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比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采取外固定架固定、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等不同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对我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纳入诊治的99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法进行随机分组,将采取带锁髓内钉患者作为A组,将采取外固定架固定患者作为B组,将采取动力加压钢板患者作为C组,比较三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研究显示,A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96.97%高于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78.78%、C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75.75%,C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C组,B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高于A组、C组,P<0.05,统计学差异对比显著存在。结论:将带锁髓内钉、外固定架固定、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应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带锁髓内钉更具优势。
【关键词】不同植入物内固定;股骨干骨折;骨不连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248-01
骨不连是是骨折之后长时间不能愈合的现象,骨组织自身修复能力比较强大,骨折患者治疗之后基本上都能够自行愈合,但也有骨折患者不愈合现象发生。骨不连占据骨折5%的发生率[1],骨不连可能导致骨折位置发生持续活动合并剧烈疼痛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现报道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纳入诊治的99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99例样本均选自道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纳入诊治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以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法对患者予以分组,A组纳入33例,男女比15:18,年龄选取在20~70岁间,中位年龄(45.21±3.11)岁;B组纳入33例,男女比16:17,年龄选取在21~71岁间,中位年龄(46.54±2.54)岁;C组纳入33例,男女比17:16,年龄选取在22~72岁间,中位年龄(46.87±2.87)岁。验证三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基础信息,P>0.05,统计学不显示对比差异。
1.2 方法
将带锁髓内钉应用于A组患者中,成功麻醉之后选取患者仰卧位姿势,于患者大腿外侧大约15cm位置行一切口,将阔筋膜、股外侧肌进行逐层剥离,直到将病变部位充分暴露,将骨不连骨膜后剥离对骨不连端进行修复,形成梯形截面以及横断面,通过骨刀将硬化骨质凿除,采取扩髓器予以扩髓处理,于大转子顶点位置进行进针,将髂骨块植入骨不连端,复位后固定髓内钉,依据上、下顺序对锁钉安装以及固定,最后将切口逐层关闭[2]。
将外固定架固定应用于B组患者中,成功麻醉之后首先对股骨干骨折端进行处理,顺着原切口刺入骨折端,将内固定取出之后,探查骨折线基本情况,通过摆据开窗处理股骨干前外侧,将堵塞的骨髓腔硬化骨组织以及纤维瘢痕组织进行彻底清除,不需要处理对侧,之后植骨处理髂骨,将骨折端进行复位修复。
将动力加压钢板应用于C组患者中,存在与A组相似的骨不连骨膜剥离相关操作,在病变张力侧置入钢板,选择长度适合的动力加压钢板,之后将皮质骨螺钉合理置入,至少在上下端置入4枚皮质骨螺钉,与患者体重结合之后,对螺钉以及螺钉数进行合理选择,给予患者植骨以及加压螺旋操作。
术后对三组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实施负压引流,于48~72小时之后进行拔除,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处理,此外,对于C组患者合理进行针道护理,提升被动锻炼力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A组、B组、C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中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录入处理本院诊治的99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所有资资料,对A组、B组、C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对A组、B组、C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对比显著存在。
2.结果
2.1 比较验证A组、B组、C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
研究显示,A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96.97%对比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78.78%、C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计算值75.75%,t分别为5.1207/6.3041,P<0.05,统计学差异对比显著存在。见表。
2.2 比较验证A组、B组、C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各项指标
C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C组,t分别为53.5447、836052,74.5447、92.2312,P<0.05,统计学差异对比显著存在。B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对比A组、C组,t分别为167.3254、181.1361,34.9311、56.8525,P<0.05,统计学差异对比显著存在。
综合以上结论,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将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最为显著的作用,值得广泛应用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向宇.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56-57.
[2]付洪龙,刘显翠,陶风海,等.对比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3):6855-6856.
论文作者:唐德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有效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切口论文; 钢板论文; 手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