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几种栽培模式的优劣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优劣论文,模式论文,冬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模式一:小冠疏层形 栽培株行距为3×4米或4×4米,每亩种植40~60株。树体样式为:下部先培养三大主枝,上部后培养二至三个小枝。上下层间距80~100厘米。其间选留5~8个二次枝(结果母枝)。树冠总高为2~2.5米。这种模式在陕西省的大荔、临渭、礼泉等县市采用较多。
这种栽培模式优点有四:一是利于通风透光;二是树势较稳定;三是高产优果效果显著;四是管理劳动强度小一些。其缺点有二:一是树形培养较慢,一般需五至七年;二是前期产量偏低。
模式二:双倒人字形 其株行距为1×3米或1.5×3米等,亩植250株左右。树体样式为下部侧向先培育两大主枝,上部其后再培养两小主枝,其间备留5~8个结果母枝。纵向观其成两个倒人字,故称双倒人字形。树高可定在2~2.5米之间。
这种栽培模式其优点,不仅解决了通风透光的问题,其树势一般也较稳定。亩植株数有较大增加,前期产量明显高于小冠疏层形。优果率也高于前者。此种栽培模式密度居于中等,在管理强度上略大于小冠疏层形,但劳有所值。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尝试阶段,各地仿效不多。
模式三:主干密植形 株行距栽植为1×2米或1×2.5米。亩可植250~300株左右。其树形无需培养主枝。在距地面60厘米以上围绕主干选留9~15个结果母枝,螺旋式上升。树高2米。这种栽培模式,在陕西省的三原、富平等地有采用。
该模式的优点:一是树体成形快;二是密度高、丰产早;三是通风透光、枝果磨擦少;四是优果率高。但最大的缺点是:树生长后期易形成上强下弱,二次结果枝老化后难以更新,势必对后期生产带来不便。
模式四:自由纺锤形 此种栽培模式的株行距为2×3-4米或2.5×3-4米。亩植120~150株左右。该树体是根据冬枣树的逐年生长,选留其健壮的二次枝再培养一定量的结果枝。一般成形树须配二次枝8~10个,采用边结果边造型的办法。在5~7年内将树体培养成功。枝间距40厘米左右,树高2.5米。这种栽培模式在陕西省的大荔、临渭、蒲城、泾阳等地有所采用。
自由纺锤形栽培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树体成形快;二是丰果早产量高;三是不浪费资源。缺点是:通风透光条件差一些;大量结果后枝条容易下垂,难以支撑;其次是管理不善易造成枝组紊乱,优果率下降。
模式五:自由开心形 这种栽培法树冠一般都较大,所以株行距应定为4×4米或4×5米较合适,亩植45株左右。自由开心形主干高度一般定在60~70厘米左右。树体生长中下部先选留4~5个大主枝,也可在主枝上适当配备一些侧枝,以扩大树冠求其早日立体结果。这种树体经4~6年就可形成。
自由开心形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通风透光性好;二是树势稳健;三是优果率高;四是作业方便。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前期成园慢,产量较低。
从以上几种栽培模式的表现优劣分析看,有些是前期效益反馈明显,有些具有后期优势。所以在栽培模式的选择上,各自应根据自己的管理水平、技术强弱及地域条件而定,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在冬枣栽培上取得成功,在选择好适宜自己发展模式的同时,努力提高其综合管理技术才真正是制胜之法宝。
联系电话:029-87340420
标签:冬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