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教育;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应当是在创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萌发的,教师要创新数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必须加强对实际教学状况的研究,通过深入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理念,将“新工具”、“新教法”融入数学课堂,给学生带来新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有参与感。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教育问题简析
(一)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观念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主要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可能出现的课堂教学问题,如果教师缺乏信息化观念很可能导致数学课堂陷入低效状态。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钟表》一节时,通常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钟表道具进行教学。将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具使用能够体现教师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但也难以避免一些教学问题的出现。例如,教师用实体钟表展示时,往往只有前排的学生能够看清钟表分针、秒针的微妙变化,后排的学生由于视角问题通常看不到这些微妙变化。同时,教师很难在秒针变化的时间间隙向学生讲清“秒”的概念,因此,教师不得不反复调整秒针,将秒针调到原来的位置,这会耗费许多课堂时间。
(二)教师课堂教法陈旧
教法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桥梁,陈旧的教法缺乏过渡性,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法陈旧体现在数学课堂的各个部分,如在总结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时,许多教师只是将本节课的内容纲要列在黑板上,而没有探寻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总结不同知识点,学生脑海中的知识便不再是零散的,而是富有逻辑、成体系的。再如,教师讲解与图形有关的内容时,如果仅仅是将图形展示在黑板或多媒体等平面上,很可能会给学生理解图形的运动或图形的变化造成困难。如果教师能创新教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的模型,或是借助立体图形软件介绍图形的构造,学生不仅能从二维角度学习图形知识,还能从三维角度理解图形。这种多角度看待同一知识的思维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三)忽视课后巩固环节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课后巩固环节时常被忽略,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后巩固环节的重要性,却用错误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许多数学教师将课后巩固与课后作业划上等号,认为课后作业就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佳方式,这导致许多小学生陷入题海之中,学习压力剧增,学习效果却不见起色。教师应当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探讨创新课后巩固环节的途径,使课后巩固更具趣味性、实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策略探究
(一)巧妙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同一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不同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可寻求将不同教学方法融合的途径,创造更具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将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紧密结合起来使用。任务导向型教学法侧重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自信和学习经验,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开始积累知识,当知识容量到达一定水平,学生便可解决更高难度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一些原本缺乏学习目标的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增强学习过程的针对性,还能帮助后进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后进生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组学习法能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想激烈碰撞,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教师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能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的效果。在《认识人民币》一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列在多媒体屏幕上,然后鼓励学生借助手中的教具模拟在商场购物的场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该场景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体现在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方式上,如今,一些教师认为具有信息化素养就是在数学课堂上使用信息工具,而不顾使用何种工具、如何使用,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仔细选择将信息化教学工具融入数学课堂的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探讨信息化教学工具对数学课堂的作用时,发现3D建模软件扩展了图形的可视范围,还能够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图形的不同面,这对图形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于是,笔者在讲解“对称”的概念时,借助3D建模软件的动态展示使学生了解了“对称轴”、“翻折”等相关概念的内涵。一些学生被有趣的动画效果吸引,主动提出想学习更多对称图形的知识,于是笔者对教学内容稍加拓展,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利用“对称”这一知识制成的事物,如年画、窗花等,借机引出“平移”的概念,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丰富课后巩固的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大胆使用具有创新性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目前,“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课后巩固环节,带领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复习所学知识。教师在带领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还要具有联动思维,将学生新学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记忆链条,提升记忆效率。如在讲解《面积》一课后,笔者带领学生制作了思维导图中“面积”这一分支,引导学生总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但笔者并没有就此结束巩固环节,而是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跟单位换算有关的知识,许多学生回想起了《认识人民币》、《克和千克》,于是笔者将总结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制作出思维导图中“人民币”、“重量单位”这两个分支。许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了单位换算的共同规律,记忆过程变得简单了许多。笔者还在作业中融入了更多趣味元素,如让学生在制作《统计图》的思维导图时,鼓励学生用彩笔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图形画在相应分支后,并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图形的变化趋势,如此,思维导图变得趣味横生。许多学生还在思维导图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想法,如用红色表示上升的折线,用蓝色表示下降的折线,用黑色表示趋势不变,用细线条表示趋势只发生了微小变化,用粗线条表示趋势的巨大变化等。笔者还举办了思维导图小比赛,这激发了班内学生的竞争意识,许多学生为了获得展示资格,在课后更加投入地制作思维导图,课后巩固环节对学生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为了富有趣味性的小比赛,数学教育的效率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当具有开创性,但创新应当基于现实的教学需要。无论何时,教师都要结合现实学情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为据创新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做到使教学方法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闫国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73):77-78.
[2]朱晓洁.聚焦小学数学——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J].读与写,2019,16(31):176.
[3]刘春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学周刊,2019,(33):67. [4]张桂华.巧用思维导图创新小学数学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176.
[5]方雪芝.立足教学创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0):17.
论文作者:张春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后论文; 思维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知识论文; 图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