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论文

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论文

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

乙娇娇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摘 要: 95后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砥柱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人主要从高校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提出加强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对解决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的探析,能够更好地促进95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推动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 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95后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目前高校绝大多数学生为95后,他们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中居于核心地位,备受呵护。家庭长辈和父母亲的宠爱和放纵使得他们缺少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同时也容易因需求和目标为被满足和实现而产生挫败感。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儿,依赖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和网络社交媒体带来的便捷服务,因而与同龄人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使得社会交往能力弱化。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自我中心主义,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他人,给人自私自利的印象。他们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出现所谓“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会首先选择求助于家长、老师和好友[1]。他们个性鲜明,追求自我享乐,崇尚新潮消费,娱乐至上。95后大学生很多时候不关心政治,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容易偏激和焦虑,寻求解决问题是容易产生逃避和推卸的心态,缺乏必要的担当[2],心理素质整体偏低,给学校和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大挑战。

(二)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普遍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原点和起点,其中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角色。这些95后从出生到步入大学,几乎一直是在父母提供的蜜罐里长大的,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长辈经历过的苦难和挫折,没有产生足够的社会抗压能力。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父母和子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影响。很多父母喜欢用金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这是造成95后重视物质享乐,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重要原因。今年来出现很多因为原生家庭教育失败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大学生,他们的悲剧给与世人很大的警示。同时,社会环境在95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信息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因萦绕在95后大学生周围的很多是较为极端、虚假、碎片拼凑起来的新闻和不实报道,很大程度上是误导他们,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此以往,本就对社交媒体过度依赖的95后群体,开始自我代入、自我剖析和自我审判,形成自我认同的价值判断和自我认知,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socket_write($msgsock,$msg,strlen($msg))or die(“socket_write()failed:reason:”.socket_strerror(socket_last_error()).“/n”);

(三)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有限

个性鲜明的95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他们看待同龄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身为佼佼者的他们,会对学校的整体设施环境、师资力量、同学关系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会主动产生各项对比,自卑、焦虑、高冷、发呆、自信、偏执等情绪会伴随大学四年。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很多大一新生都会有的心理,正是由于这种落差会同时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影响。高校会实时对他们进行大学适应性教育,但是教育工作往往不够持续和深入。一方面,学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规范不够健全,很难有效开展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和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充足,从事专业教师的队伍比较薄弱,专业心理咨询师紧缺,不能很好地给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给常规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埋下一定隐患。

将天津地铁1号线各站的评价相对值和客流计算值连线等比例绘制成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两者的相关性较大,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以认为,评价指标基本可以反映车站的客流表现。但是从趋势图上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城市中心区,评价相对值与实际客流拟合程度非常好(除了鞍山道站以外),而在城市外围地区(北侧自勤俭道站开始,南侧自复兴门站开始)客流表现逐渐优于评价相对值,而且越到外围差距越大。

二 加强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 促进95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

95后大学生所处的高校教育仍然是处在一个重课堂轻实践、重主流学科轻艺体心理教育学科的背景环境,很多课程教育过于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其他能力发展和需求[3]。95后群体对新媒体、互联网接受能力很强,高校的大多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让95后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和激情。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了解95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心理诉求,进而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同时,95后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进步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储备军,他们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和冒险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征服欲,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着未来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

(二)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95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们被贴上各种标签,其中一个标签是被称作时代的“巨婴”。他们对家长过度依赖,虽然他们有时候不想承认,热爱虚拟的二次元世界,脱离现实生活的世界。喜欢说自己还是个宝宝,这是在心理和思想上一直拒绝长大的体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会直接影响他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同样他们具有的思想政治认识高度的大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其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密切关注95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95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追崇理想主义、生活目标多元化,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他们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而越来越多地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关注。首先,由于家长的期盼和厚望,他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进入大学之后,学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他们要在四年内完成学业任务,但学习不是大学的全部,他们还要在空余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在时刻分散他们的注意,消耗他们的耐力和精神,造成95后大学生的困惑、迷茫、反叛和心理落差等问题。随着问题、矛盾的积累,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其次,他们周边的社会压力要比上一辈来的猛烈,社会期许和社会压力的双重作用使得95后大学生极易产生焦虑、逃避、自卑又自信、迷茫、慵懒拖沓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会缺乏抗压能力,害怕吃苦,心理素质不强。这对他们以后走出校园,真正踏入社会的大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在95后的大学阶段务必要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由此,我们从《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所叙述的方志敏的革命历程和人生道路中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这就是:方志敏对人生目的和意义认识的人生价值观,就是“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1](P95)

三 解决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心理危机防御机制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校承载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对95后大学生这一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群体,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保持清醒认知,全面规划和制定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权衡主流学科与非主流学科的教学安排,在满足基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基础上,重视和关注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发展问题。在日常管理和建设方面,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支持力度,采取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措施建立心理危机防御机制,对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专业治疗,帮助学生尽早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 加强思政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落实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

我国现阶段专门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者整体比较少,加上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一直对国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是思政类老师,尤其是让有经验的辅导员来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而有心理学背景和专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师比较紧缺。所以,加强思政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落实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可以组织学校教师参加校外专业人事培训,主动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和总结经验,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创新利用多媒体教育教学,通过真实可靠的心理案例教学,让学生们能够产生共鸣,真正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4]

(三) 充分发掘自然和社会资源,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95后大学生生活在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周围超乎自身年龄增长的快节奏生活和社会压力。高校和谐、安静的校园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安稳、轻松的生活寄托,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周围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创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通过增加学生工作和教育工作经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自然风景带给他们的神奇魔力和精神洗礼,让学生从繁忙和琐碎的学习生活中抽离出来,放松心情和紧张情绪,扫除心灵垃圾。另一方面,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利用特殊节假日、纪念日等,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造精品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建立奖惩机制,做好传承和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丽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2):168-169.

[2] 黄艳.“95后”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体物质与引导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2017,(02):78-83.

[3] 陈祉妍,刘正奎,祝卓宏,等.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11):1198-1207.

[4] 潘石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对策[J].知识经济,2015(21).

本文引用格式: 乙娇娇.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J]. 教育现代化,2019,6(43):134-135,14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3.056

作者简介: 乙娇娇,女,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及解决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