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区域论文,体育论文,旅游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09)02-0010-03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交往和经济合作有着悠久历史和渊源。旅游业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三个阶段后,各地区间的旅游竞争已开始进入区域竞争阶段。体育旅游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新兴产业,虽然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但区域体育旅游资源一体化进程缓慢,合作层面不深,合作规划“有纲无实”。研究资源一体化,对加快长三角的合作进程,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1 体育旅游资源一体化的内涵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提出“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经济学家历次·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他认为“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按照性质,一体化可分为联邦一体化、功能一体化和新功能一体化;按照范畴,可分为国家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和国际一体化。国内学者往往引用国际经济学的观点,将一体化定义为消除国家或区域间贸易壁垒和贸易障碍的一个过程。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的理解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长三角区域为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过度浪费和场馆闲置等一系列问题,建立统一管辖政府,对开发过程中的体制、宣传、资源整合、交通、消费、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以达到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效果,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这一系列过程。
2 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资源一体化的现状
选取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扬州等地的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进行实地调研。调查中共发放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各6份问卷,回收1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2份,有效率为100%。随着长三角市场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人才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以及形态一体化战略的逐步实施,旅游一体化也将出台。旅游一体化推出了无障碍活动,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及共享。体育旅游资源一体化能提升长三角的整体形象,能增加市场的竞争力,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在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长三角地区只有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建立有效的“一体化”合作机制,才能实现长三角旅游的共赢共荣。通过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前景的调查,有33.3%的管理人员认为体育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潜力巨大;66.7%的管理人员认为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前景较好。实现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体化,能拉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的整体增长,提高体育旅游的整体竞争力,凸显区域竞争优势。
表1所示,旅游部门管理人员对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查分析认为,首先应实现长三角体育旅游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走体育旅游与文化和谐发展的道路,突出文化底蕴;其次应该实现体育旅游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在前两个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健全管理体系和突出地方特色。
调查得知,长三角体育部门管理人员对体育旅游的爱好程度非常高,有33.3%的管理人员表示非常喜欢体育旅游,66.7%的管理人员表示喜欢体育旅游。这说明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发展应从大的宏观角度考虑,努力打造体育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体育旅游的竞争力。
3 长三角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体系不健全,区域体育旅游一体化急需设立。长三角体育旅游产业带有浓烈的政府行为色彩,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科学规划。当下,体育旅游还局限在各地区间的无序开发,未形成统一的联合管理部门,限制了体育旅游市场的成熟,导致盲目开发、无序竞争的局面。(2)资源信息不详,限制了加快体育旅游开发的步伐。长三角体育旅游资源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普查和评价,对资源总体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环境、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都还有一个科学的统计分析,不得进行综合评估,难为合理开发资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3)专业性太强,内容结构单一,缺乏吸引力。缺乏像体育产品博览会等专业性很强的专项旅游产品,限制了大众游客的介入,没有专门的人员讲解,很难引起游客兴趣。博览会开展期间,内容局限在产品的展销,群众消费性、娱乐性的项目严重缺乏,导致大众游客不足,市场前景渺茫,经济收入不高。(4)体育旅游支柱企业、主题旅行社、专门人才缺乏。长三角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团和专门体育旅游组织机构的旅行社。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严重缺少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现已成为制约长三角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4 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一体的研究构想
4.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长三角体育旅游圈的观念
