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协调学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作用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正在展开一场自我对抗的竞赛,即人类维护自己生态环境的能力,同人类毁坏自己生态环境能力的竞赛。比赛时间或许很短或许很长,完全取决于比赛的对抗程度和状况。胜负还未见分晓。值得提醒的是:必须从整体上协调各种维护生态环境的努力,提高整合效率;否则,即使是拯救地球的力量也可能会损害地球上人类的生态环境。
人们普遍容易从一粒砂子看世界;大协调学强调,要从世界看每一粒砂子。在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更加需要运用大协调学,把相关的各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工程技术学科交叉衔接起来,研究建立全球化宏观协调机制,才能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协调学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以加重未来的长久的灾难,减缓眼前的灾难;以加重整体的困难,减轻局部的困难;以牺牲大时空尺度的协调,实现小时空尺度的协调。现在,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头。
这种宏观不协调的思维方式和发展道路,已经使人类犯了许多错误,有些错误已经接近全球人类自我毁灭的临界线,已经不能再持续了!例如,当人口超过了生态食物链的负荷时,人们不是理智地把人口调控到生态负荷的适度值以内;而是发明和使用化肥、农药、转基因技术、淡化海水技术等,增加粮食产量和从“虫口夺粮”。例如,当城市容量超载时,人们不是理智地研究城市的各种适度,把城市调控在全面适宜的综合适度的阈值以内,而是发明和建造高层建筑和高架公路、地铁等,把人摞起来住和运行。例如,当一些落后国家陷入贫困时,人们不是理智地帮助这些国家理顺社会利益机制,健全发展机制,研究和推广同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全方位和谐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把人口调控在综合协调的阈值以内,提高整体的协调化水平,并且有益于全球宏观协调;而是用盲目援助和赠款的方式,提高这些落后国家的生活消费水平。这就促使这些国家人口更多地增长,并且诱导他们追求发达国家已经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加大全球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为了实现这种追求,这些国家的人们就会开采出卖更多的当地资源——森林、野生动物、矿物,甚至非法种植输出毒品,并进一步促使这些国家人口过多增长,直至国际社会再也无力救济他们。再例如,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待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采取征收污染费和增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办法,或者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办法,这就象开着窗户开空调机一样不可能有良好的成效,而且随着污染的不断增加,污染物处理厂总有无处增建的时候。更严重的例子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有偿转移污染或者偿倾倒垃圾,不仅加重了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误导发展中国家靠牺牲环境利益谋求发展,一俟形成了依赖进口污染物的利益机制和国际利益集团,就会反弹回来阻碍发达国家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凡此种种,若不尽快纠正,都必然会造成难以挽救的人类自我毁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最严重的问题是大脑有毛病——地球上智能最高的生物——人类,其思维方式一直没有同其活动能力相匹配,总以其小尺度的不协调的思维方式,决策会影响大尺度协调的事情;总是以其知识的狭窄视野,窥看宏观的广阔世界;总是为谋取其狭隘的眼前的局部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于是成为所有全球不协调问题的制造者——地球灾难的元凶。
因此,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发生全新的革命,普遍建立全新的知识结构;必须要有一门科学能把各门相关学科交叉衔接起来,足够地拓宽人们普遍的知识视野,建立健全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各种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交叉协作,共同建立全球协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门全新的科学,就是大协调学——研究人类同自然与社会各环节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大自然的逻辑设计没有错,否则,就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而有序的生物圈,并且进化出了高智商的人类。人类自己造成的现代困境,目前是危局、险棋,但还不是死棋,不是没有解。看似无解却有解,但不能乱解。操作不当,也会造成乱码或死机;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乱解变成了死棋,操作不当变成了死机,才是最大的悲剧。因此,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努力方向?这个唯一正确的努力方向,就是建立在全球宏观协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离开了全球宏观协调这个基础和前提,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人们的一个良好的愿望。必须应用大协调学衔接相关的各门学科,研究实现全球宏观协调,才能由这种空间的大尺度协调,转化为人类及其生态支持系统时间大尺度的延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大协调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最新定义
