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为了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在课堂中创设数学情境,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实际,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贴近 生活
数学由于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抽象性、逻辑性,这也正是小学生难以学好数学的原因。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长于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直观性、模型性比较强,没有形成抽象思维能力,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数学自身的抽象性形成了反差,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扎根于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数学模型,从大量的生活材料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逐步地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小学生学习数学就会变得生动、形象、易懂,这个过程也是符合小学生辩证认识规律的。本文谈谈数学教学如何走进生活的体会,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以学生的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春游是一件使学生快乐的事情,面对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问题:“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商店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方案,计算着钱数。当春游的购物方案在孩子们心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做了不同的购物方案,其实大家说的、做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了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境,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猜着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达成共识,学生从鲜活的生活实例中得出了圆的中心就是圆心。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贴得越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一些鲜活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原形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意识
数学是很有用的,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所能感受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生活情境,采集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与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数学知识。
如学了“比与比例”的知识后,老师带学生来到操场,指着高高的旗杆问:“这根旗杆有多高?”勇敢的同学大胆估测:10米,15米……大多数学生都摇头。有同学提出:干脆把旗杆放倒后再测。最后在学生的讨论和活动中,利用“同一时间,旗杆与它的影长成比例”的知识,得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有个学生由衷地说道:“怎么刚学了比例的知识在这儿就用到了!”
再如学了百分数后,教师事先组织学生看报,搜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从学生搜集的材料中认识到了百分数的意义,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现实生活情境再现时,学生就会用百分数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味到数学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通过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地牵着孩子的手,正确引导数学所展示出来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
在数学一幅幅严谨的网络图中,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都是数学家心灵智慧迸发出的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的手和他们一起跃进智慧美丽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
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学三角形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和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和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让数学教学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知识,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优化生活,将数学教学直观化、生活化、形象化,把数学看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
论文作者:黄 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6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旗杆论文; 小学生论文; 百分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