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维国(通讯作者) 崔蓉 陈斌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6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变化及CPAP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组,正常人60例为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肺、血管疾病,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匹配。两组人群均以经颅多普勒按相同方法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等动脉硬度指标及检测血压。研究组中的22例患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在治疗半年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22例接受CPAP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半年后复查,IMT较治疗前所测值明显降低(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OSAHS患者可导致动脉硬度增高,CPAP治疗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脉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65-02
OSAHS患者的心脑血管疾患发生率增加,与长期间歇性低氧及睡眠紊乱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压升高有关。但临床研究表明,只有一半的OSAHS患者出现高血压,血压升高本身不是反映OSAHS心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动脉硬度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它在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方面比血压更为敏感[1]。国内外的少量研究表明OSAHS患者动脉硬度变化早于血压升高先出现,并可以作为无创指标在一定程度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性损害[2]。近期研究亦表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加、斑块变化是一种早期反映动脉硬度/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指标[3]。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变化及CPAP干预治疗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4],选择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OSAHS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中不包括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肺、血管疾病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 测量颈动脉:患者取仰卧位,颈后薄枕,放松,头部偏向检查区对侧,先从锁骨内侧端横向检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沿其走行方向向头部移动,逐节段从前、侧、后3个方向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的横轴及纵轴实时二维图像,并尽可能检查至颈部最高部位。
(1)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后壁纵向超声显像显示出相对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即“双线型”图像。内线为内膜与管腔的分界线,外线为中外膜分界线,其间距离即为内膜-中膜厚度(IMT)。冻结颈动脉窦以下1cm处(无斑块部位)的图像,分别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的IMT,每侧测量3次IMT,取6次的平均值作为颈总动脉IMT值。
(2) 斑块测定:超声发现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回声可不均匀或伴声影),并且厚度≥13mm时定义为斑块。观察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情况,若发现斑块,横纵向冻结图像,并测量其厚度,若在同一动脉段发现多个斑块,记录斑块数目,并测量最大斑块厚度。Crouse积分,即各个斑块的最大厚度值( )之和,即不计算各个斑块长度只分别统计各个孤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进行相加而得出该动脉的斑块积分 每例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之和为该例斑块总积分[3]。
1.2.2. CPAP治疗:OSAHS研究组患者中,22例给予CPAP治疗,均为睡眠呼吸暂停诊断明确后购买呼吸机进行治疗半年的患者。治疗时每夜的戴机时间都至少在5小时以上,于治疗半年后重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x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二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的AH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表略。
2.2. OSAHS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OSAHS组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CCA-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分叉处内-中膜厚度(BIF-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17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OSAHS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组别CCA-IMT(mm)ICA-IMT(mm)BIF-IMT(mm)Crouse积分
OSAH组(n=60)1.15±0.650.88±0.491.60±0.700.70±0.48
对照组(n=60)0.81±0.220.67±0.241.05±0.310.36±0.34
[注]:CCA-IMT为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CA-IMT为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BIF-IMT分叉处内-中膜厚度。
2.3 CPAP治疗半年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治疗组CCA-IMT、ICA-IMT、BIF-IMT均有明显下降,而Crouse积分变化不明显。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组别CCA-IMT(mm)ICA-IMT(mm)BIF-IMT(mm)Crouse积分
治疗组(n=22)0.92±0.260.78±0.261.10±0.330.44±0.36
非治疗组(n=38)1.25±0.760.98±0.521.62±0.680.71±0.44
2.4. OSAHS组与对照组、OSAHS组内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及CPAP治疗前后血压检测无显著差异。OSAHS组舒张压较高,经CPAP治疗后有所下降,但未发现显著差异。表略
3、讨论
IMT是指动脉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的厚度,能精确和形象地描述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壁改变,是衡量动脉硬度/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的可靠指标[5]。已有研究显示OSAHS可使动脉硬度增加,并且增高的程度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OSAHS患者IMT明显增高,同时舒张压也有升高,这与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OSAHS患者继发的高血压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现象一致,这提示OSAHS导致的IMT增高和血压升高可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即反复发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导致间歇性低氧,诱发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加[5],使外周动脉张力增高,动脉硬度增大,同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舒张压升高。在OSAHS早期这主要是一种血管功能性的改变,当CPAP治疗消除了间歇性低氧,减少了交感神经活动使外周动脉张力下降后,IMT与舒张压也随之下降。若睡眠呼吸暂停和间歇低氧长期持续存在,则动脉张力长期增高将导致动脉壁增厚甚至粥样钙化,形成器质性改变,产生动脉硬化和持续高血压。
本研究22例接受CPAP治疗的OSAHS患者经过半年治疗后,IMT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也有所降低。这一结果提示,在导致动脉硬度增加的因素中,除了交感神经活动增加的作用外,反复发生的间歇性缺氧与再氧化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一氧化氮释放减少、内皮素-1和全身炎症因子释放增加[6]等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张力和弹性的改变。这些因素起作用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其作用的消除也需要一个过程。
相关性分析显示,IMT的变化值与AHI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没有明显相关性,提示IMT是独立于血压的一个指标,且是一个功能性的指标,对CPAP治疗的反应比血压更为敏感,故对于那些不伴有高血压的OSAHS患者,其增高的程度在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方面可能更有意义。由于IMT的测定无创且简便易行,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均较好,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Weber T,Auer J,O’Rourke MF,et al.Arterial stiffness, wave reflections,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2004;109:184-9.
[2] Nagahama H,Soejima M,Uenomachi H,et al.Pulse wave velocity as an indicator of atherosclerosi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patients.Intern Med 2004;43:184-8.
[3] 董培康,罗开良,胡蓉等.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度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的关系.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675-679.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95-196.
[5] Jelic S,Bartels MN,Mateika JH,Ngai P,Demeersman RE,Basner RC.Arterial siffness increases dur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s. Sleep 2002;25:850-5.
[6] Yokoe T,Minoguchi K,Matsuo H,et al.Elevated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re decreased by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irculation 2003;107:1129-34.
论文作者:徐维国(通讯作者),崔蓉,陈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6
标签:动脉论文; 厚度论文; 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颈动脉论文; 硬度论文; 呼吸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