构建体育旅游圈,除打造知名品牌(如“环太湖体育圈”)外,应加强国内、国外体育旅游的促销宣传活动,构建体育旅游消费观念。旅游部门可以以“同游苏浙沪”为主题,推出体育旅游项目,共同策划体育旅游活动,加强连接本地区客源发生地的交通网络建设;利用上海众多的海外机构建立体育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国内旅游交易会上设立长三角体育旅游舞台,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积极与各电视台合作,拍摄及播出大量短小精悍的“长三角”体育旅游专题片,提升体育旅游总体形象。也可互派团组参加区域内各种形式的体育旅游交易会、旅游论坛、旅游节庆等活动,相互交流经验,推动客源互换,实现资源共享。
4.2 发挥政府功能,实现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一体化
长三角体育旅游一体化应组建统一的政府部门,共商长远发展蓝图,规划区域旅游开发,协商解决重大问题,衔接各地区体育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上的重大举措;建立一套完善的区域联合鼓励政策、支持区域联合保障措施及有关导向政策。对现有旅游集散中心进行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对旅游集散中心的体育旅游项目和路线进行一体化设计,相互开放市场,允许相互竞争,对跨区域旅游线路发展中遇到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协商。在统一的政府合作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体育旅游产权交易市场,组建若干长三角专题体育旅游产品联合体,组建民间或半官方的体育旅游产品联合发展协会,对产品联合发展中的利益冲突、相关矛盾、利益分配、产品设计与项目建设进行协商与管理,可成立长三角水乡古镇体育旅游发展协会,长三角环太湖体育旅游发展协会等。
4.3 加强制度保障,实现法律法规一体化
制定有利于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充裕的民间资金和外资优势,尽快制定有利于体育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融资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制定区域体育旅游合作发展规划,制定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管理条例;实现体育旅游导游考试制度,从旅游基础知识作体育技能、保护,使其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做到持证上岗,确保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胁。同时完善监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旅游环境,维护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行业的信誉。
4.4 打造体育旅游文化品牌,构建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圈
为保证体育旅游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长三角政府部门应建立体育旅游文化圈联席会议制度,确定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发展方向。制定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发展目标,拟定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发展规划,组织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探讨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发展模式和举措,研究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市场的特点和培育方式,促进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互补,形成合力开展“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发展论坛”,推动长三角体育旅游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4.5 整合资源要素,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共享”的一体化
长三角区可利用不同城市的体育资源特色,实现联合开发、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上海为国际大都市,具有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吸引海外游客的资本,可将大型赛事分散到其他各地作为赛事的分赛场,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的旅游部门可合作推出一票畅游长三角的活动,使海外游客能够在观看赛事之余到各地景点旅游,实现游客资源的共享。体育旅游产品的生产可以综合考虑各市的交通、资源、生产水平等因素,进行联合生产开发,借助已形成的名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对户外体育旅游装备、体育比赛器材、体育运动设施等项目重点发展、深度开发;在营销上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建立体育旅游购物窗口或租赁品批发市场,在其他各市建立购物连锁超市,实现集中零售;借助体育用品博览会、展览会、体育旅游博览会和上海市博会的效应,实现体育旅游产品的展销。
4.6 打造旅游金三角,实现交通、旅游、消费“一卡通”,构建跨省市无障碍旅游区
交通接轨对于长三角体育旅游一体化具有先导意义,是其一体化最直接的突破口。现长三角16个会员城市中,有14个都有自己的交通卡系统,部门交通卡还实现了与外地城市的互通。按照2004年长三角旅游集散中心合作协议,3年内,长三角16个城市将各建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旅游联动体系,达到真正意义上“一票到底”的旅游服务。2004年底,江苏已由无锡、扬州、镇江、南京、江阴、苏州6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共同建成“江苏省旅游集散中心协作联盟”,向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结算迈出了实质一步。长三角地区积极推出在公益性的体育场馆建立体育健身电子信息管理平台,逐步推出体育健身“一卡通”,长三角区域还可推出体育旅游景点、体育旅游项目、体育旅游会展等方面门票及消费内容的一卡通策略,让游客一卡在手,尽情参与体育运动、尽享体育消费的快乐。
4.7 构建长三角和谐社会,谋求基础设备和环境保护
和谐统一的政府部门应将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作为整体目标和长远规划,加强对体育旅游发展中各要素、各部门的协调作用,根据区域的经济实力、产业水平和旅游容量,打破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实现区域资源和游客的共享。加强对旅游管理者、旅游从业人员、经营者的宣传教育,明确职责科学保护环境,合理开发,长远规划。加强对旅客宣传教育,引导文明旅游,生态旅游,保护基础设施和环境。资源开发坚持科学评价、科学规划、科学论证,防止“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的建设和“乱分地、乱选址、乱建造”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长三角地区应加强区域合作和自然环境保护,建立区域资源保护委员会,加强水域执法力量,成立统一的海上执法队伍,改变海上执法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状,协调开展对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