大协调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许多事情和许多发展目标,从局部和短期来看,是在努力实现协调,但若把时空尺度一拉大,就会发现其实是在制造不协调。许多人们以为很急的事或极力追求的目标,若从大时空尺度上的协调要求来看,却是不必急办的,而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却隐藏在人们的盲目点之中,一俟显露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程度。小时空尺度上的真善美,用大时空尺度衡量就不尽然,有些甚至是相反的。即所谓小善大不善,小美大不美。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首先应该或者侧重追求大善大美,进而使大善大美与小善小美统一起来。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一开始就能统筹兼顾大善小善,大美小美。但是,绝不能牺牲或忽略大善而成全小善,否则,这种小善就会成为灾难之源或罪恶之根。因此,大时空尺度的协调才是本质的协调,有了这种本质的协调,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协调。
在大协调学看来,人类要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思维的空间尺度至少要能覆盖全球,思维的时间尺度至少要能达到地质学的最小时间单位——1000年。还要把地球上形成适宜人类健康生存的各种因素条件全面研究清楚,把每一种因素条件作为一维(据迄今的研究约有140维),按照各维客观内在的相互关联交叉衔接起来,才能懂得什么是全球宏观协调?才能懂得怎样在全球宏观协调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宏观协调,要求从维护全球适宜气候出发,合理调控各种人为的气候因子:合理调控全球人为产热量及其分布,合理调适全球城市布局(包括各种建筑物、街道、公园、运动场等),合理调控人口及其分布、海陆空运输、道路、耕牧地、水库、渠道等;要求监测和健全全球生态环境的水循环、氮循环、氧循环、碳循环、磷循环等各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使其交叉协调构成并维持适宜人类生存的状态;要求把“地球表面物质的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和宇宙的能量流”良好地衔接为一体;要求把全球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全球环境容量内,例如,必须以全球环境容量决定石油、煤碳等的开采量,而不是主要由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决定。
为了使这种全球大尺度协调得以实现并能经济地运行,必须建立全球宏观协调的经济机制,使拥有丰富森林并且该森林分布有益于构成全球适宜气候的国家,感到维护森林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净化废气,比砍伐森林合算;使发达国家感到出口消除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技术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比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出口破坏生态的技术项目合算;要使发展中国家感到尽快转向同自然界和谐的发展轨道,比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竞争扩大破坏自然界合算;要能促使各国发展的综合目标及规划,符合全球宏观协调的要求。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达成高度共识,是人类理性的伟大进步。然而,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需要发展和深化。可持续发展目前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里只有时间尺度的前后协调的要求,没有空间尺度的协调要求。相关的许多因素在时空上是可以互转的。离开了全球大空间尺度的协调,就不可能实现大时间尺度的协调。空间协调的尺度越大,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就越长。
归纳大协调学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我认为可以并且应该对“可持续发展”下一个更周全的(thorough)新定义了;“任何人、任何行业、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全球宏观协调和后代生存基础为代价,并且只有在共同提高全球宏观协调整体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既有益于当代也有益于后代的发展”。简单地说,必须以全球宏观协调为基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新定义,使可持续发展具有了整合性和可操作性,有益于人类的共同进步和世界和平。
我相信,大协调学对可持续发展的新定义,将会受到更广泛的欢迎,将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化和全面地实现。
三、大协调学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实质上(Virtually),大协调学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可持续发展有关。因本文篇幅(space)所限,仅从1979年至今发表的论文和专著中,选最直接相关、读者最有用的论文或章节简要介绍如下:
1、主题的提出:论文“关于经济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建议”,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划联络局主办的刊物《情况和建议》第101期(1979年6月6日),该文首次提出科技、经济、环境、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课题。发表后,又被中国安徽省《社联通讯》1979年20期全文转载。其它一些刊物也作了转载。之后,学界部分地接受了我的观点,陆续开始研究“协调发展”了。1980年3月,还召开了“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座谈会”(见《光明日报》1980年3月报道)。我再次在多篇论文中强调,不应该忽略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例如,我在《研究普及大协调学,为全面协调发展服务》中说:“应该认识到:人与人的协调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人与人协调的基础和最终目的;只有为着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才愿意才能够协调起来,而社会内部各行业各方面的协调,必须是人与自然协调的保障。任何建设或措施如果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那么,即使自认为是协调的,也是本质上不协调的”。(见中国《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现在,人们能比较完整地讲“经济社会要与生态、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了,但是,仍不够全面,并且经常弄不清“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实,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讲的是同一个事情,前者强调方式,后者强调性质,通过协调达到可持续。
