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现代地质服务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成立60年转型发展之一
文_陈平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张波
从煤田地质,到煤炭地质,从传统地质找煤,到现代地质服务。面向社会新发展和新需求,不断拓展地质服务新领域,促进传统地质找煤向现代地质服务转型,推动煤田地质向煤炭地质升级,努力构建现代地质服务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地质服务品牌,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做出了有益探索。
一支特别的队伍,一份特殊的工作,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
自1959年3月成立至今,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已走过60年辉煌历程。
60年来,贵州煤田地质人砥砺奋进,锐意进取,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为共和国煤炭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煤田地质,到煤炭地质,从传统地质找煤,到现代地质服务,如今,煤勘尖兵在拓展领域的思路下,正向大地质转身。
找煤突破建功勋
当前,我国地勘行业已进入地质勘查工作的结构调整期、地勘单位的转型升级期和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国家投入逐步减少,项目大幅萎缩,地勘形势整体下滑,传统地质资源需求和传统地质市场逐步缩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000年10月,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作为“西电东送”主战场的贵州,肩负着电源项目建设的重任。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坚持走地质惠民的扶贫之路,结合自身专业对贫困村进行资源整合,创造出了地质与扶贫相结合的经验。
总的来说,资格认证制度对体育教师而言,可以提升其专业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保障其工作机会;对体育教育领域而言,资格认证制度可以选拔储备合格的体育教师,形成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壁垒,体现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对国家发展而言,体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对促进促进全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说,第一次勘探会战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那么,第二次勘探会战,则翻开了贵州煤炭工业史上新的一页。1971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在乌蒙山腹地的织金、纳雍、大方等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现了大型无烟煤基地,这就是著名的织纳煤田。
1974年初,贵州省煤田地质局集中全力,组织实施织纳煤田勘探会战。至1983年12月会战结束,初步查明织纳煤田蕴藏着超过150亿吨的无烟煤资源量,使贵州一举成为全国著名的无烟煤基地。织纳煤田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贵州煤炭质量的形象,支撑了贵州煤化工产业的崛起。
进入新世纪,贵州煤田地质人又立新功。
2017年10月,李某应聘到一家书业公司,从事某学科编辑工作。入职当天,李某与公司签订了一份试用期工作协议书和入职信息登记表。协议书约定了李某的试用期及试用期工资,并约定试用合格后与李某签订正式劳动合同。1个月的试用期满后,李某经公司考试合格,顺利转正。公司当天与李某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固定格式的《劳动合同书》,合同一式三份,但公司并未在该劳动合同的甲方处盖章。不到1个月,李某感觉工作不顺心,便从公司办理了辞职和交接手续。
全市每年都有因城市(镇)开发、工业园区、房地产、交通、水工程等建设项目开挖扰动地表、开挖自然山体,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没有实施生态修复和水保设施建设,甚至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规定倾倒或者向河道偷倒废弃建筑渣(土)等。据监测和调查,全市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年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10km2,有的地方破坏面积已接近甚至大于当年治理面积,城市生态环境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2001年3月28日,纳雍中岭、坪山电煤勘探项目开工典礼隆重举行,标志着贵州以煤田地质局为主力军的电煤勘探工作正式启动。围绕“西电东送”配套大型煤矿勘查任务,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全力组织电煤勘探会战,确保了省政府“大煤保大电”计划的顺利实施。
当然,案例教学也能够促进教师的进步。由于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寻找并发现现实问题;使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自身创新思维,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还能帮助教师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从单一的学科专业型向复合多元型转变,从单纯的理论学术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
因此,面向社会新发展和新需求,不断拓展地质服务新领域,推动煤田地质向煤炭地质转型升级,成为贵州煤田地质人的不二选择。
拓展领域探新路
长期以来,煤田地质队伍的主要职能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煤田地质工作面临着加强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找煤,是贵州省煤田地质局的历史使命。
但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贵州煤田地质人找到了自己的新坐标。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王剑分析说,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新材料、新资源、新能源作支撑,也需要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等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工程地质、工程勘察等工作参与新型城镇化,也需要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整治、土壤污染防治、人畜饮水安全等工作促进农业现代化,这些都为地勘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60年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不断实现找煤突破,共完成省内钻探工作量530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725件,探明省内储煤资源量707亿吨。预测全省煤炭总储量2588亿吨,超过中国长江以南所有省份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奠定了贵州“江南煤海”的地位。预测全省煤层气资源量3.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为贵州在中国能源版图上谋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加强项目监管实现多方位。全年制定出台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农村饮水安全等管理制度21项。对23个省份的饮水安全和25个省份的小农水重点县进行了稽察和督促整改,通过“飞行”检查、专项督导、信息化跟踪、约谈通报,以及强化农村水利项目稽察、督促整改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管。强化绩效考核,不断完善小农水重点县、饮水安全和灌区改造等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并兑现奖惩,有力促进了地方资金落实和项目规范建设。
