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外交和中国的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论文,日本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国防建设并进的“两条腿走路”方针,由于其经济增长和军力扩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中国大国化论”、“中国威胁论”正甚器尘上。然而,中国是否真构成了威胁?莫如说,正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种所谓的“威胁”。唯有明确地认定什么是我国的国家利益,并努力不去虚构这种“威胁”,才是我国外交所应采取的方针。
何谓外交——国家利益的延伸
我曾经是外交官,因此想根据自己的体验,从外交方面来谈谈中国和日本。作为这一前提,首先想谈谈什么叫外交。外交的基本含义首先是国家利益的延伸,我认为这仍是外交最大也是第一的目标。而在谋求国家利益方面,日本和中国多少有些不同。
日本在战后冷战格局中,受到美国的核保护,40多年间发展成了今天的经济大国,这是冷战时代日本的辉煌历史。
冷战时代加入西方阵营,不全是那样的辉煌,也有阴暗的一面。我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战争认识的反省。日本对战争的反省历来不痛不痒,它一直延续到经济的恢复。而对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为什么会陷入这场战争?这种笨拙的外交错误从何出?日本缺乏冷静的思考,而是拼命工作,发展经济实力。
众所周知,199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本来期望这一年能做些消除阴暗面的工作,政治家和民间都可以有所作为。然而,日本的所作所为造成相反的效果,结果暧昧地送走了1995年。对此,我深表遗憾。这是日本在冷战格局中由于加入西方阵营而遗留下来的阴影。
另一个阴暗面是日本的复兴过分偏重科学技术或经济生产力,满足于充当所谓的经济大国和技术大国,相当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化方面。从美国的角度看,日本的精神文化怎样发展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要培育一个有经济实力的日本,利用它作为防止中苏尤其是苏联共产主义的屏障,这才是美国的基本战略。日本乘此机会为发展经济实力而不遗余力,但却遗弃了2000多年来日本优秀的文化成果,逐渐成了精神贫乏的日本人。
相对于日本,中国一提到谋求“国家利益”,因它是传统中华思想的国家,所以历来就有坚定地成为大国的激情。因此,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的改革和开放”。但中国决不会满足于现状,这只不过是现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
那么,如今的日本只能注重于发展经济与技术,除此之外是否有其他作为呢?答案是没有。因此,一旦泡影破灭自然手足无措。我总觉得,在应该作为外交基本延伸的国家利益的认识方法上,中国和日本是有差异的。
外交视野中的国防
外交的另一重大目的是“国防”——保卫国家,即谋求国家利益的同时捍卫它的利益。它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防卫谁这一点上,日本并不很清楚。在对象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就制造出一个假想敌国,或者叫嚷“受到威胁”,将实际上并未构成威胁的国家,置于威胁的中心,并针对它叫嚷“捍卫国家安全”,进而自己意决制定政策,它难道不是一种极为粗暴而又空洞的“国防理论”?
