,管壁周围的流速逐渐减小,导致附着在管壁上的杂质和内容物清除困难,清洗结果往往不能达到满意效果,部分引流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因阻塞需再次进行手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A组使用新型脉冲法清洗引流管,取得效果明显,新型脉冲法与传统直冲法有明显差异,操作原理:注入液体会在导管中产生湍流,形成小漩涡,对管内空间全面覆盖清洁,保证彻底将导管中的粘液、异物、血液等有害物质以及导管壁上的附作物一并清除,明显降低了导管堵塞概率[7]。该方法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肠内营养等导管清洗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较佳。
分析此次研究结果,A组患者使用新型脉冲法,B组患者使用传统直冲法,VSD治疗期间,A组患者发生引流管堵塞的概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创伤愈合时间也明显低于B组;A组VSD持续时间明显比B组长,证明新型脉冲法用于VSD导管清洗确有较佳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使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管道堵塞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持续引流时间,降低了更换率,加快了患者创面愈合速率,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Prasarn ML,Zych G,Ostermann PA. Wound management for severe open fractures:use of antibiotic bead pouches and vacuum-assisted closure[J]. Am J Orthop(Belle Mead NJ),2009,38(11):559-563.
[2]刘鹏,王专,彭宗银等. 动态调整负压封闭引流术负压值对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5):404-408.
[3]龚振华,姚建,季建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损伤合并感染创面[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76-77.
[4]王英,李红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02-1603.
[5]陀健琳,陈爱群,徐雪萍.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开放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1):3003-3004.
[6]张丽华,刘佳佳,徐淑娟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84-1385.
[7]宋小妹,顾翠霞,朱鹏,脉冲法与传统直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效果的对比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1):87-88.
论文作者:阳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患者论文; 负压论文; 创面论文; 脉冲论文; 导管论文; 管道论文; 直冲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