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针灸。针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健康人群中有许多人选择针灸的方式进行保健,患有疾病的人会选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个人体质和所患疾病种类的差异性,有些疾病不适合中医针灸,那么中医针灸最适合哪些病呢?下面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适合做中医针灸的疾病及其针灸的过程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轻度发热,严重惧怕寒冷,流鼻涕,鼻音较重,浑身疼痛,头痛,四肢酸痛,汗液较少,脉搏呈现部位浅,舌苔泛白。对大拇指侧下方的列缺穴、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风门穴、脖子枕部两个凹陷处的风池穴进行针灸。
2.风热感冒:重度发热,轻微惧怕寒冷,咽喉部位肿胀,头部胀痛,鼻子不通畅,鼻涕比较浑浊,舌苔泛黄,脉象快而浅。对脖子枕部两个凹陷处的风池穴、肘横纹中的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的尺泽穴、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的大椎穴进行中医针灸。
3.暑湿感冒:一般发生于夏季,惧怕寒冷发热或者自觉发热身体却不热,头晕头沉,鼻子不通气鼻涕较混浊,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腹泻,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脉搏细软。对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个中指的距离的足三里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缘于肚脐连接处中点的中脘穴进行中医针灸。
4.皮肤针:顺着背部督脉,膀胱经,运用叩刺渗透疗法直至皮肤潮红,然后再拔火罐。
二、痛经
1.辩证方法选取穴位
主穴:分成2组。(1) 承浆、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配穴:承山、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治疗方法
每次应用1组主穴,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可以加用或者直接应用配穴。承浆穴,用28号1寸针向下斜刺0.3一0.5寸,等到病人出现胀麻感觉后,迅速进行提插捻转20~30分钟左右,停针20分钟,然后继续行针,时间间隔为10分钟。大椎穴,把针刺进皮下,随后向深处慢慢进针,让针感能够传导到背部下方,停针20分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十七椎下,使用1.5~2寸的28号针,选择皮下部位快速刺进,针尖的位置要对着第五腰椎棘突下,随后向下方倾斜刺入,并且进行捻转提插,对于针感的要求要达到子宫部位,朝着会阴四周放射,等到疼痛有所缓解的时候,可以按照病人病情,接着使用提插捻转的手法运针8~10分钟,最后停针20分钟。阿是穴要使用艾卷进行温灸法,要注意控制好距离,局部温热不可以灼烫。承山穴,两侧都要应用,使用大小为6寸的毫针快速刺进皮肤,慢慢捻转进针,以感觉到强烈的针感为前提,停针20~30分钟。剩余的穴位,也可以应用提插捻转,让针感能够慢慢扩散到小腹周围,停针20分钟。这种治疗方法每天1次即可,没有疗程,痊愈后可以暂停治疗。
2.按照痛经类型选取穴位
主穴:可以分成3种类型。(1)气滞血瘀:三阴交,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的中极穴,气海穴位;(2)气血两虚:关元,血海,距胫骨前缘一个中指的距离的足三里穴;3、寒湿凝滞:带脉、归来、命门。
配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的肾俞穴,以及地机、天枢、次髎穴。
治疗方法
根据痛经类型进行主穴的选择,适当可以应用配穴。选择2寸28号的毫针快速刺破皮肤,随之顺着皮下刺进1.5寸。不同的身体部位针刺的方向有所差距,背部腹部穴位都是向下的,四肢穴位都是向上的。接着使用提插加上小捻转的针刺补泻手法,气滞血瘀型可以运用泻法,气血两虚型应该运用补法,寒湿凝滞型运用单式手法,停针15~20分钟,然后继续行针,时间间隔为3~5分钟。行针结束后,可以使用艾卷进行温灸,时间为20分钟左右,选取足三里、关元及归来穴位即可。这种治疗痛经的方法每天1次即可,没有疗程,痊愈后可以暂停治疗。
三、颈椎病
1.温针灸:在进针有针感之后停针的区间,把艾绒放在针柄上,点燃一个长艾条,让艾绒燃烧之后产生的热力能够与针刺共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电针法:根据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每次取4~6个穴位。有两个部位要作为主穴,分别是:神经干上段、颈项部。按照疼痛分布的位置,选取合适的穴位作为配穴。把负极一端接为主穴,正极一端接为配穴。电流强度要看病人能够忍受的程度,频率设置在每分钟120~300次,电针次数为隔一日一次,每次时长为15~20分钟,1个疗程是10次,做完一个疗程要间隔4~5天做下一个疗程。
四、痛风性关节炎
1.找到阿是穴的位置进行针刺,首先要为阿是穴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选择一根长度为25~40mm的毫针,迅速刺入皮肤,患者出现针感之后,选用捻转 泻法进行针刺,患者感觉有酸胀感就可以,行针时间为2分钟。
2.在医生的指导下,病人选取坐位或者卧位,准备使用回旋炙,点燃后要注意控制好距离,对所选阿是穴施灸,进行均匀的回旋转动。还可以分别找到俞穴、脾俞穴、肝俞穴的位置进行艾灸,时间长度控制在60分钟即可,次数为每天1次。
五、偏头痛
1.火针:找到一根三头火针烧红,接下来迅速点触皮肤,不需要刺入皮肤组织,查看患者疼痛部位并且估计面积的大小再考虑点触次数,大多数为15~30次。
2.艾灸:选择中魁穴、无魁穴、食魁穴等穴位,进行药线点灸,从而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选择、角孙、风池、列缺、百会穴,把准备好的细灸条点燃,迅速与皮肤直接接触,马上拿开并且略微感觉疼痛,控制好力度,不可以起泡结痂。
针灸治疗是一种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重要疗法,很多疾病都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众所周知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针灸治疗适合被广泛推广,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中医针灸治疗。
论文作者:何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针灸论文; 穴位论文; 针刺论文; 皮肤论文; 中医论文; 部位论文; 疗程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