然而,从最近日本所发表的言论来看,日本正拼命地制造“威胁论”。即使根本没有受到威胁,也要编造说受到威胁,这种因所谓威胁而主张防卫的言论纷纷扬扬,到处可见,是非常可笑的。
如果就大国人口众多,军备庞大且持有核武器而言,世界上首推美国。对日本来说,美国是否是一种威胁呢?然而为防备美国的威胁而主张重视国防的人几乎绝无仅有。
由此可见,中国虽是日本的近邻,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最近也在扩军、进行核试验并拥有核武器,便这决不足以构成威胁。对日本不存在威胁的中国,依然不是国防超级大国。
根据这样的观点,中国无论采取何种外交政策,今天它当然要将工作的重点,置于通过改革开放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无须多言,周恩来总理决心同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并努力处理好各种难题,获得了中国人民的谅解。作为受惠方,日本不用支付战争赔偿。诚然,当时中国同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确实有将日本的物资、资金和技术,用于推动中国的发展这一目的。
总之,早日将落后的国家变为富裕的国家,这是中国至关重要的课题,也是目前中国大体上以21世纪中叶为目标,推行改革、开放计划的原因。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主要精力将置于经济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没有必要去威胁他人。因此,不存在中国威胁的问题。与其喧嚷防备中国的威胁,不如努力去消除威胁论的影响。
今年1月我访华时,对中国外交部负责人所介绍的钱其琛外长出访非洲各国表示赞赏。日本的首相、外相又去了些什么地方呢?过去日本内阁一换届就直奔美国,被人奚落为“美国的朝拜者”,期间也可能到亚洲去转一、二回,给人以日本已将注意力逐渐转向亚洲的感觉,但用不了多久,日本的外交又将以美国为中心。或者是不管别人怎么说三道四,我行我素哪儿也不去,直至首相任届期满,由此循环往复。这种状况与中国相比是相形见拙的。
中国的外长每年都要出访非洲,在茫茫辽阔的世界中,对中国来说不存在什么威胁。因而,中国的外交也始终不威胁任何国家。在这一方面,日本的外交同中国的外交有质的区别。
其次,狭义的国防情形怎样呢?众所周知,日本完全依赖日美安保条约,一个劲儿地鼓吹有了日美安保条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中国却不是这样,中国的国防靠的是自力更生。而且,日本在美国巨大的核保护伞下,中国则不依赖任何核保护伞,因此,中国当然必须具备他自己的核抑制能力。
即使在狭义的国防方面,日本同中国的基本出发点也不相同。这种差异在这次核试验问题上,或者说在北朝鲜是否存在核设施问题上,进而在台湾海峡问题上,都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必须理解日本同中国在思维方式、措施手段方面存在的差异。
支撑外交的后盾
什么是支撑外交的后盾力量?在我看来,它不仅是政治,也不仅是军事,或者经济、文化。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能力的综合国力,才是支持一个国家外交的实力和后盾。首先,两国军事在基本面上有相当的差异,这在前面已有论述。
政治和经济方面,在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实行“政经分离的原则”。即使在政治上两国尚未正常化时,经济关系也获得了顺利的发展。日本方面,政府缩手缩脚,民间却迅速地打开同中国关系的局面。由于政经分离,双方的利害关系比较一致,这一时期政经分离加深了两国的经济关系。
邦交正常化后,无论是中国维持政经分离的原则,还是实行政经不可分的政策,日本仍固执地推行政经不可分的政策体制,因而政策方式至今相当混乱。
从正迈向21世纪的中国来看,日本的对华政治姿态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简单说如对战争责任的问题,南京大屠杀问题,以及关于这场战争的是非与界限问题等,中国都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态度。对此,日本并未作出积极的反应,宁可装作视而不见,也不愿继续发展两国间的经济关系。
例如,前一时期中国进行核试验时,日本曾扬言要部分冻结对华无偿援助。李鹏总理说:“冻结这么点儿无偿援助算得了什么?同日本给中国带来的战争损害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并进而提出了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战后赔偿问题。为什么原本不再提及的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其原因就在于日本声称要冻结对华的无偿援助。
作为曾经经历过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惨祸的日本人,竟出乎意料的平静,仅仅作些议论,说些类似于冻结无偿援助之类的话,肩上斜挂着写有“反对”字样的披带游行。日本这种早已落伍的外交姿态和方法,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有必要再谈谈文化问题。今年1月访问北京时,我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进行了多方面的交谈,从中得知最近中国同欧美的文化交流发展迅速,而同期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却处于停滞的状态。虽然日本的各文化团体也真心实意地进行地道的文化交流,但真正能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巨大反响的,迄今寥若晨星。
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日本在文化方面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家还记忆犹新,战争结束时,日本刚刚步入文化国家的发展时期。今天看来这好象是一场梦,转眼间便消逝了。而且,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国际秩序中,在高谈阔论日本走向何方时,没有一个人提出要把日本建成一个文化国家。
联合国外交中的日中对立
第一次对立发生在1989年冷战结束后,当所有国家处于比较自由、被称为多极化的世界时,在“世界新秩序”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世界新秩序”主要是由美国提出的,但不久就销声匿迹了。“世界新秩序”成了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海湾战争中,不也忙坏了世界警察吗?十分显然,作为世界警察机构的联合国,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只能依赖超级大国的美国,或者名为多国部队的美军来维持秩序,落魄到如此地步的联合国又该作些什么呢?这是个非常重大的命题。然而日中两国不仅在这一问题的态度不同,而且双方之间也缺乏沟通。
日本张口闭口就是“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把它同所谓世界新秩序联系在一起,这几乎令所有人都无法接受。具备常任理事国的资格,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日本也应该在这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诸如此类的话题怎么说都很吸引人,然而,日本具备这种驾驭外交的能力吗?