2、学科的创立:我原先是医生,后来发现必须实现人同自然与社会的宏观协调,才能普遍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从1979年至今,我在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刊物发表了172篇论文和3本专著,创立了这门全新的科学——大协调学,即研究人类同自然与社会各环节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得到了各相关领域的好评和公认。中国百科全书编委会的《百科知识》杂志,1986年第10期较详细地介绍了大协调学。世界未来研究会的会刊"Futures Research Quarterly"(未来研究季刊,在美国出版),1987年夏季号,较早介绍了大协调学。
3、发展与环境协调的研究成果:
(1)《环境问题在经济学中的地位》(经济问题探索,1983年1期,中国.),较早地探讨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内在统一性”,首次提出了新的生产观、广义的财富、负产值,全面真实产值的计算方式,以及改善环境补贴和征收污染费与资源费的依据。
(2)《区域环境容量与城市综合规划》(地域研究与开发,1987.3.中国.),较早地提出了“健全环境容量动态平衡的机制”,首次做出了“区域环境容量动态平衡模型”、“区域食物链的平衡”、“区域空气成分的平衡”、“区域废物分解量的平衡(固体、水体)”“较理想的城市综合布局”、“城市生态、人口、社会、经济综合规划程序”等,这篇长篇论文既有理论价值,也有操作的实用价值,至今还被经常引用或应用于实际工作。
(3)《大协调学及其在自然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自然杂志,1992,7.中国.),主要论述了自然界中的大尺度交叉协调运动及其规律、运用大协调学合理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这篇论文对革新观念、建立新的发展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读后,主动写信给作者,给予好评和鼓励,称大协调学“是地理科学的实际应用与发展。”
(4)《生态经济系统与人口调控》(生态经济,1995,1.中国.),从生物圈的能流物流,探讨人类的生态需求,指出必须从生态经济系统这个整体出发,建立人口生态模型,合理调控人口的生态密度,进行周全的生态建设。这篇论文(8个版页),既为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人口调控提供了实用的科学手段。这篇论文,1980年写出并在有关研讨会上宣读,先后寄给多家刊物,均被以“观念太新”为由婉拒刊出,只得编入我1986年出版的论文集《协调发展与改革问题》。这篇论文从写出到在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相差了约15年,既证明此论文的科学价值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说明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被接受的速度太慢!
(5)《新的经济观与综合规划方式》(未来与发展,1984年第4期.中国.),阐述了兼顾环境、生态、能源、资源、人口、耕牧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分解还原等各方面的大协调经济观,论述了大协调经济思维,进而提出了“综合发展目标大协调原则”(27项)、大协调规划方式等。这篇论文,特别是其中首次阐述的“综合发展目标大协调原则”,对各国、各省市编制“可持续发展宏观协调”的综合规划,都有用。被有些专家称为:“规划者们必读的论文。”
(6)《大协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1995年6期头版),从宏观上揭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极不经济性,发现并论证了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大尺度经济规律,进而系统地阐述了大协调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应用价值和时代责任,务实地研究了怎样建立全球大协调经济机制和各门科学的协作及相应更新的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理论支持。这篇长篇论文,在环境和经济学界引起了关注,例如,复旦大学生态经济学资深教授吴人坚先生读后主动来信给予好评和鼓励。
未来研究的世界权威刊物、世界未来学会的会刊"Futures Research Quarterly",(Fall 1998.USA.),又以8个版页发表了这篇论文的英译文"Macro-coordination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得到国际相关学界的好评,被认为是“为全球宏观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的科研成果”。此文还“对经济学提供了更新的依据”。随后在《生态经济》2001年10期发表的《经济学必须全面更新——兼论大协调经济学》,进一步指出:全球化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足够地拓宽经济视野,经济学不能再只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必须能把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交叉衔接起来,全面研究全球化的各种大尺度经济规律,统筹运作,帮助人类真正有效地持续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该文荣获该刊优秀论文二等奖。我相信,这篇论文将会受到更大范围的重视。
(7)《全球问题和大协调伦理观》(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6.),论述了必须从全球宏观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出发,重新审视人类迄今的伦理道德,建立大协调伦理观和新的善恶评判标准,以及需要创建大协调伦理学去深入研究全球化协调的伦理问题。
