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思考论文_陈新

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思考论文_陈新

陈新

身份证号码:32132219900829XXXX

摘要:建(构)筑物的根本是基础,直接关系到建筑主体的稳定,因此,基础工程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土壤中富含水体,在进行开挖基坑这一工序时,如基坑的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之下的时候,此时被割断的含水层中的水体持续地渗到坑内,由于坑内水体的增多,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更严重的会造成坑壁坍塌,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因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地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位在安全范围内,控制地下水位应贯穿于开挖基坑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确保其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由此可见,基坑的排水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

基坑排水工作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排除基坑中的渗水,防止因基坑中存在的渗水而耽误施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另外,还能够减少地基施工中需要开挖的量,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基坑排水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概述

1.1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平稳且有继续走高的趋势,这种经济基础的高速进步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施工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保证基坑排水的质量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探究的课题之一。基坑排水技术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基坑开挖之前对排水系统进行提前的设置,而后将排水设施由内而外的设置好,另外在一些条件下也可以选择利用截水沟保证基坑的稳定。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假如发现了渗水的问题,就需要在基坑底部选择合适的方案和手段将基坑里面的水排空,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能够继续建设。利用基坑排水技术,除了能够保障建筑工程基础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的缩小地基施工的难度,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2基坑排水的注意事项

基坑排水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其要求也是比较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里我们就以井点施工为例加以分析,这种技术想要落实还需要降水设备和管道构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对部件进行清洗和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基坑排水技术中,通常还需要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运输以及保存等给予十二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坑排水的顺利完成。同时,在初期进行抽水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能够以抽水的状态估计基坑的下降情况,从而保证其稳定性。

1.3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施工中地基土质分析

建筑工程的基坑排水在施工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比较复杂的,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最佳的施工排水方案,地质情况不同我们能够选择的排水技术也是有所不同的,目前来看通常我们可以将地质情况分成弱透水、强透水和不透水这几种,根据这些地质情况施工人员能够选择最佳的排水方案,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完成。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严格的遵守有关的标准,对地基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测,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对比施工的有关方案和信息,挑选最为恰当的排水方法。对地质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排水技术的稳定运行,才能保证接下来的施工环节的稳定和顺利完成。

2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排水施工技术

2.1明排水法

明排水法是目前最为经济以及最为常见的排水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粘性土以及砂土,因为这些土质不容易发生流土、塌陷、管涌等现象。(1)普通明沟排水法。普通明沟排水法的排水原理即为:在基坑开挖的同时,将排水沟布设在坑底周围或基坑中心位置处,然后为了将排水沟内的水排出,我们还需要安放集水井于坑底处,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到基坑外面。集水井的布设间距可由地下水量、水泵抽水能力的不同来确定,一般为30~40m。集水井的截面尺寸一般为0.6m×0.6m~0.8m×0.8m,它的深度要时刻位于挖土面下方0.8m~1.0m位置处,并逐步增大。集水井壁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固处理,可采用竹笼、钢筋笼或砖圈等。待到基坑挖到设计标高时,井底应位于坑底1~2m位置处,同时为确保井底的土体不被长时间的抽水过程所干扰,需铺设随时绿水层,层厚为0.3m。基坑排水沟的深度通常是0.3~0.6m,底宽要大于等于0.3m,排水沟的边坡为1.1~1.5m,沟底纵坡坡度为0.2~0.5%,深度逐步增大,同时要确保水流的通畅。基坑周围的排水沟、集水井需布设在基础范围之外、地下水流之上。(2)分层明沟排水法。如若基坑内的土层是由多种土壤构成,并且中间为砂类土壤时,由于其强大的透水性会对下部边坡进行冲刷甚至坍塌,所以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基坑边坡上布设2~3层明沟及相应的集水井,将地下水进行分层隔离。以此逐步加深排水沟、集水井,使得基坑断面、坑底标高满足设计的要求,其排水沟与集水井的设置及基本构造基本同于普通明沟排水法。

2.2人工降水

在软土地区,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要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其原理为:将井点管埋设在基坑的四周,间距一定,集水总管布置在地面上,通过集水总管连接全部的井点管,借助安放在某一位置的离心泵驱动工作水,当水通过喷嘴时形成局部真空,井点管通过吸力把地下水抽进来,汇集到集水总管并排出,致使地下水位降低。

2.3回灌排水法

在回灌排水法是一个很常见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要有使用的阶段,它用在排水时,如果这个建筑群属于密集群,这个方法还能影响到地面,并且引起不均匀的各种问题,有时候还会导致建筑的缝隙发生。所以在用的时候要注意过程,并且要注意做好保护,以此来减少各种不良的情况出现。

3基坑排水施工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排水沟设置问题

在排水沟的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各种关系的确定,并且在保护渗水性良好的同时,还需要按存在的关系来做好排水沟的控制,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保证排水沟一切正常的同时还要对其排水的性能和效果进行深刻的考虑。

3.2集水井大小问题

在基坑排水施工过程中,水泵的实际出水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集水井的范围大小,在取水管径和井径之间的位置上,需要预留一个缝隙,这样可以使填充料的防水效果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也要注意的有积排水沟的位置要比集水井的层面高出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实际基坑积水作业过程的顺利实施。

3.3其他控制要点

控制处理也在基坑排水施工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环节,进行控制处理主要是在进行抽水之前和抽水时,为了保证施工环节问题的出现就要进行管道处理检查,这一过程就要求相关施工人员仔细的检查管道是否腐蚀和出现淤泥拥堵现象,若在管道检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必须及时做出处理,这样才能避免淤塞问题的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基坑排水降水工程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排水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排水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才能在源头上保证基坑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要对不同的基坑排水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德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

[2]庆广辉.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排水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

[3]吴汉兵.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排水施工技术分析[J].2016.

[4]张强.基坑排水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8).

[5]刘冬学.建筑项目深基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47).

论文作者:陈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排水施工技术思考论文_陈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