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论文_李南 胡鸿燕 温暖

济南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25001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例依据数表随机分组理念划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术中介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行术中介入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脂水平,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冠心病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采取冠脉支架置入手术,该手术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以及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1]。但要想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在手术中如何开展全方位有效的介入干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收治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行术中介入护理,发现效果良好,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1.7±5.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0.4)年。依据数表随机分组理念划分为两组,均42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研究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实行术中介入护理干预:连接好压力监测器和心电监护仪,连接三通,构建静脉通道,安抚患者,给与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及焦虑心情,指导患者正确呼吸。一方面,在置入支架的过程中,下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均往往易合并心律失常,加上手术中导丝导管操作不当还能导致冠状动脉开口嵌顿,进而容易造成心律失常,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好术中心电及生命体征监测。一旦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减慢时,应立即加快输液速度,可给予吸氧、阿托品0.5mg~1mg静脉推注,血压下降时,可给予多巴胺100-200mg溶入0.9%氯化钠溶液50mL静脉泵入 [2]如果患者心率未恢复正常,往往需要进行临时起搏,如果患者无心力衰竭症状,则可及时行快速补液。②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可会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同时,患者的疼痛、心慌、呕吐以及频繁出汗等症状同样会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而需要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密切监测,医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上述症状,同时每隔15min测量一次血压,尤其要对患者的低血压状态进行有效识别,进而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③积极预防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在围手术期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抗凝,术前可给予波立维300mg嚼服,术中鞘管内注入硝酸甘油200μg、肝素3000U、(维拉帕米2.5mg)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临床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方式统计,层级划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层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s)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42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8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42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9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5.7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疾病,疾病往往会伴随患者终身,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痛苦。随着当前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要想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开展针对性的介入手术护理配合及心理护理同样非常重要[4]。

针对性的介入护理干预能够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观察及病情及症状的变化,对于手术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5]。在介入手术进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患者可能并发的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问题 [6]。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必要通过借助相关药品与器械来及时缓解或消除,而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则应当注重有效缓解患者的心慌、呕吐以及出汗等症状,并且当有低血压征兆的时候,需要及时通过一系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开展术中介入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可大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脂水平,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婉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45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07):236-237.

[2]刘学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磺达肝癸钠及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对比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1):109-112.

[3]禚波.介入专科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4):4-6.

[4]马惠贤.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全程介入护理60例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07-208.

[5]乔彬,孔岩,房玲.1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卫生产业,2012,9(07):57.

[6]温素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09):84-85.

论文作者:李南 胡鸿燕 温暖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论文_李南 胡鸿燕 温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