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治疗中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前路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分别给予前路传统手术治疗、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方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伤口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8.00%(2/25)低于对照组44.00%(11/25),且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治疗中,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以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可起到有效作用,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腔镜;前路传统手术;效果
胸腰椎爆裂骨折传统治疗中,主要强调以前路手术方式为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需注意的是该方法应用下存在术中出血过多、创伤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相比之下,以腔镜进行辅助治疗,借助其微创技术,可使传统前路手术的缺陷得以弥补。本次研究将就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做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0例,男32例,年龄26~42岁,平均(35.6±2.8)岁,入院诊断均为记住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脏器疾病、骨质疏松、延迟脊柱手术情况。将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与症状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前路手术,具体治疗要求:①T12~L2节段骨折,主要以胸膜外腹膜后方式为主,取右侧卧位,于左侧腰肋部切15~20cm切口,肌层切开后将第12肋去除,将后腹膜推开后使膈肌脚切断,使伤椎显露,做好肋横突关节松解后,将第11肋牵开,完成伤椎结扎、节段血管结扎操作;②T11节段处理,主要以开胸手术方式为主,将第10肋部分后肋去除后,对壁胸膜切开,完成伤椎结扎、节段血管结扎操作。完成所有操作后,需将椎体螺钉植入做固定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通过腔镜辅助完成手术过程,具体操作:①T12~L2节段骨折,仍以胸膜外腹膜后方式为主,操作中需通过胸腔镜观察,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使腹横肌、腹内斜肌分离,直至腹膜后间隙完全显露后,将牵开器置于切口中,于小切口处做切口,一般1cm较为适宜,将套管插入使腔镜通道固定,在此基础上使膈肌脚切开,通过双向宽拉钩维持工作通道,结扎伤椎、节段血管;②对于T11骨折,主要以经胸手术方式为主,腔镜辅助下主要强调借助胸腔镜光源,根据投影结果操作,完成手术过程[1]。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观察,包括髂腹股沟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髂腹下神经损伤、动力性肠梗阻等。另外,利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对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情况比较,评价指标为:①A级,损伤平面下无深浅感觉;②B级,深浅感觉完全消失,仅有骶区感觉;③C级,部分肌肉有运动功能;④D级,肌肉运动功能不全,可借助拐杖行走;⑤E级,有明显深浅感觉与病理反射以及良好肌肉功能。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伤口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患者治疗中,前路手术方式应用较为常见。从该手术方法应用优势看,主要表现为可直接将致压物清除,防止术中因充血或水肿状态而使患者神经组织受到损伤,且无需考虑后柱结构被破坏问题。同时,前路减压下,通过支撑植骨方式可避免植骨置于负重区,与生物力学原则吻合。加之前路内固定方法的应用,对脊柱节段稳定性的增加效果明显,有助于骨融合[3]。为解决前路传统手术的弊端,实际治疗中便可考虑引入微创技术,借助腔镜观察,使整个手术操作可操作性提高,且弥补前路手术中创伤大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不足。本文在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腔镜辅助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腔镜辅助治疗下进行小切口手术操作,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治疗中,腔镜辅助治疗、前路手术治疗方法比较,腔镜辅助治疗下更有助于并发症的控制,且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海永,宋利群,张斌,等.前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9):914-917.
[2]陈立福.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方式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8):140.
[3]高兵.腔镜辅助及小切口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
论文作者:满益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手术论文; 前路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脊椎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