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论文_高营1,孟昭磊2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论文_高营1,孟昭磊2

长春市博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可拓思维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可拓思维模式用于创新学、思维科学以及建筑学等技术领域时,又产生了传导思维、共扼思维、菱形思维等新的思维模式,很多新的可拓思维模式组成一个全新的新型模式,这个全新的新型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应用中又产生新型的建筑理论与建筑设计方法,因此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发展过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论述了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关系,并阐述了建筑创新设计中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创新;可拓思维模式

在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保证其工程的基本性能的同时,更好的设计方案往往可以为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目光。设计是整个建筑的灵魂,好的设计需要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相互融合,通过对其逆向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和共轭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推动其精彩的设计设计方案和灵感的产生和规划。

一、可拓思维模式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大多都是按照业主的要求,然后根据自身的设计经验来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如果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缺乏灵感,或者是自身的设计经验与业主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就会导致建筑设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更无法保证设计方案的创新性。而可拓思维模式,其本身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人们打破传统和固定要求的束缚,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和灵感,因此,针对建筑设计创新而言,其正好符合设计创新需求。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可拓思维模式,就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摆脱传统建筑设计方式的束缚,即使当设计人员灵感匮乏的时候,也能够通过该模式实现设计创新。从学科上来讲,可拓思维学可以分为建筑学、思维学以及创新学等多个方面,其几乎从各个方面囊括了建筑设计所需,因此,可拓思维模式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多种思维模式,比如逆向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以及传导逻辑思维模式等,这些思维模式都能够满足不同情况下设计人员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的需求。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要想更好的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就必须先学好可拓思维学,详细掌握各种新型思维模式。

二、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关系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对建筑设计创新提出了高的要求。可拓思维逻辑对我国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在对我国发展建筑设计创新中,其可拓思维逻辑如果在建筑设计创新无法表现,就会使建筑设计方案过于单一、没有创新。为了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能够更好运用可拓思维逻辑,设计工作者就应该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从而让建筑设计创新应用可拓思维模式,让建筑设计创新中思维能够成功嵌入在建筑设计中。在建筑设计创新中运用可拓思维逻辑时,从总体来讲,设计工作者要想在设计方案中更好应用可拓思维模式,就应该对可拓思维逻辑的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集中、整理以及归纳,对归纳的可拓思维逻辑通过数据、文字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可拓思维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如果设计工作者在建筑设计方案中还依然应用常规思维逻辑,可拓思维逻辑模式就根本无法在建筑设计创新中体现真正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创新设计中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

1、菱形思维模式的应用。菱形思维模式是指将人们的发散思维模式及收敛思维模式结合起来,以实现多次重复、反复持续应用的一种思维思考模式,具体来说,即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采用发散收敛、再发散收敛的思考模式。在建筑创新设计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从建筑最基本的结构出发开始实施发散型思维,在获取显著效果后再实行收敛思维模式,且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对建筑设计内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或补充,通过多次发散性思维及收敛思维的应用,以高效完成相关建筑创新设计任务。菱形思维在建筑创新设计中应用的具体内容为:通过对建筑设计原理结构的有效定位,再利用发散性思维对建筑工程使用性能进行分析,促使设计人员创新性思维的发散与强化。菱形思维模式的应用可将建筑设计内容的目的性与根本性结合起来,形成高效、先进的创新思维模式,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建筑设计的创新水平。

2、逆向思维模式的应用。逆向性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对问题进行考虑和分析,其能够打破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有效提高思维的有效性、多样性和逻辑性,进而进一步推动超期思维的发展和应用。通常逆向思维模式包括利用逆事元、利用反物元和非物元、利用逆变换、利用逆蕴涵这四种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这四种模式高效结合起来,推动设计理念和创新思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促使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得到提升。在建筑设计创新工作中,利用逆向思维模式来完成建筑设计相关任务和内容,可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比如:某博物馆设计中充分应用可逆向思维模式设计,和传统的方正形态博物馆不同,该博物馆采取的是无规则扭曲设计,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了较好的设计效果。在建筑创新设计中合理应用逆向思维模式,设计人员需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需充分发挥逆向思维的应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建筑设计效果。

3、共轭思维模式的应用。可拓思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重点追求对事物虚实和软硬件方面的控制,确保联系性较强的事物之间可进行相互转换,而将共轭思维模式应用到事物分析中,可根据事物的个性化特征对其进行可拓性理解和创新。共轭思维和可拓性思维均是逻辑性较强的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的相互转换可对事物内部构造存在的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使其直接达到预定目标。而为了充分发挥可拓性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需提高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潜在性和间接性方向对经验丰富或缺少经验的设计任务进行分析,而这些分析流程需要设计人员利用共轭思维模式来解决。在建筑设计实际工作中若遇到设计矛盾问题,可采用传导变化来解决矛盾,且在传导过程中对于可直接解决矛盾的方式称为传导性思维,利用这种思维模式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建筑设计传达创新理念和思维的重要途径。比如:某体育馆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共轭设计观点,在进行大型体育场设计的过程中,在保证其和周围环境和谐性的同时,还应体现出设计人员独特的设计理念,这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共轭思维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建筑工程所处环境的特点,将大部分场馆设计在地下,降低天际线,以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总之,可拓思维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思维模式,其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主要涉及了建筑学、开拓学、创新学等多学科内容。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价值,设计人员应在具体的建筑创新设计过程中加强对不同类型可拓思维模式的综合应用,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同时,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翟金荣.基于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应用[J].四川水泥,2015(4).

[2]李新亮,李洪飞.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色彩表达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

[3]周舟,邹广天,刘书宇,等.可拓建筑形态设计变换数据库初探[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19):14.

[4]张琦,王秋平.基于可拓工程理论的工业企业总图设计方案评价[J].工业工程,2014,15(3):4.

论文作者:高营1,孟昭磊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论文_高营1,孟昭磊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