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相关性研究_环境教育论文

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相关性研究_环境教育论文

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相关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课程内容论文,地理论文,课程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在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力振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大量的自然资源作为物资支撑。而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现状,使自然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再加上当前我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污染物的产量不断增加,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尖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国内外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要有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社会共同参与的前提是全民要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注:扬振强,孙铭明主编.环境意识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在我国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当中,当代的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观念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将是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我国是否依然能够在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由他们决定。因此通过学校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使他们形成较高的环境意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开展环境教育,尤其是在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应该引起有关决策者和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中学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的现状

1.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逐渐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环境科学知识,但环境教育工作真正进入推动期是在90年代,尤其是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大纲》颁发(1995年)以后(注:申秀英.中小学“独立课程式”环境教育课程模式探索.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因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国际环境教育,甚至与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的发展情况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环境教育投入不够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体经济水平低,财政比较紧张,还是个不太富裕的国家。目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主要放在经济建设领域,对环境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使中学环境教育呈现总投入不足的状况。而环境教育要推广和落实,投入的多少直接制约着它的发展程度,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实验场所和设施的建设,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才能启动。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投入现状,直接导致目前我国的中学环境教育老师素质普遍偏低,环境教育的教材建设滞后于教育,环境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环境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经济条件的好坏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国的经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所以环境教育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总的来说,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环境教育的发展,明显快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条件好,师资雄厚,设备先进、齐全,信息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所以环境教育发展较快,成效较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了政府工作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地方政府往往选择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必然导致环境教育问题受到冷落。再加上欠发达地区,一般交通闭塞,环境信息网络不通,信息量少,教育设施、经费、师资短缺等,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很艰难,甚至根本无法开展。

(3)中学生的环境意识较低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较低,这与家庭环境教育和学校环境教育不力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教育,在教育下一代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学校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但目前我国中年一辈的文化水平较低,基本不具备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家庭环境教育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方面所起的作用很有限。而学校教育方面,因为目前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并且一时无法取消,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和老师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与升学有关的科目上,对于与升学无关的环境教育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是包袱,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在环境教育的教与学上,环境教育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现状必然导致目前我国中学生环境意识普遍偏低的状况。

2.当前我国的地理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环境教育模式是“各科渗透模式”,它是指将一定的环境教育主题和内容渗透到许多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中,也就是从多门课程中穿插环境教育(注:申秀英.中小学“独立课程式”环境教育课程模式探索.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在这些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课程中,地理学科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的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注:陈龙飞主编.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在中学的地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地理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向学生传递可持续发展知识,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正确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发展观的过程,对于实现环境教育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有重要的作用(注:邵文其,陶晨主编.高中环境素质教育.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地理学科被看成“副科”,无法引起老师、学生及社会各界应有的重视,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要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加快地理课程建设,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

三、中学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内容相关性

1.一个模拟的中学环境教育大纲所表达的与地理教育相近的知识体系

虽然地方的、国家的和地区的环境各不相同,但是环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可以适用于任何地方的(注: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而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环境知识和技能,所以各个国家和地区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虽然有差别但主体框架应该是相似的。目前“独立设课式”的环境教育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还没有相关的教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每一学年学生所需掌握的具体内容。美国学者亨格福德等人所拟订的一份详尽的教育大纲无疑将对我国未来这方面大纲的编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此大纲适用于10岁—15岁的中学生(注:冉圣宏,文宏为等.环境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所列的环境教育知识与地理教育知识内容有较大的相关性,以下是该大纲的简要提纲:

第一学年 学生应掌握有关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如下:(1)生态学的定义;(2)生态学中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的概念;(3)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4)能量的生态系统;(5)生态上的演替;(6)种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7)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学年 要求学生能够较深入地理解环境科学的有关理论。具体表现在:(1)人类的发展历史;(2)土壤环境;(3)水环境;(4)森林资源;(5)生物多样性保护;(6)大气污染;(7)噪声污染;(8)城市固体废弃物引起的污染。

第三学年 环境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调查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1)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2)调查、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3)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2.中学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美国学者亨格福德等人拟订的环境教育大纲,适用的中学生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水平,现在以初中地理教材(注:朱翔,陈民众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为例,来了解中学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见表1)

