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防范对策
在医院临床中,儿科护理对象特殊,患儿年龄区间多在1~14岁之间,他们身心发育并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外界侵入抵抗能力低,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从而引发护患矛盾纠纷,并对医院声誉信誉造成不良影响。为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控,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专门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研究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收治的111例患儿,包括男患儿56例,女患儿55例,患儿年龄区间为1~14岁,平均年龄为5.8±1.2岁,参与本次调查的患儿无特殊性疾病,均采用儿科常见护理措施,患儿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中,我院采用跟踪记录的方式,跟踪检查111例患儿护理全过程,记录其中存在的不安全护理问题,并通过调查数据结果汇总,具体详见表1。然后分析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具体而言,我院认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主要源自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我院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关防范对策[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临床儿科护理对象特殊,相比较其他科室存在更多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本次临床调查研究开展中,我院将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不到位,沟通技巧欠缺,如很多医护人员在为患儿治疗护理时,并未将药物输液等不安全因素告知患儿家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并未考虑其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知识的理解程度,沟通教育语言生硬、缺乏严谨,由于沟通教育不到位,导致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安全隐患事件[2]。其次,护理人员缺乏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共计6例护理安全隐患案例(占27.27%)是由护理人员用药错误、检查延迟等不良行为引发导致的,这样的调查结果表示,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工作制度,在工作繁忙时,没有按照医生嘱咐及时对患儿进行检查,护理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认识欠缺,从而导致护理不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最后是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能力差,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临床儿科由于护理对象特殊,护理的患儿多年龄较小,沟通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不服从操作的问题,加之患儿血管较细,身体耐受性较差,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很显然,现下很多儿科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掌握不够成熟、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做到一次性静脉刺穿,这就很容易引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造成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通过对上述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原因的分析,我院制定了三个方面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护理人员沟通技能。在现下的临床儿科科室中,很多护理安全隐患问题都是由于护患沟通不良引起的,因此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临床儿科护理人员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具体而言,主要可以培养护理人员倾听和讲解方面的技巧,确保他们可以围绕患儿家属关心的问题展开谈话交流,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互换、情景模拟等方式,确保儿科护理人员可以站在患儿家属的角度去思考问题[3]。此外,由于儿科护理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为此护理人员还需学习掌握一些儿童心理知识和交流技巧,如在护理操作时,应该多鼓励夸奖患儿,并使用身体抚触、眼神交流等方式,更好的安抚患儿的心灵,这样可以促使它们配合护理治疗。相信通过沟通技能技巧的培训,一定可以更好的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可能。
(二)落实护理规章制度检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儿科护理工作开展中,护理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正常顺行开展的关键,为更好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建议每周每月对儿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考评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可以严格按照规则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同时还应该成立制度检查小组,对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考评结果可以与护理人员的薪资奖励和职位晋升挂钩,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调查她们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可以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不良护理操作情况发生,降低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几率。
(三)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相比较其他科室,临床中对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针对现下儿科护理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建议今后定期对儿科护理人员展开技术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如要学习穿刺/输液技术、儿童疾病观察诊断技术,学习药物配伍禁忌,了解儿科用药不良事项等,从而以更加娴熟的护理操作,赢得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和认可,并且要针对跌倒、坠床、烫伤等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学习有效的防护技能,这可以更好的保证儿科患儿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在临床各科室中,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各类不良安全隐患事件,这不仅会引发不良的护患纠纷问题,同时也会对医院的声誉、信誉造成影响。为更好的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控,降低医疗事故发生概率,今后应从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能培训,落实护理规章制度检查、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入手,从而更好的保证儿科护理工作安全,为患儿的护理健康负责。
参考文献:
[1]安忠丽.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0):193-194.
[2]杨广梅.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2018,(8):138-139.
[3]李爱芳,李敏,王秀琴.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28):203-204.
论文作者:朱云川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儿科论文; 患儿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对策论文; 家属论文; 我院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