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分析医源性早产产妇的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收治的252例医源性早产产妇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医源性早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SAS、SDS分数,降低并发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妊娠;医源性早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220-02
妊娠28-不足37周间分娩的称为早产,属于妇产科多发的一种并发症,起病率约5~15%[1]。早产儿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可产生诸多并发症,临床中少数产妇因为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影响,继续妊娠会对母婴产生严重损害,甚至危害生命,进而必须实施医疗干预,提早终止妊娠,这称为医源性早产。此类产妇因为自身状况较弱以及担心早产儿安全,产生不良的心理及情绪波动,严重影响产妇的预后与母乳喂养。所以,实施心理护理十分必要。现抽取收治的252例医源性早产产妇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抽取收治的252例医源性早产产妇进行分析,包括初产妇128例,经产妇124例,年龄20~38岁,孕周29~37周。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所有患儿的性别、胎龄和体重等基本资料,差异较小,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干预;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环境 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确保产妇可以拥有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如果新生儿住在儿科病区或转上级医院治疗,禁止与母婴同室的产妇同住。新生儿的吵闹对产妇也属于一种不良影响,不利于其维持情绪稳定和休息。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促进产妇身体康复。
1.2.2提高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 形成和谐的护患模式属于实施心理干预的重要步骤,进而赢得产妇的信任感,熟悉产妇的心理状态。护士应引导家属给予产妇支持与鼓励。增强治疗信心,解除焦急、烦躁心理。避免过度关注新生儿而忽视产妇,导致其出现忧郁、消极的情绪。
1.2.3促使产妇接受事实 护士应选用言语表达的作用,促进治疗与护理。保持平静的态度与行为对待早产儿,选择积极或中性的语言来描述新生儿。进而为产妇起到示范效果。由于属于医源性早产,产妇往往会出现压抑、内疚感,护士应积极与产妇沟通,使其理解采取该做法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胎儿安全。产妇恢复后对婴儿的喂养和照顾十分重要。由于早产,产妇会产生焦急、压抑的情绪,让产妇理解胎儿在宫内是具有风险的,可根据胎动计数与有限的检查来掌握胎儿的情况[2]。若新生儿提早出生,可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以及科学的治疗措施来帮助其安全的出生。
1.2.4健康宣教 护士应为产妇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评估与引导,详细介绍病情,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此外,讲解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进行正确指导。确保乳汁分泌通畅,防止由于乳房胀痛引发的不适与并发症。早期母乳喂养能够增强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显著缓解产妇的不良心理。
1.2.5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到护士与产妇接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和产妇进行交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给予其精神支持与鼓励,确保产妇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作为护士,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
1.3 疗效判定
心理状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与非自然分娩。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产妇分娩前SAS评分与SDS评分,以及分娩方式等情况,观察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对比
3.讨论
针对医源性早产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使产妇主动接受治疗与护理,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3]。产妇良好的心理能够促进身体恢复与母乳喂养的成功,利于母婴身心健康。此外,和谐的护患模式,能够增强护理质量,改善产妇的满意度[4]。该报告中,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医源性早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产妇满意度,有利于确保母婴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章春娟.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40-41.
[2]闫晋,贾雁平,陈欣,等.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54-55.
[3]柯淑兰,万光明.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53-54.
[4]朱轶,孙江川,常淑芳.医源性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2):946-947.
论文作者:王芳芳,覃继英,马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源性论文; 早产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