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国际形势的五大变化_世界格局论文

‘95国际形势的五大变化_世界格局论文

’95国际形势五大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国际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两个50周年的隆重庆典带给全球一种欢乐而凝重的气氛。回顾50年前的那场人类浩劫,分析战争的根源,创造全球和平稳定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就在这种气氛中,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变化之一:全球大部分热点降温,缓和成为大势所趋

90年代初,两极格局崩溃引燃和助燃了世界上许多新、老热点,出现了全局范围内冷战结束和局部范围内热战升温的奇异对比。时至今日,引发上述热点的主要矛盾并未完全解决,1995年地球的某些部分仍然弥漫着硝烟。年初,闹独立的车臣人武装虽然被绝对优势的俄罗斯军队打垮,格罗尼兹的枪声却并未停止。今年六月的布城人质危机使俄罗斯大为意外,俄政局因此剧烈震荡,国家杜马甚至要求政府辞职,叶利钦总统不得不解除几个部长的职务以求平衡。饱受民族问题困扰的斯里兰卡政府在库马拉通加总统上任后与泰米尔武装的谈判终于取得进展,但不久前又传来猛虎组织进攻政府军的消息。拥有2000万人口的库尔德人没有国家,这是中东地区不安定的老问题。海湾战争后库尔德人加快了要求独立的步伐,特别是库尔德工人党拉起队伍与土耳其政府进行武装斗争,邻国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居住区则成了工人党的后方基地。土耳其政府为镇压工人党追出国界,伊拉克政府对土耳其侵犯边界视而不见,国际舆论却表示忧虑,土耳其稍一得手便不得不匆匆撤军。阿富汗战火依旧。4支游击队背后有4个民族,民族私利碰撞出的战火使这个美丽的山国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波黑战争已经打了3年半, 这是旧格局崩溃直接引发的一场战争,也是冷战后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场战争。1995年波黑战局跌宕起伏,原因是大国争夺更加激烈。这是一场国内战争双方实力对比与大国期待完全相反的战争。从内部实力对比来看,波黑塞族无疑取得了战场的胜利,并且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巩固这一胜利。然而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却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特别是美国。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克林顿总统为在大选中不失分,必须熄灭波黑战火。起初它用援助穆克联邦和“拉偏架”的方式企图改变战场力量对比,却几次未能奏效。于是北约直接出面对波黑塞族大打出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轰炸。穆克联邦则紧密配合地面进攻,终于改变了战场力量对比,塞族被迫求和。上述局部战争的原动力主要是民族分立主义。民族分立主义实际是西方倡导的“民主化”、“多元化”潮流的副产品,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几年间在全世界蔓延。

然而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基础中,民族分立潮流却并没有相应的根基。现实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民族分立不等于民族自立,更不等于民族发展。它往往不是民族的福音,而是民族的灾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民族合作,民族合作也需要学习。有些民族至少不会与他民族合作,自己内部也缺少协商合作的经验。严酷的现实将逼迫他们学会合作。1995年虽然整个世界仍不安定,格局解体引发的地震却已变为无碍大局的余震,世界上绝大多数热点都不同程度降温了:

纳一卡冲突终于走上了和平解决的道路。安哥拉血战多年的两大势力也重新回到了谈判桌前。1995年布隆迪虽然也发生了类似去年卢旺达那样的部族屠杀,规模和范围却得到了控制。如果说1994年的柬埔寨青鸟不传和平信,那么今年终于出现了和平的曙光。自1993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以来,巴、以双方的矛盾、摩擦乃至冲突不断发展。双方极端分子挑起的血腥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调停人美国似乎也受到了牵连,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继去年纽约国际贸易中心爆炸之后又发生俄城大爆炸,然而中东和平进程却没有因此中断。今年8月, 第二阶段巴勒斯坦自治终于得以实行。混乱不堪的阿富汗战局也有亮点:塔利班学生军年初时异军突起,一举击溃有阿富汗最大的民族作后盾的不可一世的希蒂马克亚尔,并对阿巴尼政府军发动攻势。此后功势虽受挫,但调整一段时间后又掀风暴,似有统一全国之势。塔利班有大国背景。但其反腐败的口号是真诚的,因而不乏民众支持。也许塔利班能成为阿富汗和平统一的希望?阿富汗太需要和平了。刚刚开始的波黑和平进程虽然是北约飞机炸出来的,隐藏着新的危机,但由于战争双方特别是塞族已筋疲力尽,新危机爆发为新战争不会是近期的现实。