近年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立足“地质+”发展思路, 积极向大旅游、大生态、绿色矿山、绿色勘查等领域拓展,在促进传统地质找煤向现代地质服务转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旅游大普查方面,承担了六盘水市、安顺市所辖10个县(区)的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面积19169平方公里。共调查了11896个旅游单体,其中新发现的旅游单体7132个,占调查总数的60%。获优良级旅游资源1383个(新发现546个),占调查总数的11.63%。
在服务农业现代化方面,承担了贵阳市、安顺市所辖17个县(市、区)的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面积926万亩,评价耕地(园地)面积约880万亩,约占全省工作量的13%。优先保护及安全利用类耕地面积843.19万亩,占比96%;严格管控类耕地39.35万亩,占比4%;富硒耕地715.59万亩,占比81%;富锗耕地802.37万亩,占比91%。总体呈现出严格管控类耕地少,安全利用类耕地多,富硒富锗耕地多的特点,为耕地精准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采用TBL、CBL、PBL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习课中能够很好调动八年制医学生对病理实习课的热情,克服病理形态学教学固有弊端,加强了学生对临床病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8],这也是在传统病理学基础上的一种改革创新,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寻求病理学实习课及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展现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在地灾防治方面,自2017年起开展玉屏县等9县(2019年减为5个县)的地质灾害保障和高位排查工作,面积约14544.7平方公里,共调查地灾隐患点845个,核查已有地灾隐患点725个,调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20个,并安装群测群防简易监测设备和自动化监测设备。
地质惠民显身手
“三线建设”时期,为保障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能源需要,国家决定在贵州六枝、盘县、水城境内建立煤炭基地,拉开了六盘水煤田勘探会战的序幕。
从1964年到197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名勘探大军,经过8年的日夜奋战,基本查明六盘水煤田储煤资源量达133.78亿吨,满足了开发六盘水煤田建设的需要。1967年10月,六盘水这个组合性地名,开始走进了共和国行政区的版图,由此变成了世人瞩目的煤都。
局属单位荣源环保公司,在金沙县化竹煤矿环境综合整治暨村民脱贫攻坚项目中,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土地综合整治方式,将废弃矿山打造成“农林旅文”一体化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区,走出了一条“矿区三变+”的精准扶贫新路子,被誉为“金沙模式”。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王剑(前中)听取工作人员介绍非开挖导向仪使用情况。(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供图)
今年3月,大方县顺河村、头塘村、营盘村、谢都村和银川村等5个贫困村,一次性通过第三方脱贫评估检查并零问题通过验收,为大方县整体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的绝招,就是走活了地质调查这步棋。根据每个村的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产业现状,为每个村量身定制脱贫之策。”王剑说,这是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利用的最大亮点。
据了解,结合银川村的彝族风情,专门为其编制并赠送《银川村高家寨古彝寨旅游详查报告》,并为古彝寨溶洞隧道项目施工进行精确的地面物理勘探工作,有力地助推了银川村彝族风情园建设,帮助村民走上了乡村旅游脱贫之路。
原则上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签署劳动合同的员工(包括马普学会各研究所所长以及马普学科负责人)从事兼职活动时,须经学会主席批准;W2级别的科研小组组长和其他参公管理的员工须向所长报批,并向研究所全体员工和管理部门通报咨询协议内容;非参公管理的员工从事兼职,只需向研究所领导报告;担任顾问期间如需使用学会的公共资源,应与马普学会签署书面协议,按市场通行标准支付使用费。
在水文地质方面,积极参与贵州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先后开展了安顺、六盘水、黔西南、黔南等地的找水工作,共承担155口机井任务,累计完成总进尺2.76万米,日总涌水量约2.3万吨,不仅解决了农村的安全饮水问题,而且有序推进了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在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建设领域,也卓有成就。近5年来,累计完成工程勘察项目238个,涉及房屋、桥梁、边坡等勘察。完成省部级公益类勘察项目130余个,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地质灾害治理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构建现代地质服务产业体系作出了有益探索。”王剑说,未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将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地质服务品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智慧和新力量。
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在黄瓜生长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病害发生后,两种病害病斑均呈现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症状,病斑黄色有晕圈,两种病害因在表现形式上极其相似故不好辨别。两种病害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
(陈平单位 /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责任编辑 / 张波)
标签: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论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