表1 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Tab 1 The environment contents of the geographical teaching material in current middle school

章 节教 学 内 容

体现亨格福德教学大纲中的环境教育知识点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人类的发展历史(人口)

3.世界的人口问题

人与土壤的关系、土壤破坏及其危害、人口剧增

与有限的资源

这一节知识所设置的第一个“活动”中,给出耕地减

第一节 少与水资源短缺的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人口

世界的人口 增长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的关系;在设置的第

二个“活动”中,给出名为“处境艰难的地球”的漫画, 人口增长与有限的资源从有关资料获得关于环

第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发展所带来的环境 境问题的间接知识

三 问题;在设置的第三个“活动”中给出六幅城市主要

七 章 问题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原因,实际上也就是分析人

年 口增长与城市环境问题的关系。

级 1.聚落的形态

上 在这一节内容中提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

册 第四节 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 水环境、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

世界的聚落 染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引起的污染,也提到要进行引起的污染

治理,但由于对初中生须掌握知识深度的要求较

浅,课文内容没有深入,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原因及主要污染物质;大气污染对

第 影响气候的主要 5.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类健康的影响;温室效应;臭氧的破坏。

四 因素

章 第四节 1.热带的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 在这一节内容中设置了阅读材料“地球之肺”体现 森林资源的价值

型 了热带雨林的价值

第 4.大河众多的亚洲

一 第一节 在这一节内容中介绍了亚洲的河流;在这一节所世界水资源简介(亚洲部分)

七 章 亚洲及欧洲 设置的“活动”中介绍了亚洲的湖泊

年 第 第三节 西亚2.干旱环境中的农业水资源的管理

级 二 第五节 北极地 在这一节中设置了阅读材料“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下 章 区与南极地区在这一节设置了阅读材料“两级地区的动物” 人与野生动物

册 第 第三节 俄罗斯 2.丰富的资源 世界水资源简介、世界森林资源概况(俄罗斯)

三 第五节 美国2.高度发达的经济 土壤污染及其危害、保护土壤环境的策略

章 第六节 巴西1.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森林资源的价值(热带雨林)

一 第二节 3.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章 中国的气候

1.外流区为主 世界水资源简介(中国水资源部分)

第 在这一节所设置的“活动”中给出17世纪中期洞庭

二 第三节 湖与20世纪中期洞庭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洞庭从有关材料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间接知识;通

章 中国的河流 湖面积的变化原因,要求以“保护洞庭湖环境生过观察、调查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直接知识

态”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

3.滔滔黄河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八 1.人多地少人与土壤的关系

年 2.类型齐全世界森林资源概况(中国森林资源概况)

级 第二节 3.珍惜每一寸土地 保护土壤环境的策略

上 中国的土地资源 在这一节所设置的活动中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从有关材料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间接知识;通

册 以及网络等途径,了解本地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过观察调查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间接知识

第 中存在的问题

三 1.地区分布悬殊世界水资源简介(中国水资源部分)水资源问题

章 这一节所设置的阅读材料“干渴的都市”反映了北

第三节 京缺水的现状,让学生找出解决北京缺水状况的水资源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中国的水资源方法

2.时间分配不均水资源问题

3.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第四节 3.保护“蓝色国土”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

中国的海洋资源

第 第六节 “富 在这一节所设置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找出太湖污染 从有关资料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间接知识;通

八 二 饶水乡”—江 严重的主要原因;要求学生调查家乡是否有水污染过观察、调查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直接知识;对

年 章 苏省 情况,并从身边做起,调查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治 调查后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理污染的对策

下 四 第二节 丝路 在这一节所设置的“活动”中要求学生分析兰州市经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调查、分析环境问题的能

册 章 咽喉甘肃省济发展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力;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内容相关性比较结果及评价

亨格福德等人所拟订的教育教学大纲有三部分,分三个学期完成,每学年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不同:

