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医院 73005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检验科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样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血液自动分析仪检测显示正常的105份血液样本为对照组,自动分析仪检测显示异常的130份血液样本为观察组,两组样本均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及细胞形态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35份血液样本正常,假阳性率为26.9%(35/130),对照组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8份血液样本异常,假阴性率为7.6%(8/105),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12份血液样本异常,异常率为11.4%(12/105)。对照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细胞形态检查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缺陷和不足作重要补充。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血常规;临床价值
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自动化检测仪器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各种自动化检测仪器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是最为常用的筛检仪器,该检测仪器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强等众多优点,随着血液自动分析仪检测功能的不断完善,该分析仪检测内容已扩展至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血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测功能的扩展更加推进了自动检测仪器的临床应用,这也最终导致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逐渐被忽视,虽然自动检测设备可大大降低检验科室的工作量,但自动检测仪器无法有效鉴别血液细胞形态和细胞的内部结构[1],如化脓性感染、传染病等造成的血液系统损伤,自动分析检测仪无法发现血细胞异常,因此极易导致误诊、漏诊,这不仅会延误临床治疗和患者病情,而且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作为自动分析检测仪的重要补充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收集的235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男143例,女92例,年龄在28-79岁之间,根据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常规检查结果将235份血液样本分为两组,其中血液自动分析仪检测显示正常的105份血液样本为对照组,男64例,女41例,平均年龄(41.5±2.6)岁,临床收治科室中呼吸内科23份,消化内科27例,心血管内科36份,妇产科11份,其他8份,自动分析仪检测显示异常的130份血液样本为观察组,男79例,女51例,平均年龄(40.3±2.9)岁,临床收治科室中呼吸内科29份,消化内科33例,心血管内科42份,妇产科16份,其他科室10份,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235份血液样本均采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细胞形态检查,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显示105份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正常,130份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异常,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内容包括红细胞数量、嗜碱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前采用瑞氏染液对样本进行制片和染色,在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对100个有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检查,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2]。
1.3统计学方法 临床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数据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130份血液样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35份血液样本正常,假阳性率为26.9%(35/130),对照组105例血液样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8份血液样本异常,假阴性率为7.6%(8/105),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12份血液样本异常,异常率为11.4%(12/105)。对照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照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共计105分血液样本,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8份血液样本异常,假阴性率为7.6%(8/105),异常情况包括白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及血小板数量异常,具体见表1。
3 讨论
自动检测设备可显著提高检验工作效率,而且其检测结果具有误差小、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众多优点,当前医院普遍使用的三分类检测仪,其检测依据大多是根据白细胞体积大小进行分类,因此其检测功能明显不足,对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无法有效识别,甚至无法识别白细胞和成簇血小板之间的区别,对于幼稚细胞、原始细胞更是无法识别,在此背景下五分类自动检测仪被研发应用于临床检验中,五分类检测仪弥补了上述不足和缺陷,对于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等血液细胞可进行大致分布统计,但对于幼稚细胞、原始细胞等同样无法有效识别,更是无法观察细胞核形态、胞浆着色性及内部结构[3],而这些信息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传统细胞形态学检查就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细胞形态检查虽然检测速度慢、操作繁琐,检测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但其可直观鉴别各类血液细胞的形态,尤其是细胞形态发生异常改变时,能通过形态改变对临床诊断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参考,是自动检测设备最为有效的补充[4],具有自动检测设备无法替代的检测手段。
自动检测设备的不足和缺陷主要是无法识别异常形态细胞,如白细胞形态异常改变的原因包括化脓性感染、严重传染病、肿瘤放化疗或中毒等,这些疾病会损伤患者造血系统,最终导致患者白细胞形态改变,但自动分析仪无法检测到白细胞的形态改变,最终导致漏诊和误诊。临床中急性感染不仅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急剧增加,而且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或左移,自动检测分析设备无法识别这种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改变,单纯根据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无法快速判断疾病类型[5]。临床中某些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大片成簇,自动检测设备无法识别血小板的这种形态改变,实际检测过程中会误认为是白细胞,某些贫血疾病中,红细胞不仅会发生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出现Cabot环、Jolly小体、靶形红细胞等形态改变,而这些形态改变自动检测设备同样无法识别,如果临床检验完全依靠自动检测设备,就可能会遗漏重要的临床检验参数。自动检测设备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是无法识别异常血小板,临床中很多疾病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但血小板的形态则发生了重要改变,罗玉荣等研究发现[6],某些出血体征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少量增加或是未增加,但其血细胞涂片检查则可见血小板大小不均匀,且出现胞质染色不明显,这些形态变化均可通过传统的形态学检查观察到,而且李妮研究发现[7],血小板自身体积存在较大差异,某些巨大血小板体积与红细胞无明显差异,这就导致自动检测设备无法准确计数血小板数量,极易导致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误诊和漏诊,传统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作为检测设备一个质量控制措施,校正设备计数中存在的误差,因此,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相关疾病的诊断中,辅助以相应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8]。
自动检测设备除了无法有效诊断与细胞形态有关的疾病外,还无法正确诊断微丝蚴、疟原虫等特殊疾病,这些疾病必须经过血细胞形态检查才能做出准确诊断,单纯依靠自动检测设备无法单独完成。虽然其无法完全替代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临床中仅可作为一种过筛性检查,但自动检测设备所带来的便利性、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应以自动检测手段为主,辅助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弥补自动检测设备某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9]。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自动检测设备检查正常的105份样本中,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有8份样本假阴性,但两种检验方法联合应用后,发现异常血液样本高达12份,联合应用两种检验方法能明显提高检验的准确性,降低临床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综上所述,自动检测设备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血细胞形态检查,两者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不同层次需求,在提高临床检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临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两者联合应用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文金谦.血常规检测中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6):760-761.
[2]杨茂.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509-510.
[3]刘秋月.血液分析仪各细胞参数与形态学检查联合应用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89-190.
[4]陈秀华.血液病进行血液形态学检验、骨髓活检、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查特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32):168
[5]张静.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外医疗,2015,(03):185-186
[6]罗玉荣.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7):100-101.
[7]李妮.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的意义[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2):208-209.
[8]张昌武.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9-10.
[9]马玲,刘继维.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临床价值[J].大家健康,2016,10(21):45-46.
论文作者:王旭东1,鲁彦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血液论文; 形态学论文; 细胞论文; 样本论文; 形态论文; 血小板论文; 异常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