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后”张晓峰散文集述评_散文论文

“红毯后”张晓峰散文集述评_散文论文

静观自得 制新出奇——张晓风散文集《步下红毯之后》品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散文集论文,自得论文,出奇论文,张晓风论文,步下红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当代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得过台湾“中山文艺奖”,当选过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那婉约而又高华的文笔,在小说、戏剧、散文三个不同的文体领域驰骋,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成就,而真正为她赢得声誉的,是她的散文。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称赞晓风的散文往往“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伟之气。”①大陆著名散文评论家楼肇明认为张晓风散文蹊径独辟,开创了“散文创作的诗性解释学道路”。②晓风以静观自得、制新出奇的散文艺术,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本文拟以曾获台湾“国家文艺奖”的晓风散文集《步下红毯之后》,管窥晓风散文的独特艺术特征。

一、缘情及理的细腻领悟

如果说,张晓风写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时,是以一个天真浪漫的纯情少女情怀在抒写人生,那么,她1979年出版的这本散文集《步下红毯之后》,显然给我们展示了更广大、更庄严、更美好的人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观察思考生活的深入,晓风进一步领受了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在她笔下,或写身边人、事、物;或写自然花草、景物游览记;或写读书感想,以思绪的汲绠,掘地数寻,从古代历史人物身上汲取透明的诗。我们从中所感受到的,是对于母爱亲情的赞颂,是对于生命的礼赞和现实人生的关怀。它取自作家的生命历程和生活体验,诉诸读者的心灵感受和人生良知。

晓风散文创作的艺术感觉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在她身上,具备一种由寻常事物鉴别无限的暗示的能力。她能够经常保持一颗敏锐的心灵,善于从平凡 微末的事物中,细腻地领悟其深层的情理蕴含,以其独特的观物角度和人生视角,由事缘情及理,写出种种可爱和种种有情,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新鲜感受与体验,从而提升人性,调适人生。例如她在新学期伊始念新生名字时,从“高泽仁”、“陈宗仁”等带有“仁”字的人名中,读解出“儒家传统对仁德的向往”;从“蔡宗哲”、“王世尧”等名字中,感受到学生的名字中“含蕴着一个古老圆融的理想”。从人名这一普通的生命符号,晓风以细腻的领悟力去领会,觉得“每一个名字,不论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学和爱心。”③晓风正是凭着这种体物入微的敏锐感受,精于艺术体察,敏于审美观照,以艺术之网,去捕捞起现实生活渊泽中的件件琐事,结撰出《种种可爱》、《种种有情》、《饮啄之篇》、《衣履篇》等生活内容丰富,充满人生颖悟的篇章。

晓风不仅常以事件的真实可爱与有情,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涵容与关怀,而且还通过读书阅文,从历史人物素材中显示现代意义,引发文化省思,表现学识智慧。她在散文《地泉》(一)中写道:“读一切的书,我都忍不住去挖一下,每每在许多最质朴的句子里,蕴结着一股股地泉。”正是靠着这种挖掘的功夫,她以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去解释古书记载的古人古事。她从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感悟出现代诗的美感;从夏夜长空的“彗星”,读解出“笔星”惊心动魄的光华,从天皇年间受唐明宝冷落的梅妃,笔触柔婉地描绘出梅花的含香凝芳,以梅花之高洁象征梅妃之气节。《许士林的独白》这篇散文,更是凭藉古代故事《白蛇传》中白素贞和许仙的儿子许士林叩拜母亲这一情节,淋漓尽致地发挥想象力,“细细表出许士林叩拜囚在雷峰塔中的母亲的心情”,写出人间的聚散无常,写出母子情感的惊天撼地,令人读之荡气迴肠,情不能已!由此,我想到了余光中的散文《夜读叔本华》,余光中从阅读《叔本华小品警语录》中引发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追求作品传后与精神生命的超越时空,可视为一种与古人的超时空对话与精神交流。相较之下,晓风的读书阅史散文,显然与余光中一样,从与古人的精神对话中,产生新的感悟,引发新的人生思考,提供了别一种富有当代意识的新阐释。

晓风的细腻领悟力,还表现在她对自然景物的美学观照与生命感悟。她笔下的春天,是“那样妖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她笔下的河岸:“总是有相同的风,相同的雨,相同的水位。”那一对真诚相爱的人,恰象那两岸,“岁岁年年相向而绿,任地老天荒”。④在《花之笔记》中,晓风从世间美丽得让人发愁的桃花、李花、三色堇等有香有色三花,写到那种会响的“爆仗花”、雪花、浪花,以及在野党的知名山花、白木莲和凤凰花,然后点明自己喜爱花的缘由:“爱的是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她还从“白柚”中的柚瓣,“想到宇宙,想到彼此牵绊互相契合的万类万品。”希望人间也象一只柚子,“可以丰盈完整,相与相冾。”万物静观皆自得,缘情及理,恰切地传达出作家美好的人生愿望。