总之1995年是全球战乱减缓、稳定趋势加强的一年。这一现象的背景是90年代初以来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已经基本结束,新格局的轮廓已清晰可见。

变化之二:美国在国际经济力的竞争中再次领先,一超多强格局已经清晰可见

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并没有如同80年代人们议论的那样不断衰落而是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人们低估了美国自我调整应变的能力。美国企业近年来经历了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变革,近10年间数千万美国人因经济结构变革而更换了工作。克林顿上台后继续大规模裁减军备,放弃了耗资巨大的星球大战计划。克林顿还把削减政府财政赤字、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技术产业作为其复兴美国经济计划的核心,在推动亚太经济合作、完成关贸总协定谈判、落实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行经济外交,从而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因此,从1994年起,美国在世界经济力的竞争中再次领先。制成品第一的宝座也已夺回,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已经比较突出。几年来美国经济增长较快,且发展前景看好。

相比之下,欧、日经济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股市暴跌,资本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结果元气大伤, 平成萧条随之而来,并且延续了43个月,成为战后时间最长的萧条。过去30年,日本靠开发美欧发明的电视机、录相机、芯片、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获得巨大成功,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之后再难以靠模仿和开发他国的科研成果前进。由此,日本经济和日本政治一样正面临较大的调整。前些年日本经济对美国经济形成咄咄逼人的追赶之势,世界舆论甚至认为日本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直至超过美国。现在看来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退一步说,即使日本经济发展超过美国,其综合国力也难与美国相提并论。且不说国土和资源的局限,日本文化的偏狭使日本走向政治大国之路十分坎坷,今年它又错过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在二战胜利50周年之际深刻反省战争罪行,取信全世界。日本社会党虽然早有此意,奈何国内右翼势力强大,拟好的决议通过时被改得面目全非。日本的强硬态度并没有为它赢得什么荣誉,反而使它在全世界面前丢分。

西欧在旧格局解体后遇到了民族分立思潮的干扰,马约受阻,走向联合的步履艰难,各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欧洲联盟的火车头德国由于统一后消化东德经济而付出巨大代价,目前刚刚走出困境,无力他顾。德国统一后如日中天的前景使英法担心欧洲力量失衡,欧盟内矛盾增加,各国很难用一个声音说话。从经济上看,欧盟已经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巨人,从政治上看还只是一个个国家。

由此看来,在美欧日的较量中,美国人先胜一筹,保住了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人的经济力加上其军事力和政治影响力,使其无疑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

再看世界上另外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俄罗斯早已从超级大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由超级大国变成一般大国。中国由于近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名符其实地跨进了世界大国的行列。一个超级大国加上欧、日、俄、中四强,构成当今世界政治新格局。

变化之三:大国摩擦成为新格局的首要特征

美国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一统天下,独霸全球。世界形势毕竟与以往不同了。美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并非是美国人认为的“领导地位”,而是第一协调者地位。领导可以要求别人服从,协调者却没有这个权力。只能说服,不能压服。特别是美国和四强的关系。强制压服只能适得其反。美国人似乎并不完全明白自己地位的变化,近年来仍旧以领导人自居,向他国发号施令,以势压人,结果屡屡碰壁。例如美国索马里受挫和美日贸易谈判受阻。当美国稍稍清醒以调停者出现时,情景就大不相同,如中东和平进程终于实现。可惜美国的角色意识常常发生问题,因而近年来美国和世界大国之间的摩擦也就成为国际政治的一大景观。如果说冷战以大国对立为特征,那么新格局的特征是大国摩擦。

美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摩擦,于西方是贸易摩擦,于东方主要是国家利益摩擦,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摩擦夹杂其中。

