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综合分析论文_何建军

汉寿县人民医院 湖南汉寿 4159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的2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将生存时间≥5年的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将生存时间<5年的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平均治疗次数、肿瘤分型、动静脉分流、血管造影、介入前后的AFP值、碘油沉积类型、AFP值变化、PEI治疗、肝功能、肿瘤直径及扩散转移情况等,(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20例患者术后均经1~7年的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0(16/20),3年生存率为30.0(6/20),5年生存率为20.0%(4/20),7年生存率为5.0%(1/20)。结论:年龄、临床分期、平均治疗次数、肿瘤分型、动静脉分流、血管造影、介入前后的AFP值、碘油沉积类型、AFP值变化、PEI治疗、肝功能、肿瘤直径及扩散转移情况等因素均会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情况造成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长期生存;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上对肝癌患者主要采用以TACE为主的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疗效已获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但是患者治疗后的远期生存率依然比较低[1]。因此,为了分析施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的20例肝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a)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的20例肝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1979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MRI、CT及DSA等检查明确诊断;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53.75±13.24岁;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15例;肿瘤直径0.8cm~29cm,平均12.78±7.21cm;肝功能CHil分级情况:A级3例,B级15例,C级2例;其中7例患者治疗前没有淋巴结、门脉主干分支癌栓或其它转移,18例患者具有淋巴结、门脉主干分支癌栓及远处转移情况。根据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将生存时间≥5年的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将生存时间<5年的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TACE的药物包括丝裂霉素、表阿霉素、氟脲苷或奥沙利铂,采用明胶海绵和10~40ml的超液态碘化油作为栓塞剂。首次进行TACE时,严格遵循“完全栓塞法”进行,使碘油在患者的病灶中得到充分的填充,然后给予明胶海绵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术后30d~40d时进行复查,按照CT检查显示的患者肿瘤碘油沉积情况,确定是否还需要进行治疗,再次行TACE治疗按照“侧枝栓塞法”进行,采用适当的化疗药物乳剂和碘油对侧支循环进行填充。根据Nishimone方法[3],结合患者的CT表现情况对肿瘤中碘油的沉积情况进行分型:①碘油沉积均匀为Ⅰ型;②碘油大多是沉积良好,但存在部分缺损为Ⅱ型;③碘油沉积表现为斑片样为Ⅲ型;④患者肿瘤中仅有少部分碘油沉积为Ⅳ型。研究组中有6例患者曾接受过无水乙醇消融(PEI)联合进行1~2次治疗,具体包括:与CT或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使针尖处于肿瘤中的无碘油缺损区域,给予无水乙醇5mg~10mg注射。

1.3 观察标准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平均治疗次数、肿瘤分型、动静脉分流、血管造影、介入前后的AFP值、碘油沉积类型、AFP值变化、PEI治疗、肝功能、肿瘤直径及扩散转移情况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 ±s)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平均治疗次数、肿瘤分型、动静脉分流、血管造影、介入前后的AFP值、碘油沉积类型、AFP值变化、PEI治疗、肝功能、肿瘤直径及扩散转移情况等,(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研究组对比,* P<0.05

2.2 介入治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本组20例患者术后均经1~7年的随访,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0.0(16/20),3年生存率为30.0(6/20),5年生存率为20.0%(4/20),7年生存率为5.0%(1/20)。

3 讨论

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起病通常比较隐匿,往往不易被患者察觉,当患者发现具有明显不适症状而进行临床体检发现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此时进行治疗往往非常困难,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TACE又称介入治疗,其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已获临床认可,且已经成为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案中的首选方法。但是采用TACE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比较低,因此为了提高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率,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平均治疗次数、肿瘤分型、动静脉分流、血管造影、介入前后的AFP值、碘油沉积类型、AFP值变化、PEI治疗、肝功能、肿瘤直径及扩散转移情况等因素均会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情况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可见术后生存超过5年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分期主要为Ⅰ期和Ⅱ期,没有淋巴结、门脉主干分支癌栓或其它转移,肿瘤分型主要为结节性和巨块型,没有弥漫型。经血管造影显示,均为富血供型和无动静脉分流的患者,这表明该类血管造影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期[4]。而AFP值可以反映患者的肿瘤生长活跃情况[5],研究组患者的AFP值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由于年纪较轻患者的肝癌恶性程度较高,故介入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生存期也比较短。碘油充填类型是评价TACE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指标,患者肿瘤中的碘油沉积越浓密,其坏死率也越高,治疗效果也越好[6]。介入治疗次数也会对患者的生存期造成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受到患者的肝功能及身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互相关联,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参考文献:

[1]梁卫明,陈义雄,陈建业等.可溶性B7-H4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11):2554-2555.

[2]李凌,史芳,冯龙等.双介入治疗延长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764-766.

[3]黄忠光,吴荣兴,蒋绍香等.102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725-727.

[4]陈俊华,冯国菊,轧春妹等.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6):749-751.

[5]闫向勇,燕忠生,孟庆常等.活血化瘀健脾法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7(5):410-412.

[6]李怀波,张振清,戴函碧等.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综合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12):2286-2289.

论文作者:何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综合分析论文_何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