第一学年学生需要掌握有关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一学年的环境教育知识只有两个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有关,初中环境教育的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地理以外的其他学科担任。尽管如此,地理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方面的作用还是显著的。如在上面所提到的两个环境教育知识点中,“人口与有限的资源”这个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地理教材中有体现。教材除了利用正文给学生传授这部分知识外,还在教材中设置了阅读材料及相关漫画,让学生对“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和“人口增长与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强化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正确人口观、环境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学年学生需要掌握的是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教育知识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学年所列出的环境科学知识点,有70%与地理教育内容相关,是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环境教育知识点,我国初中地理课程的渗透重点是“土壤环境”、“水环境”和“森林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每个学期的地理教材中都有涉及,内容丰富、全面,对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和持续发展观等具有直接的教学效果。而对我们所面临的两大非常重要的污染——“噪声污染”和“城市固体废弃物引起的污染”,在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中内容很少,往往只是点出现象,对污染来源、污染会造成的影响以及污染的治理没有介绍,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还不能满足环境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学年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调查环境问题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这一学年的环境教育知识点有50%与初中地理课程内容相关,可见改编后的初中地理课程在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传授的同时,也重视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但现在的地理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通过教材中所设置的阅读材料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某种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也即“从有关资料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间接知识”。在这种传统教育方式下,一方面学生亲自接触、感受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较少,无法深切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更无法深刻感受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对环境教育情感目标的实现作用不大;另一方面缺乏实践活动的枯燥学习易于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环境知识掌握不牢的现象,对环境教育认知目标的实现作用也不大,所以在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下,我国的环境教育成效并不理想。

四、从中学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内容相关性引出的思考

1.环境教育的发展要求设立“独立设课模式”

通过对初中环境教育与地理教育知识内容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现行的环境教育模式——“各科渗透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教育任务由多学科共同承担,环境知识在相关学科中都有渗透,一方面会导致各学科在渗透环境知识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拓展不够,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环境知识内容分散,相互难以衔接,学生不能对环境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因而无法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不利于环境教育目标的实现。

(2)因为没有完整的教材作参考,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各科老师责任分工不明确,教学不易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无从推进,教学效果不佳(注:刘沛林,申秀英,杨载田.“中小学环境教育创新与高师地理课程对接研究”缘起与构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环境教育的开展需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实验场所和设施等,这必将对学校有限的资源造成压力,而目前升学率仍然是学校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作为非升学性的环境教育,不能引起学校师生应有的重视,环境教育无法有效的落实和推广。

(4)当前在开展环境教育的中学,环境教育的老师一般由相关科目的老师临时兼任,没受过系统的环境教育训练,大多数老师对环保知识、环保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的知识缺乏应有的了解,最多只能从本专业加以理解和解释,在专业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所以无法胜任这种“渗透式”的环境教育,这必然导致环境教育不力。

正是由于“各科渗透式”环境教育存在上述问题,中国的环境教育总是举步维艰,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而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正日趋严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正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环境教育的担子很重,所以我们必须从“各科渗透模式”的误区中跳出来,积极推行“独立设课模式”,对学生进行专门性与系统性的环境教育,让他们从整体的角度获得较为全面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形成综合的环境保护观念,以适应不断产生和变化的环境问题。

2.中学地理教师兼顾环境教育的可能性

合格的师资队伍与环境教育的成败关系密切,但目前担任我国环境教育的老师素质普遍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学环境教育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因素(注:申秀英.高师地理专业培养、培训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的可行性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因此要发展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加快环境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但目前环境教育在我国仍是新兴事物,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还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专业,并且在短期内开办新的环境教育专业还没有具备条件,所以还无法为中学培养专业的环境教育老师。而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学地理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地理学科是中学的各门学科中最直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科之一,因此从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教育专业入手,适当增开环境教育方面的课程,提高未来地理教师的素质,让他们兼顾中学的环境教育工作是可行的。

3.环境教育的发展要求在中学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是环境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现环境教育所要达到的各方面能力的一个根本途径。如果把环境教育陷于空洞的说教,只是就事论事,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易导致学习者的厌弃,不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和环境意识,因此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环境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加快环境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改变现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接触、感受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获取多种直接经验,在巩固理论知识,增强环境意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  ;  ;  ;  ;  ;  ;  ;  ;  

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相关性研究_环境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