今天,支撑整个日本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在内的宏观基础并未形成。尤其从今天政界情况来看,政治家所关心的是歧阜市的补充选举,全国小选区制的大选问题,以及为此而利用的“住专问题”[①]等等。尽管从政治家的口中也部分地反映出我们国民的愤慨心情,但是我们的激愤却被这些政治家仅仅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心所欲地肢解了。在这样的政治条件下,即使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又能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呢?所以,在日本对世界新秩序的外交策略上,必须进一步考虑其他的因素。
中国正稳坐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绝对不想放弃安理会的特权。如唯有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确认的拥有核武器国家这种重大特权,中国是决不会放弃这一特权地位的。而且,中国在进行核试验的同时,通过建立核威慑力而保卫自己的领土。如果是以主权平等和民主社会为目标,那么希望联合国能为实现民主化和主权平等作出表率。
中国在海湾战争及北朝鲜核设施等任何一次安理会审议会上,都反对行使武力或者投弃权票。中国一次也未投过赞成票。
这是很值得深思的,本来中国可以行使否决权投反对票,可以不让多国部队在那时用武力打败伊拉克军队,但中国没有那样做,也没有投赞成票。两国纷争应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是中国的一贯立场。因而,在大家都赞成使用武力时,只有中国投了弃权票。严格地说,弃权不是赞成,尽管也可以看作是行使否决权,但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也有过这样的先例,所以中国的弃权并不是使用否决权。
其次,在北朝鲜核设施问题上,当讨论到经济制裁时,中国也始终站在不赞成的立场上,其理由是“一切国际间的纠纷理应通过协商来和平解决”。尽管日本也常这么说,日本宪法也规定如此,联合国的宪章也是这么写的。但声称不使用武力和不以武力威吓作为解决国际纠纷手段,主张推行和平外交的日本,一到紧要关头就赞成使用武力了。
从这样的观点来比较中国的联合国外交与日本联合国外交,则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联合国外交上反映了他们一贯的主张,而日本的外交完全是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作为亚洲国家,应该关心日本自身的和平外交,而不仅仅是唯哪个国家的马首是瞻。
日本对核抑制能力的矛盾心理
其次,是核抑制力问题。我怀疑日本人是否真的反对法国和中国进行核试验,持有此疑虑的似乎是少数派。多数派是怎么想的?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国际社会是否禁止拥有核武器。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就使用核武器是否违反国际法问题,征求国际法院的意见,而在日本几乎所有国民都认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但是,如果翻开国际法认真看一看,国际法并不是由日本人说违反,就算是违反的,不能想当然草率行事,这一点应该明白。
如果使用核武器违反国际法,那么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又怎么会确认永久拥有这种核武器呢?为什么尽管都说要废除核武器,却又不马上废除核武器?这又引伸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作为外交的后盾之一,保卫自己的国家和领土完整;在军事能力上作为保家卫国的最后打击手段。当用其军事能力来保卫国土时作为最有效的武器,试图拥有核武器;拥有核武器;放弃使用核武器,决不抛弃核武器;等等。
广岛、长崎反对核武器的主张是对的,但想通过反对核试验来最终实现消除核威胁,却令人不敢苟同。错误何在?实际上去年4—5月间,在纽约召开的承认五大国拥有核武器特权的防止核扩散条约(NPT)讨论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如果要打破五大国拥有核武器的垄断局面,这次会上本来是应该可以中止仅五大国能拥有核武器的不正常现象的。全世界180多个国家都仗义执言的话,其影响力连五大常任理事国也不敢轻视。然而在防止核扩散条约讨论会上,日本是否会有某位政治家前往纽约,到联合国总部会场上去静坐示威,声称反对大国垄断核武器,我看无论哪位政治家也不见得有这样的勇气。结果会议继续无限期地确认五大国拥有核武器的权力,与此同时,一旦五大国进行核试验,便又叫喊“反对核试验!”直至跑到塔西提岛去示威。这些做法根本不能消除拥有核武器。