晓风这种独特的细腻领悟,一方面可归因于她特有的女性敏感心理,一方面也体现了她的睿智与颖悟,她总是以深情入理,常使笔力直透读者心坎,使人读之激动不已。

二、时空溶合的巧妙结撰

在晓风的散文篇章中,往往有一个个生活片断的连缀,作家的思路自由灵活地出入于事件的不同时空,或叙事,或描情,或述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具体而又丰富的生活画面,这正是晓风散文在篇章结撰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她善于把发生在不同时空中的人物事件,巧妙地重组于一个新的秩序之中,在同一个情感与哲理的主题统领之下,交互映射,融合无间。这种写法,类似意识流的思绪流动跳跃和旁支衍伸,看似漫不经意,实为作家独具匠心的艺术剪裁。

《圣诞之拓片》是一篇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晓风把过去许多个零碎的有关圣诞节的回忆制成情感的“拓片”:有一次在车上听老教授唱法国圣诞歌,有一年把捐给穷人的钱转交给牧师;又有一年在理学院看到圣诞树所感受到的喜悦;有一年母子重逢于圣诞之夜;还有一年收到朋友寄来的自制圣诞卡——那枫叶的拓影。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不同地点与空间的圣诞往事,“一丝一缕地展现在岁暮时松柏的芬馨中。”

运用这种时空溶合的行文方式结撰文章稍有不慎,往往容易给人一盘散沙的感觉,使人看了不得要领。而晓风很善于做这种绾合与贯穿的工作。有时表面上看起来人物、事件往往互不关涉,时空互异,经过她巧妙点化,重新组合,一篇意新语工的妙文则能给人以新奇的艺术美感。例如观张大千画师的大幅墨荷;喝茶;路遇一朵野白合;挨着电话簿念名字这四件作家亲历往事,每个事件犹如一个单独的盒子,装着一个独立的时空,晓风却以“惊”的独有情感体验作为内在线索,贯穿不同的时空领域,组纳于文章的共时空间之中,归结出“保持心灵的敏锐”,接受生活中不断的“新的惊讶和新的震撼”这一人生经验。

晓风散文这种时空溶合的绾合工夫,不仅表现在情感线索的内在贯穿,而且非常明显地表现在其作品的开头与结尾。为了达到作品结构的完整与表达感情的圆融,晓风往往别出心裁,精心经营,以收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之功。其散文开头,常取“楔子”、“前序”或“引诗”的方式,先奠定全文的情调,并引领下文。例如作为这本散文集书名的《步下红毯之后》这篇散文,“楔子”是叙述妹妹一岁时学走路的一件往事,妈妈用菜刀“对准妹妹两脚中间的那块泥,认真而且用力的砍下去”,砍断了锁着的脚镣,妹妹就会走路了。作品正文描述作家自己走下新婚的红地毯之后,出版作品集、参加十月庆典观礼的人生感触,以及迎着人生的风雨,举步上路的心情。妹妹的学步和作家自己的人生新起步,契合于一个“举步”的意象上,真是巧妙极了。

再如《衣履篇》,所写乃作家的几件日常生活用品,羊毛围巾、背袋、风衣、旅行鞋、牛仔长裙、项链和红绒背心,看似信手拈来,也能串起有关的生活趣事,写得富有情趣和人情味。全文的情感线索,归结于文首的序言:“——人生于世,相知有几?而衣履相亲,亦凉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衣履与人生,竟有如此亲密之关系,诚为许多人之不察也。读了晓风这篇散文,我们不禁也在内心感受到一种衣履相亲的人情味。似这种以楔子、引言或诗句引领下文的艺术手法,在《饮啄之篇》、《中庭兰桂》、《地泉》等时空溶合的篇章中,都起到了绾合全文的艺术效果。

为了使这种时空溶合的散文结构完整圆润,晓风也经常运用回顾照应的写法,以类似文首或作品题目的语句,重复出现在文末,有意将终点拉回到起点引人重新回味作品的主旨。例如《灯蕊就有多长》一文,写老师与学生共度冬至之夜,结尾写道:“何必忧患夜有多长,因为夜有多长,灯蕊就有多长。”以灯蕊之长,与冬夜之长相比拟,回应题目,耐人寻味。

