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中小学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广大中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优良品德素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我国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同行。
一、道德的涵义、主要内容、作用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永恒”的道德是不存在的,道德就其本身的涵义而言,是指社会认可的并以一定的社会力量保证实施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等。它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它比较直接地反映着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并使这些关系更全面更细致地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之中。在不同的社会里,道德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合作经济、外方独资经济等为补充的经济基础上,继承了人类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尊师敬长、爱护幼小;孝敬父母、抚育子女;待人礼貌、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爱护公共秩序;尊纪守法;艰苦奋斗,艰苦朴素,勤学上进,不耻下问;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等等。
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约束作用。如果某人或某个集团违反了道德所确定的行为规范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等社会力量的谴责,也会受到国家的干预,使之受到必要的惩罚,从而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二,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确定了人们在道德领域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可行为,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不可以行为,从而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第三、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向导作用,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轨迹路线,要求人们按着规范的要求去行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国家和社会予以表彰、奖励,否则,予以谴责,直至采取措施处理,从而保证规范的实施,也为人们的行为指明了方向。
二、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和应遵守的原则
在我国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素质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依据:我国中小学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道德的论述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确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分析和解决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第二、科学依据: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科学依据,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生理规律,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小学要重在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第三、政策依据: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政策,如党中央在《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的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并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第四,法规依据: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国家有关法规赋于给学校的权力,也是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应尽的法定义务。a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宪法还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规定为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原则性的法律依据。b 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有关道德教育的规定,为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法律尺度。c 国家教委制定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规章为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行为依据。
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主要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第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道德问题的论述结合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第二、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以正面人物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反面人物实例,教育学生分清善和恶、美和丑、假和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作一个高尚的人。第三、坚持普遍要求与个别教育结合的原则。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确定的内容对全体学生提出共同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道德素质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道德素质欠缺方面得以加强修养,从而提高其整体的道德素质。第四,坚持道德观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的原则。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用一切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否则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就是失败的。
三、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学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工作比较薄弱、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具体的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虽然国家把其列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但在学校贯彻上存在表面化的形式问题,如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只要求学生会背,但做的如何就缺乏保证措施。第二,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家庭的道德教育、社会的道德教育相脱节,使学校的道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三,教师的道德素质从整体上来讲偏低,适应不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需要。第四,领导重视不够,没有使学校的道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以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培养合格的适应国家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净化道德环境,配合学校做好道德教育工作。
2.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要和家庭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教育组织的作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学校也要及时主动勾通与家长和社会组织的联系,极时反馈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3.学校领导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整章建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4.学校要充分发挥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结合各科实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
5.加强师德建设,要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6.对违反政策、法律规定,给道德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要严肃处理。
标签: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