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润香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表现单一的缺陷。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学习者,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帮助师生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55-0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新课程导入时,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兴趣了,才能使他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致,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一半了。
譬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先用多媒体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一张张色彩绚丽的秋天图画在大屏幕上自动翻页,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并且设计导入语: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大屏幕上展示的色彩斑斓的秋天图画,可以说秋天是一个意蕴丰厚的季节。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秋的诗文数不胜数,然而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秋天会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郁达夫笔下的秋又具有怎样的意味。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与图画交织的情境之时,产生对秋天的美好想象,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二、在诵读课文时,用音乐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首先是先有“语”然后才有“文”,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投入到读书的美妙享受中,并且高中语文教材也的确不乏文质兼美的课文,想要理解它读书便是最简单的方法。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诵课文,还可以添加图片或视频。用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他感受、体验了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把词中的几个场面制成动画,配乐朗诵,这样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主动想在音乐中展现自己的朗读才能,配合得十分融洽,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滕王阁序》的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听觉、视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读书、背诵、体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课文讲解中,增加课堂的容量
传统语文课堂一般是靠“一本教材,一枝粉笔,一张嘴巴”,在课堂上进行繁重的传授知识的行为,使教师的讲授不仅吃力,而且往往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致文化教学中信息量的不足,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彼此间的密切关系不能得到展现。比如教学《胡同文化》时,光是靠教师一张嘴讲,学生是难以理解“文化”这两字的精髓。如果借助于互联网,我们就可以查找到有关“文化”的一些图片、文字等资料,查找一些诸如“中国文化的特点”、“民族和民俗”、“传统建筑”、“古代科技成就”、“民族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再借助互联网查找有关北京胡同的资料,这样把这众多的内容放在一堂课内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全方面地了解文化,了解北京胡同,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
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用多媒体把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母、大舅父、二舅父的动态路线图展现出来,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分析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讲究的布局、豪华的摆设,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讨论探究作者的描写手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利用多媒体突出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多媒体课件” 是教师博采众长的智慧的结晶,在制作过程中,往往蕴含着教师的思维的火花,它不但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而且它是以人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在学习诗歌之前首先感受天姥山虚无缥缈的、瑰丽变幻的奇景,同时将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等文字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写作此诗的意图,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用特殊的排版、醒目的字体颜色、配上动画切换等设置来突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内涵的句子,如“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呈现教学内容,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马福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
[2]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冯肖.《考试周刊》,2015年.
论文作者:夏润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多媒体论文; 课文论文; 多媒体技术论文; 文化论文; 秋天论文; 兴趣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