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论文_陆乙丹

《诗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论文_陆乙丹

(临沂大学,276000)

摘要:《诗经》时代是中国伦理思想发端和奠基的时代。它以其浓郁的道德意识去感染、教育读者,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将其变成中国的品德发展流传,远播后世。《诗经》用朴素平实的话语为我们展现出当时社会的一幅幅面貌,在不同的社会方面给我们启示和教化,本文主要从孝、友、治国之道来阐述《诗经》对中国人思想道德的影响,以及价值的培育,即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诗经》;孝;友;民本;和谐社会

《诗经》时代是中国伦理思想发端和奠基的时代。孟子曾提出过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孟子.滕文公上》)其实在《诗经》中也是存在的。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夫,远之事君。”所以《诗经》的教化功能之一,便是以其浓郁的道德意识去感染、教育读者。它不仅影响、教育了当时的人民群众,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将其变成中国的品德发展流传,远播后世。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孝义

父父子子,我们可概括为“孝”,从古至今,孝是我们一直提倡的美德,是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孝经.纪孝行篇》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亲。”为人子应当敬爱父母,奉养双亲,生病当医,死则当哀,祭则虔敬。孝道德是中国家庭传统的道德之本,也是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第一品德。而至今在独生子女当道的今天,《诗经》中的孝义对于我们的影响更为重要。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友善

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为长者折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优良传统。《鹿鸣之什•伐木》中“民之失德,干糇以愆”说到与人相处贵在宽容与真诚,如果每个人都能秉承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谐精神,这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一宽容谦让的品质在五伦种都非常适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鸟儿尚且嘤嘤着呼唤朋友,更何况有着丰富感情的人类呢?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朋友,五伦中朋友有信,,古人认为叫一个好的朋友可帮助你明白道理,增进德行,增长学业。“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种回报式的友情是精神上的契合,是一种他人对自己情谊的珍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种友谊是互帮互助的相携,每个人奔向成功的终点不同,但方向与道路总有相似,今日我借你战袍加身,明日你还我战车千架。如果这种“友情”能扩及到社会上每一个人的交往中,和谐社会一定指日可待。

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民本

在孟子的五伦关系中以君臣为第一,而我们也知道封建社会中君王权威甚重,所以如何治理国家,构建大同社会在《诗经》中所占篇幅不小。古时的当权者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和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治国思想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尤 为突出。《鹿鸣》是在周王宴会群臣时所创作的,文中写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雅.鹿鸣》)诗以鹿鸣起兴,“诚恳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诚恳相招呼以 成礼也”,宴会满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息。宴会上琴瑟歌咏,本来紧张森严的等级关系被淡化,君臣在宴会中沟通情感,消除思想上的隔阂。“我有贵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君王能够邀请德高望重的贵宾来并向其询问治国之良策,可见其是一个具有开明政治态度和政治远见的君王。《鹿鸣》中描绘的开明君主形象为当今领导阶层提供了借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听博议,虚心倾听,招纳贤才,走到群众中间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

《鹿鸣之什鱼丽》也写到了为君者的治国之道。《鱼丽》中也描绘了宴会同乐之景,但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其中所表现出的物阜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民本思想”。诗中描绘“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食物甘美,种类丰富,应有尽有,这不正是小康生活的缩影吗?“民 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只有始终坚持将民本思想全面贯彻下去,才能最终步入“小康社会”。

四、结论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诗经》所带给我们的除了以上种种启迪,还有一种价值观的塑造。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观念的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符合我们如今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诗经》中都能找到答案,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孔子曾评价道:“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诗经》中蕴含了诸多优秀传统价值观,如热爱生活、辛勤劳作、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批评暴政、忧国忧民,歌颂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等,这些优秀的价值观无不透露出先民们高尚的价值追求。

《诗经》用朴素平实的话语为我们展现出当时社会的一幅幅面貌,在不同的社会方面给我们启示和教化,《诗经》是先秦历史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其中蕴涵着对当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立足《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生活化、平民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认可,进而发挥其凝聚、引导的社会功能。(3)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抒情诗集,从《毛诗序》时代起,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其巨大的教化力量。在当前,它依然发挥着作用并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它用其无与伦比的文化生命力对后市的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并在五千年后的今天依旧对其社会建设,人民生活产生着影响。因此,认真研究《诗经》的道德意识,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指导老师:汤欣

参考文献

[1]刘懿谊.基于《诗经》中传统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南方论刊,2016,(01),106-108

[2]《诗经》中的道德伦理-是对后世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1,(06),195-196

论文作者:陆乙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诗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论文_陆乙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