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两种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引流管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正确标准的引流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结论:维持有效的引流、严格控制引流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以及细致认真的临床观察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引流管 置管目的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33-01
神经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等。要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严密观察病情,善于将引流情况与患者整体病情联系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到引流管护理安全而有效,先分析如下。
1 脑室引流管
1.1主要目的:
(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2)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3)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症状。
1.2护理:
(1)取平卧位或头部抬高15—30度,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2)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5—15mmHg,儿童3—7mmHg,婴幼儿2—6mmHg[1],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速度过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
(3)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辅料包裹。
(4)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
(5)无菌引流瓶应定时更换,并记录颜色、性质及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通常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渐至透明。
(6)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7)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则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混悬有絮状物样,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7-10d[2]。
(8)拔管前一日,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应注意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一旦发现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妥善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2.1硬膜外引流管 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常置入内径为3—4mm[3]的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负压引流器。当引流量<50ml,术后1—2天可拔出引流管。当引流液性质为血性脑脊液时,不可外接负压吸引器,应接普通无菌引流袋。否则会导致脑脊液引流过度,速度过快,患者会产生低颅压,严重者会产生脑疝。此时护理方面应等同于脑室引流管护理。
2.2硬膜下引流管 通常应用于硬膜下血肿出现,颅内压增高行手术治疗时。一般包括钻孔引流和开颅包膜切除及血肿清除。术后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一般2—3天拔管。
3 小结
3.1护理人员应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隙的解剖结构,各腔隙引流液性质和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3.2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护士应学会整体护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来判断病情变化。
3.3留置引流管原则为保持正常颅内压。根据此原则来选择引流装置如负压引流器或引流袋;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量。
3.4结合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进行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诉头痛,要学会鉴别原因。是术后伤口疼痛还是低颅压性头通。此外应结合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意识变化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陈红琴 朱继先 实用ICU护理手册. 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3周良辅 蒋红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
论文作者:李朝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
标签:脑室论文; 脑脊液论文; 颅内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硬膜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