4、可持续发展策略:
(1)《人类走向21世纪的大协调策略》(未来与发展,1988年5-6期),系统地分析了现代人类各种全球问题交织的困境,各种危机和各种潜在危机的临界线。进而运用大协调学研究统筹解决各种全球问题,摆脱困境,走向大协调时代的系统化的措施和步骤、策略。此文在“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第十届世界年会(1998,10,北京)上交流,得到了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马西尼博士的好评和鼓励。至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仍有价值。
(2)《中国走向21世纪的大协调策略》(未来与发展,1989年3-4期.中国.),运用大协调学在全球大背景和长远发展趋势上,研究了中国各种问题的交织及其轻重缓急,指出了中国的理想必须符合理想的中国。进而研究了怎样统筹解决中国的各种问题、预防中国各种潜在的危机;在总体协调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发展,走向“山青水秀、政通人和”的大协调时代。此文发表后,引起相关学界较多关注。光明日报社《文摘报》(1989,12,17)、四川《文摘周报》(1989,12,22)等摘要转载。
近几年出现的全球气候增暖、金融危机、经济拉动困难、下岗问题等,早在上述两文都预测到了。
(3)utilize the Science of Macro-coordination to Achieve a Cooperation Agreemen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运用大协调学顺利达成全球环境与发展合作协议),这是1992年我应邀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提交的论文。该文指出,各国传统的发展目标,既不利于全球宏观协调,也不利于各国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要统筹解决和预防各种全球性问题,需要建立全新的理想发展目标。该文提出了“全球大协调综合发展原则”(25项),按照这些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原则要求,统计全球和各国的全面数据,进而制订全球人类与自然界及各环节、各国各地区及各行业的大协调综合发展目标,才能统筹解决和预防各种全球问题,在全球宏观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该文还论述了怎样建立全球宏观协调的利益机制和世界和平基础等问题。
该文提出的“全球大协调综合发展原则”,早在我1990年出版的《大协调学》专著中已阐述过了。该书1994年经中国国家科委组织专家审评,被作为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正式登记,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1994年11期公布,授予证书。
5、可持续发展协调机制:
(1)《人类活动对人类生态环境协调机制的冲击》(未来与发展,2001,1,中国.),着重研究了现代人类对自然界及生态环境协调机制的各种冲击和破坏,论述了各种全球化极不协调的根本原因和建立全球化协调机制的共同责任。
(2)"Building UP Globalized Macro-coordination Mechanism"(建立全球化协调机制),发表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主办的《世界环境WORLD ENVIRONMENT》2001年2-3期。该文运用大协调学,研究并阐述了自然界形成人类生态环境、人类及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循环各环节的各种大尺度交叉协调规律,着重研究和论述了怎样建立能使人类各种活动同自然界各种运动大尺度交叉协调的全球化协调机制,并论述了健全这种机制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上述两篇长文,是姐妹篇,应该连起来阅读。
6、争取美好未来的研究和展望:《走向全面协调的未来——大协调学对未来100年、未来1000年的展望》(未来与发展,2001,3,中国.),该文在大时空尺度上分析了迄今人类发展中的宏观浪费和整体损失,探索了人类发展的宏观规律,指出必须努力探索和良好地运用这些大尺度的交叉作用规律,才能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和未来研究的客观性。本文也是未来研究中的大协调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对未来100年和未来1000年作出了独到的较系统的预测和展望。该文是我已经完稿的第四本专著《大协调学原理及其应用——全球化成功的基本智能》,相关篇章的摘要。
由上述介绍不难看出,大协调学是一个前导性的学科群,或者说,在各门学科和技术领域,都应该有一个大协调学派,引导各学科各领域同全球宏观协调,从而得到各自健康的适宜的发展而可持续。大协调学的思维方式,是全球协调化的理性思维基础。
四、全球宏观协调亟待展开的若干课题
应该说,从"ONLY ONE EARTH--Th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a small Planet"(1972,Chif editor:Barbara Ward & Rene Dubos),[《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1972年,巴巴拉·沃德、雷内·杜博斯主编)],"THE LIMITS TO GROWTH"(1972) by Donella H·Meadows,etc.,"ONE HUNDRED PAGES FOR THE FUTURE"(1981)by Aurolio Peccei,"Our Common Future"by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87.)等著作陆续发表,引导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全球和长远的未来问题,也引导着国际社会理性思维的逐渐健全。这些工作,为研究和解决全球问题开辟了道路。
