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林业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本文先分析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找出其中的不足,接着考察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以确定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法,最后,提出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再建设的几点为建议。
关键词: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专业化;导师制
现在,中专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但中专学校仍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接受了三年中专教育后,既没能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没有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原因是中专学校没有认真地分析学生,没有客观地定位自己,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创新。根据多年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对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进行“专业化、技能化;小班制、导师制”这样的创新。
1、当前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1)所开课程中理论课、语言课所占比重过大。以我校为例,中专三年(其实是两年,第三年实习),开设了这些理论课、语言课:电子线路、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VFP。这些课程,一是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所选教材在安排上有问题,一些内容不适合中专学生,三是这些课程与中专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联系不大,实用性不强,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
2)所开课程太多太杂。以我校为例,除上面所述的理论课、语言课外,还开设了Word、Excel、Dreamweaver、Flash、3Dmax、Photoshop、Autocad、美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课,还有语文、数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文化课。每个学生一学期基本上要学4-5门专业课,上课就像走马灯。根据考卷分析,一门课上完之后,掌握较好的学生(占人数5%)可掌握70%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占人数85%)仅能掌握50%的内容,一些差一点的学生(占人数10%)掌握几乎不到10%的内容。原因就是所开设的课程太多太杂,使得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学习。
3)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实用性。乍一看,所开设的课程,很多很全,其实是个大杂烩。学生什么都学了一点,但什么都没有学通。毕业后,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如应聘文秘工作,但因为仅仅粗略地学习了Windows、Word、Excel,绝大部分学生不能熟练地制作一些常见的文档、表格,更不用说制作一些复杂的文档、表格、使用一些流行的办公设备和工具软件。
4)仍然沿用传统的大班模式授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数在学生总数中占很大比重,一个班最少有45个人,而现在的中专学生,其文化基础 、学习能力都比较差,这么多学生在一起上课、上机,肯定有一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这就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2、当前中专学校学生的基本特点
当前,中专学校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中比较差的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第一,文化基础比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错别字连篇,写不出一段主题明确、条理清楚的文字,不能正确理解老师所说的话,不能把握一段文字所传递的信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最起码的英语词汇,甚至看不懂一个简单的句子,这对学习和英语联系比较紧密的计算机知识来说是一个障碍;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知识非常差,甚至不能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更不用说抽象思维了,这对程序设计来说是一个障碍。第二,学习能力差。表现在: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导致自学能力比较差;3)一些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些学生,不适宜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该学习适合自身条件的某一操作技能。
这些学生,不应该采用传统的大班模式授课,而应该采用一对一的手把手指导模式。
3、对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再建设的建议
1)专业化、技能化
计算机知识是很广泛的,仅仅开一个计算机专业,然后开设很多很杂的课程显然不适合中专学生。根据市场跟踪,中专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到沿海城市(如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打工。工作分为两类,一类和计算机有关,但仅需要某一门类的知识,如文员,只需要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工具软件、办公设备。网络维护员,仅需要系统维护、网络维护知识等。另一类和计算机知识几乎无关,如在工厂、超市。总之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需要某一专门的技能,而不需要系统的计算机知识。
鉴于这些情况,并根据已就业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及和有经验的计算机工作者、本校计算机老师的讨论,加上自己的分析理解,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认为应该将中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进一步细化为多个范围相对较窄的专业方向。例如可以划分为下面几个小专业:1)文秘专业2)广告设计专业3)多媒体制作专业4)网络管理专业5)软件设计 而且,每一个小专业应该自成体系,所开设的课程应该全而不杂,例如,文秘专业可开设这些课程:①Windows ② Office办公软件③常用工具软件④常用外设的使用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⑥数据库技术-VFP⑦Internet应用等,不要再开设Flash,Photoshop等课程了。
另外,每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应该强化操作性课程,弱化理论性课程;或者先学习操作性课程,然后再适当学习理论性课程,但要注意理论课内容的取舍。
2)小班化、导师化
现在的中专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都比较差。老师讲一遍,基本上什么都听不懂,看书自学,一是没有这个习惯,二是看也看不懂。根据我的教学体会,采用一对一的手把手单独指导,老师讲一个操作,学生就跟着实践一下这个操作,效果不错。但一个班如果太大,那就做不到一对一的手把手单独指导。要采用一对一的手把手教授模式,就必须实行小班化。
将中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进一步细化为多个范围相对较窄的专业,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个人爱好、发展潜力等将学生分配到每个专业。一般,一个专业就是一个班,若某个专业人数过多,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每个专业(班)由一个“导师”负责,这个导师应该对这个专业有一定的造诣,并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每个班每年级的人数定在10人,中专学校为三年制,每个导师可带30个学生。一个导师配置一个机房(实验室),一个机房配置35台电脑,一个年级的学生坐一排,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导师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高年级学生(或者导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老师的工作量不是很大,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地单独指导,学习效果当然好;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过程,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而且,高年级学生要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己就要全面学习,并且要精通,否则就没有办法讲解。
4、结语
本文提出的仅仅是一个宏观的观点,具体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每一个小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广大同仁进一步探索完善。
论文作者:冯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学生论文; 中专学校论文; 课程论文; 专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中专论文; 《知识-力量》5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