美日贸易摩擦今年成为国际关系中颇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与两国以往的贸易摩擦不同,这一次美国施压,日本不肯轻易让步。美国声称要动用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大规模全面制裁, 日本则上诉新成立的国际贸易组织,说美国人破坏了贸易自由原则。美国认为自己是“为世界打开日本的大门”,指责日本经济结构存在着封闭性和排他性。日本人反唇相讥,要美国人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场贸易战虽然因双方在最后的关头达成妥协而得以避免,但美日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却并没有消除。这深层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和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碰撞。基于这一原因,美日在其他领域发生新的贸易战是必然的。

美中关系的变化是今年国际关系中另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两国从年初的知识产权争执到年中由于李登辉访问美国而引起的争吵,美中关系跌至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冷战后美中双方都经历了对外政策调整时期,中美关系的总趋势是走向成熟的双边关系,其利益基础已经由对付共同战略威胁的战略利益转变为双边利益,因此双方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不再受战略利益的约束而尖锐起来。对于两个意识形态相反、文化差异极大、经济体制不同的大国来说,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问题在于美国在对华关系中表现出以实力压人的霸气,甚至打出“台湾牌”逼中国就范。殊不知这样以来恰恰触犯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中国当然不能让步。美国打“台湾牌”事与愿违,只好主动与中国修复关系。中美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求,这毕竟是美中关系的主要方面。

从全局来看,“大国摩擦”代替“大国对抗”,毕竟是历史的进步。大国摩擦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关系调整,通过摩擦,大国将在新格局下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变化之四:发展中国家进入新的成长期

两极格局解体后,发展中国家先后进行了经济结构和政策调整,经济状况开始好转。1992~1994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 %,1994年达5.5%,成为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最好的一年。 有关专家认为,发展中国家近三年的经济增长势头已接近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高速增长期的增长速度,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期已经到来。

分地区来看,东亚雄风犹在,以年增长率7.8 %的速度继续居世界之首。南亚保持4%~4.5%的中速增长。拉美的年增长率稳定在3%。 由此可见,整个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正迎来一个新时代。

发展中国家经济好转无疑是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推动,但各国经济调整和改革取得了成效是主要原因。拉美国家的改革从80年代中就开始了,各国均改变了实行多年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代之以适合自己国家特点的发展战略。如今困扰拉美国家多年的债务危机已经过去,拉美的巨额债务有所减轻,偿还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外资大量涌入拉美,经济形势看好。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也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了其经济管理体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持了经济增长势头。南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也迈开了经济改革的步伐,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隐忧。从墨西哥比索危机到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都提醒发展中国家要正视自身弱点,开放国门要稳妥,发展速度不能盲目,基本建设质量要保证,反腐败措施要跟上。切不可只顾发展而忽略了其他的方方面面。

发展中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国际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必将对今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变化之五:地缘经济学取代地缘政治学,“经济第一”的世纪已经来临

经济一向是各国综合国力的主要基础,然而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基础的作用更加突出。两极格局解体结束了一个时代:大国武力争霸的时代。两极格局解体开创了一个时代:大国倚仗自己的经济金融贸易优势抢战世界市场,从而保持自己强权地位的时代。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这种转变,适应这一转变的理论“地缘经济学”已经诞生。

长期以来,西方大国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地缘政治学。这一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期,认为国家如同一切生物机体一样具有生物属性,其活动和兴衰取决于它所占空间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小,因而国家的发展要求自发地向外扩展空间。这一理论适应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需要,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理论根据。

两极格局解体后,用武力称霸世界显然已经行不通。西方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认为,必须用地缘经济学取代地缘政治学,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系角度来处理国际关系。旧格局下强烈的武器是武力威慑,新格局下强国的武器则是经济制裁。因此两极格局时美国必须保持足以称霸全球的武力,新格局下则必须大大收缩军备,以便加强经济力量抢占更多的世界市场。

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虽都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却也是主导全球发展的理论。当今世界仍然是强权的世界,经济力不平等,其他方面的平等也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对地缘经济学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进行认真研究。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莫测,未来世纪必定是经济第一的世纪。各国谋求自身利益时将首先谋求经济利益,世界舞台的角逐将主要是经济角逐,发展经济将是整个世界的最强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继续保持快速经济发展,才能在地缘经济中取得较为有利的位置。

标签:;  ;  ;  

‘95国际形势的五大变化_世界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