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不能再沿用某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课程风格。本文阐明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 引导 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很适合的。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中特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结协助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讨交流能力。当教师演示完操作的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如果一个小组中有的学生还没有掌握,那么该小组中的组长或掌握比较熟练的学生就会主动帮助他们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过程,这样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团结协助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下节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就是考试合格了吗?
五、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任务驱动”对于学生,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采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教师在教会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掌握快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又琢磨能否将自己画的图或网上下载的图片插入文档中,有的开始为迎新年制作贺卡——新的追求激励着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去创作更美妙的“精品”。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2]乌美娜 主编《教学设计》。
[3]黄玮《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论文作者:王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法论文; 学生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