地域经济合作——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的自觉意识
在地域经济合作的思路上,日本和中国唯一的不同点,是对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提出的东盟设想的反应。且不说马哈蒂尔在感情上是否厌恶美国,也不清楚美国是否有一种被赶出亚洲的危机感,美国对马哈蒂尔提案从一开始就表示反对。历来唯美是从的日本,在美国说:“No!”后,马上也表示反对。
对此,中国一贯支持马哈蒂尔关于东盟的主张。说穿了中国对美国的亚洲政策并没有什么好感,而无须多言中国原本就是亚洲国家,这就是问题的前提。日本是亚洲国家,而东盟是亚洲国家提出的提案,日本却表示反对,并令人可笑地表示持慎重态度。日本无论如何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如此作为,日本的外交要想得到亚洲国家的支持,那才怪呢。
人权——日本人的浅薄认识
近来日本人也意外地鼓噪人权,对此有必要进行反省。首先,日本人要学习如何尊重和争取基本人权。依我之见,日本缺乏这方面的先例。如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通过流血斗争,获得了自由、平等和博爱。南北战争之后,美国人获得了独立。与他们相比,日本人并没有以流血来争取对人权的尊重。
日本干了些什么呢?他们流血、打仗,得到的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战败的结果是从占领军手中领受到了人权,以及包含了人权内容的日本国宪法。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也许是间接地以流血为代价获得人权的,至少没有为争取人权而流血。既然如此,还能对其他国家的人权问题那样乱加指责吗?我感到日本人对人权的主张太肤浅了。
天安门事件后访华的日本经济团体的代表,从邓小平言论的报道中获悉,在中国除了人权之外,还有一个国权问题。所谓国权就是国家独立、尊严和主权。
日本人耿直而又容易轻信别人,一旦说了“人权”,好像什么事情都成了人权问题,满脑子“人权”。如一说到要反对核试验,又情绪激动只想着反核,事过境迁又忘得一干二净。诸如“北朝鲜核疑惑”、“北朝鲜的威胁”都是如此。近来,关于北朝鲜威胁的言论逐渐销声匿迹。
从日本人的特征中不难发现,尽管每个问题似乎都讲得头头是道,但并没有想到整个日本社会、日本人、日本国、日本政府、日本的政治压力以及遭歧视等等。虽然说不定什么时候有人会大声疾呼,然而有哪个日本人能真正理解我们心目中的人权尊严,成为一种坚定的理性观念,这一点实在令人不解。而中国的人权价值观是非常不同的。
经过上述各方面考察,当日本人对中国的人权问题发表意见时,问题就不象日本有识之士、大众传播媒介、著名舆论界人士,进而每一个国民所理解的那样,天真而又简单。
是否存在来自“中国的威胁”
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话题之一,即是扩充军备和拥有核武器,而如前所述,扩充军备和拥有核武器并不构成对日本的威胁。美国也拥有庞大的军备和核武器,那么美国是否也构成对日本的威胁?
为了让强大的中国不再敌视日本,不使日本受到中国的威胁,日本应该推行中国不会构成对日本威胁的外交政策。这就是直至21世纪中叶,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改革、开放,给予全面地支持和协助,而不说“倘若不停止核试验,就冻结无偿援助”之类的吝啬话。当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专心致志地致力于国内建设时,努力协助中国的建设。我相信这才是不把中国视为威胁的根本方法。
问题是之后的中国,即到21世纪中叶已具备一定国力的中国,在亚洲将会怎样,这是不容乐观的。
21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同样因为大国主义中华思想,对亚洲谋求霸权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如果真的形成这一局面,作为遵守反对霸权诺言的日本,必须警惕中国霸权主义的行为。
(摘自日本《东亚》杂志1996年第5期)
(朱根 荣颂安译)
注释:
①日本政府用于住宅建设的专门资金贷款,因无法收回而出现的巨额呆帐而引起的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