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激趣艺术论文_刘馨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激趣艺术论文_刘馨

刘馨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沽河街道中心小学 26661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见,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和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新颖、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建立平等、尊重、健康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爱”,真正爱我们的学生,体现在了解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并适时地赏识他们、宽容他们。能做到这些,我相信没有哪个学生会不喜欢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在于此吧。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我都是很积极地乐观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也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从不用说教的形式,而是采用循循善诱、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课堂中的一些毛病或者是错误,我从不侮辱、恶言伤害学生,但却不纵容。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让他们明辨是非,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从不拿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这个成长的“标准”是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所有同学眼中的“榜样”,这样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引起他们的关注。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教学的内容,所设计的学习背景和景象,或为学习活动所创设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具有情绪的感染性,情感的催化性,最终达到兴趣的激发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常常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来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欣赏、历史事件、自然风光、故事引入等作为导入主题的情景,或者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并恰当利用多媒体、网络手段达到最大程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人入胜,激发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曲时,我没有一上来就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而是对学生说:“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本童话故事书,这里面讲了好多好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有《拇指姑娘》《白雪公主》……还有一篇《小红帽》的故事,它主要讲述的是小红帽在给外婆送点心的路上发生的故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看看怎么回事吗?”学生齐声回答:“想!”学生俨然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在学唱这首歌时,学生完全沉浸在了小红帽的音乐故事中,这就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条件。

三、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开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具体包括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而且,面对年级较小、以游戏为乐的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既符合小学生天生爱玩爱动的特征,又实现了愉快教学,从而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音乐教材内容中去。

比如,在学习歌曲《捉迷藏》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在上课之前,大家一起猜个谜语吧,这个谜语的谜底这节课要与我们一起玩躲猫猫哦,它们究竟是谁呢?下面就让我们猜一猜,‘××藏在花丛中,××藏在草帽下,××躲入谷堆堆,××缩进棉被被’。”学生的表现显得异常活跃,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口里还喊着:“我我我,老师我知道!”等学生回答正确以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这样,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利用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音乐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度。所以,在音乐课堂内外,都应给予学生亲身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歌唱课《青春舞曲》的教学中,在学唱歌曲后,我设计了一个创编歌词的环节。以“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为主题,小组合作共同创编歌词,然后展示。在每组展示的过程中,所有的同学积极性都很高涨,积极踊跃。在表演的过程中脸上都洋溢了喜悦、自信和进取。在所有小组都展示完,师生共同评选出“最具创新奖”“优秀表演奖”和“最佳合作奖”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快乐与成功,学生们的兴趣很自然地被激发起来,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运用“激趣”这一教学艺术,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所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趣味盎然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达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论文作者:刘馨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激趣艺术论文_刘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