晓风还常常以姐妹篇的方式巧妙结撰,构成大时空的相衬、对映与延续,使作家的诗情表达获得更为广大的思维容纳空间,因而也更富于艺术的张力。象《种种可爱》和《种种有情》两篇散文,都是作家从生活的渊泽里捞起来的种种不尽的可爱与有情事。单篇的一点一滴小事,在作家的细细咀嚼与爱心关照之下,发掘出人世间的真、善、美,而两篇散文的事件之相加与情感的丰富充实,则进一步展示了作家以爱心拥抱人世间的胸怀,使读者由微至宏地感受到宇宙人生的哲理与诗意。此外象《花之笔记》(一)、(二);《地泉》(一)、(二),也都从文章题材内容的相关与互补,微观与宏观的互为溶合,产生了更为丰富的艺术张力。

这种以时空的溶合巧妙结撰为文的写法,早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已有大量的运用。在一首诗里,可以将真实世界中原本连续的时空予以分割,也可以将真实世界中分割的时空予以迭映,过去、现在、未来各种彼此不同的时空,重组于一个新的秩序之中。晓风的散文熟练而又成功地大量运用这种时空溶合的结撰方法,也是对于我国传统诗学艺术的借鉴与创新。

三、新鲜活脱的诗性文字

晓风散文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她那新鲜活脱的诗性文字。她曾说过:“我是非常喜欢用一点新鲜的手法作为文字修辞的办法”,“刺激一般人的联想力。”⑤她曾经举例分析过余光中散文中词性代换的惊人之笔,对于余光中散文语言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的变化与互用,给予极力赞赏。我们阅读晓风散文,也会经常看到她以鲜活的文字展示的艺术画面。请看以下例句:

“典型的台湾乡间的景色。秧针绿在水田里,鹭鸶白在田埂上,小小的四合院隐在山阿里,青苔覆瓦,杜鹃踯躅在山边水湄。”

——《中庭兰桂》

“绿”、“白”两个形容词化为动词使用,杜鹃“踯躅”的拟人动态,写活了一幅色彩鲜动的乡间景致。

再如《爱情篇》中描写“两岸”:

“乍酱草匀分给两岸相等的红,鸟翼点给两岸同样的白,而秋来蒹葭露冷,给我们相似的苍凉。”

“红”、“白”、“苍凉”三个鲜明的形容词化为名词,有色彩,有感觉,显示出散文语言的新鲜活力。

晓风散文语言的去俗生新,还在于她经常以反常合道的主观推理方式展示出奇的联想,意象充满灵性,破空而来,一经拈合,妙趣横生。请看下面的文字:

“炎夏的风,翻遍每一片叶子去寻找生命的潮汐。”

——《芒果树》

“春天,杜鹃把小山坡开成一片彩色的瀑布。”

——《曾经》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簷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之怀古》

风与叶子,杜鹃花与小山坡,鸟和天空,花与蝴蝶,蜜蜂与花蕊,风与树、老风铃,它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大自然的造化安排,可晓风却以主观推理的方式,出人意表的想象,去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宇宙间的事物给予重新定性,以关键性的动词连锁起来,增强文字的弹性,诞生出新的风韵。

除了词性活用和主观推理的想象联结之外,晓风还经常采用为许多人所称道的博喻手法,以及排比、对偶、复沓等句式,加强散文的语言节奏,产生感情的递进,增大抒情份量。例如《音乐教室》一文中描写“音乐”的句子:“音乐是风,在观众席的千峰万壑间迴荡。音乐是雨,在我们心的高簷繁密地垂下。音乐是奇异的阳光,蜿蜒向天涯每一条曲径。”

关于晓风散文语言的艺术来源,她曾坦称“靠的是诗词歌赋的源头。”⑥我们从晓风散文语言的运用,亦可见其文学科班出身的古典文学功底之深厚。诸如词性活用、主观想像,以及句法结构的新健生俏等,显然是取法于古典诗词歌赋的艺术技巧,加以变化出新,开拓出新散文的感性世界,这足以显示晓风的才气纵横与艺术创造力。综上所述,这部晓风散文集在创作主体对题材缘情及理的颖悟、文章结撰的时空溶合,以及语言文字的新鲜活脱等方面都充分表现了晓风制新出奇的散文美学追求。随着她散文艺术创作道路的延伸,凭着她对于生命的敏感和对文字的敏感,晓风的散文艺术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以丰富与发展,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

注释:

①余光中:《亦秀亦豪的健笔》,见《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评论卷》,台湾九歌出版社1989年版,第754页。

②楼肇明:《张晓风散文论》,见《文学评论》,1994年第1期。

③《念你们的名字,——寄阳明医学院大一新生》,见张晓风著《步下红毯之后》,台湾九歌出版社,1979年版。

④《爱情篇·两岸》,出处同上注。

⑤张晓风:《直抒内心的语言》。

⑥张晓风:《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散文卷序》,台湾九歌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标签:;  ;  ;  ;  ;  ;  ;  ;  ;  

“红毯后”张晓峰散文集述评_散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