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用菌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食用菌论文,产业论文,发展农村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是贵州山区的一个普遍农民,今借贵刊一角,谈一下我在食用菌事业上的坎坷。当我认定种菌致富的路子后,便订阅了有关杂志和购买了书籍,进行细统的理论学习。
因开始小有成就,便租用180平方米的木房规模性床栽,结果杂菌污染而失败;我认为山洞里气温恒定、湿度适中,便开发450平方米的石灰岩溶洞,投粉碎的玉米芯8700多斤,由于透气不良又遭败北;后来租用230平方米的砖房搞塑料袋栽培,在这杂菌活动频繁的春未夏初季节,又损失了3400多元。
几次的失败,迫使我冷静下来,又重新学习真菌的基础知识,从而找出每次失败的原因,总结哪怕一小点成功的经验。同时上山考察野生菌的生长条件,对它们的生长材料、光照、酸碱度、湿度、温度、空气等均仔细观察、测试并记载;同时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得到各种农作物秸秆和粮食所含的营养成份比例,结合书本知识,对每项工艺都设计5种不同方案同步进行试验。这样,成功地研究出“罐头瓶制种八天满瓶法和750毫升原种八天满瓶法”,这一技术能把制种周期由常规的30天左右缩短为8-11天,最慢的竹荪菌种也只需32天就长满瓶。这主要是解决了保湿、透气、过滤外入空气杂菌,高温高压下水份不易挥发,相对缩短每个菌落之间的生长距离这几大问题后实现的。接着又研究试验出“不需琼脂的母种培养基”,从此取代了常规的斜面母种;“无菌气流扩大定向罩”的研究成功,推动发明了“火炉无菌区的接种技术”;将种菇干热消毒后直接分离,完成了“快速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根据水蒸汽只能从水表面形成的物理现象、半球形能将冷凝水避于四周的原理,设计出“100%不湿棉塞的常压灭菌灶”,解决了消毒设备的困难。这些关于食用菌生产的设备建造,制种和遗传工艺,总的综合为《食用菌简易快速制种》。
将稻草、麦秸、玉米秆、黄豆秸等农作物秸秆离地控温发酵后,直接在大田里埋土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菇、鸡腿菇和大球盖菇。这主要是利用地内冬暖夏凉的自然条件和泥土能隔热、避光、过滤外入空气杂菌而获得成功的。泥土还能保持培养料水份和提供子实体形成时所需的矿物质元素,故能达到稳产高产,生物学效率达120-150%。这种方法的商品菇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香味,不含任何农药残毒和生物激素,而且菌肉肥厚、大丛,另一方面,这种栽培方法真正实现了秸秆还田,改良了土地。
然而,在潜心研究的五年中,我曾历尽坎坷,饱尝艰辛。为突破某一项工艺,往往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考虑其理论依据、设计作业方法。我曾在晚上2点钟,冒着绵绵细雨捆完1800斤稻草;为能高效益地软化秸秆,曾几天几夜不休息,反复测试各种秸秆分别浸水8分种、12分钟、16分钟、18分钟、20分钟后各自的含水量;同类秸秆在45-69℃的不同温度时,分别观察放线菌、黑酵母、腐殖菌这三种嗜热菌各自的长势;培养基在pH值为5-9时,杂菌的感染率等等。往往一个工艺的完成要经过多次试验才成功。如:母种培养基的保湿问题,就曾试验过湿木屑、湿海棉、湿棉球、特湿棉球、过湿棉球共五种,历时36天的试验才获成功。在五年的时间里,经历了200多次试验和示范,耗资24000多元,才得以完善,当时我已是家徒四壁,几乎是倾家荡产。
这个技术适应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用不同的秸秆栽培。如:贵州省贞丰县的杨秀全在2002年5月18日至8月25日共投料1万斤,收鸡腿菇10800斤;甘肃省临潭县的敏彦俊下料18000斤,收鲜菇24000多斤,获25000多元;安徽华阳菌种厂的吴海林在信中写道:“几次大面积制种和栽培,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
功率。生物转化率大都在130%以上,产出比令当地的菌界同仁刮目相看。老师,您的土方土法的确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抗生素,有着预防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和抑制癌细胞的食疗功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山林坡地广阔,废弃的竹木及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多种食用菌生产。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食用菌产业已是“高效农业”、“保健农业”、“创汇农业”的组成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