然而,人们迄今还主要是从各自行业、各自学科的微观角度,研究和认识全球各种问题,发出呼吁。这当然是开始时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不能总是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现在需要尽快发展和推广大协调学,让负责全球事务和各级全局工作的人们、国际社会的各种职业人员、各行业各学科的帅才们和尽可能多的民众,都懂得全球宏观协调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为全球宏观协调做出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把微观的从各自视角看世界,同宏观的从世界看自己结合起来,从而在思维中能把本学科本行业同各学科各行业乃至全世界整合为一体,协同努力,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宏观协调的工作和研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和健全人类的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目前亟待展开的有以下课题:
1、首先要从人类生理学、人类生态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医学地理学、微量元素地理学、地球化学、宇宙生物学、物候学等各门相关学科,研讨人类及其生态支持系统的健康生存与延续所需要的适宜环境,需要达到哪些方面的要求。例如,何为适宜气候?只能以适宜人类及其生态支持系统健康生存为标准。不同地域的人群及生态系统的适宜气候,还有不同的相应标准的参数群类型。中国人常说“要把塞北变江南”。如果真把半干旱地带变为江南气候,那么,该地域的许多物种及生态系统将崩溃。反之,也是一样。(目前的危机是一些温湿地带正在变为半干旱地带,这对全球生物圈的损害更严重)。而维护适宜气候和改善气候的成效,最终要由全球及各地域人类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生存状况来测定。
也就是说,要从人出发再回到人。既要视野开阔,又要以人为本,即胸怀博爱的人本观。
2、怎样使研究全球变化、全球问题、全球经济、全球政治、全球社会的各种工作及成果,同全球宏观协调及其可持续发展衔接起来。
3、从地球热平衡、洋流、大气环流和各种气候因子,审视全球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对适宜气候形成机制的干扰,研讨各种人工热源、产热量及城市热岛分布的合理调适与控制。
4、从全球生态环境及其物流能流循环,审视全球农、牧、林业生产和人类各种活动的破坏与干扰;从维护全球生物圈健全功能出发,研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5、全球地质运动及规律的力学模型及蠕变,对人类大型工程如水坝、水库、采矿、大型工厂、大型建筑物等选址的宏观协调指示;研讨人为的地表重力改变的合理调控,如各种建筑物的规模、高度及分布同地质力学结构的协调。从而避免诱发地震灾难,并减缓自然地震的危害。
6、地球化学运动全息模型及其对全球环境容量各种参数的全面确定;各地域各种化学元素周全测定的地球化学模型及区域环境容量。
7、以全球环境容量动态平衡,研究确定全球人类开采、生产、消耗、分解各种矿物资源、能源和研制、使用、分解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等各方面的调控指标,并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和改善各国地理环境出发,研讨确定各地域各国各地区的各种调控指标及监测方式。进而研讨全球及各国资源和能源消耗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健康化进步策略。
8、以工业生态学的原理组织规划全球的各种生产,首尾衔接,充分利用原料,实现封闭循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和浪费。
9、研究建立全球协调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消费方式和经营方式,并从维护全球环境容量动态平衡和生态平衡出发,研讨各种贸易及货物运输量、旅游交通量的适度。每个地域和国家全面适宜的协调化发展,是全球协调化发展的基础;每个人全面适宜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基础。要把全球宏观协调的各种要求,全面渗透到各国各地区各行业每个人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等各种活动中。
10、从全球宏观协调的要求,研究全球适度人口;从各地域生态负荷及各方面宏观协调的要求,研究各地域各国的适度人口。同时研究把过多人口降低到适度人口的全球协作策略。要把实现人口负增长,作为目前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11、从全球宏观协调的要求,研究健全国际社会的运行机制;研究健全联合国的工作机制;研究加强国际社会解决和预防各种全球问题的机能。从全球宏观效益,探讨各国合作的健康途径;研究实现以宏观协调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
12、研究建立全球宏观协调所需要的数据系统、数据库和各种模型,如:全球生态环境物流能流数据系统和模型、全球产业结构及物流能流数据系统和模型、全球人口与消费结构及物流能流数据系统和模型,等等。有些可利用已有的相关模型及数据系统衔接合并或修改补充完成。
13、运用大协调学,把同全球宏观协调相关的约140门学科交叉衔接起来,协作研制“全球宏观协调模型和综合性的数据库”,让全球各地区各行业的人,都能通过网络调适自己的发展,在了解全球宏观协调大背景的前提下,做出各自最适宜的选择和最佳决策。同时也把各自的信息和数据随时反馈回来,不断完善“全球宏观协调模型和数据库”。从而使全球各方面各地区各行业相互协调起来,实现全球协调化的可持续发展。
14、从各门相关学科的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建立健全支持全球宏观协调的各种机制,政治、经济、伦理、舆论导向、资助和奖励方向、国际法律与执行等各方面,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全面强化全球宏观协调能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动力和全面保障。
我们相信,完成了以上14个主要课题将可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全球宏观协调基础。
良好的全球宏观协调,应该是:全球人类的数量及其各种活动造成的各种物流和能流,同地球上构成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所必需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水文、大气等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融合为和谐的整体,使之更加完善更加适宜人类的健康生存。
这就需要在各种空间尺度(全球、地域、国家、区域、城乡、居室、人体、细胞等各层级的)和各种时间尺度(地质学的、气候学的、生物学的、资源学的、水文学的、人类学的)上,把全球系统五大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人类圈)交叉协调起来,还要寻求同太阳系、银河系乃至宇宙大背景时空运动的协调。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