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庆玲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9研究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企业加强外协产品的管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协产品形成过程的监控,明确对外协产品技术、质量和验收要求,严格对产品复验(验收)等环节的控制,将质量管理延伸到供方;建立动态的合格供方管理机制。
关键词:外协生产;过程监控;节点控制;规范管理
社会的发展,社会化产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制造业分工越来越细,委托外协生产零部件,甚至组装成成品,贴牌生产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生产方式。因此,研究如何做好外协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对于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就十分重要。
一、外协生产的质量风险
1.技术要求理解差异的风险。委托企业提出的技术文件要求不够准确清晰、不够全面,或者受托企业生产管理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足,对产品不熟悉,缺乏对产品透彻的理解和生产过程的有效分析,从而形成的加工过程的工艺不成熟,导致缺少稳定的控制手段,这些都可能造成在生产准备和制造中,产生对技术要求理解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不尽合理,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研制生产工作反复,影响研制生产进度。
2.生产管理不协调、沟通困难,造成生产过程控制困难。受托企业有自己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与委托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检验、试验测试和验收的要求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协调、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改变哪一方都涉及提高成本和降低效果,并且这些调整在签定外协生产合同时一般不会涉及,所以协调的困难很大,造成生产过程控制困难。
3.受托企业有降低成本的本质意愿,造成质量风险。在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选择、试验测试等诸多生产环节上,受托企业有降低成本的天然本质意愿,往往追求满足产品设计指标的下限,甚至有的受托企业进行材料替代、减少工艺环节,减少试验测试,从而将成本降到最低,这样虽然可能在质保期内没有发生质量问题,但会给委托企业造成长期的批次性的质量风险。
4.技术沟通不方便、不及时,生产进度难以保证。外协生产是在受托企业内进行,委托企业技术人员、质检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往往是整批零件加工完成,交付检验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因此会影响生产交付进度,进而造成经济成本增加。
二、影响外协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1.企业外协供方的选择不够全面;没有根据外协产品的技术难度、制造生产复杂程度及价值等因素的选择供方,同时,忽视对供方的资格评审和专业能力的确认,不重视供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力考察。
2.外协产品的技术及控制不到位:外协承制方对承接的外协件技术要求理解不透彻,缺乏过程分析能力,编制的工艺文件不完善、不成熟,缺乏有效的节点控制手段,忽视对产品实现全过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外协件质量处于失控、半失控状态,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3.外协产品的验收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按照技术协议、任务书对外协产品认真验收测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部分外协承制方未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制度,质量信息滞后,供需之间、生产过程的各道工序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当出现过程质量异常时,没及时将信息反馈上去,丧失了及时开展质量分析的时机,更未用问题复现原理,质量问题机理不清,产品带病流转,导致批次性质量问题发生。
三、加强外协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要点
1.做好受托企业生产前的质量管理协调。受托企业通过准入评价成为合格供应商后,在签订生产合同技术协议时,要同时签订“产品供货质量要求”,明确委托企业在产品监造、检验、试验和验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求,正式生产前,委托企业要与受托企业协商确定产品质量控制管理方式,明确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造、检验、试验和验收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2.建立畅通的协调沟通机制。在产品生产期间,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必须建立畅通的工作协调沟通机制,避免延误、中断或缺失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处理生产中的问题,使外协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始终保持受控状态,同时保存好质量信息的原始记录,便于以后的质量问题复查和追溯。
3.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在制造过程中,要对所有要求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最终产品符合采购技术要求,各生产工序有明确的质量控制点,从原材料入厂到成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有详细的工艺过程记录和追溯性文件,并对产品样件、首件、设计或工艺改进后的相关检测项目,提供检测或试验报告,其它产品的相关生产记录文件也应留存档案。对于有要求第三方检测的项目,受托企业应提供有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1)生产监造和过程检验。生产监造是按照产品采购合同的要求,坚持客观公正、诚信科学的原则,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制造质量及受托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在制产品进行检验。生产监造是保证产品质量最重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生产监造一般包括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重点是按照受托企业制定的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流程,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和见证。委托企业应结合产品供货质量要求完善受托企业对特定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适合受托企业的每道生产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并按工序建立起检验工艺卡,详细规定出质量特性和检验参数要求,检验比例和量检具的要求,使之逐渐形成文件化、标准化和表格化,成为生产监造和过程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从生产开始到生产过程结束,监造人员都应该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材料准备情况,工艺、工装和设备的准备情况,监督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执行情况,和自检、互检以及终检工作完成情况,检查检验记录,使生产逐步达到作业标准化。生产中发现问题,监造人员无权独立处理,可以督促或协助受托企业尽快报告委托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组织处理。通过全面细致的生产监造工作,可以保证产品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完成生产,并符合设计的技术状态要求。(2)型式试验(或破坏性验证试验)。型式试验(或破坏性验证试验)是为了验证产品能否满足技术规范的全部或主要性能要求所进行的试验。它是新产品鉴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型式试验,该产品才能正式投入生产。受托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型式试验,没有标准的,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应事先对型式试验的项目、试验方式、考核标准和最终试验报告的内容进行协商,制定“型式试验大纲”。型式试验之前,受托企业应告知委托企业,委托企业有权要求对型式试验或者部分型式试验进行现场见证;受托企业没有事先通知委托企业就开展的型式试验,委托企业可以不予承认并要求重做。(3)出厂验收。出厂验收是按合同和技术协议要求,对受托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应交付文件在出厂前进行最后的全面的检查、试验和清点。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应事先对出厂验收的项目、试验方式、考核标准和出厂验收报告的内容进行协商,制定“出厂验收表”,出厂验收之前,受托企业应告知委托企业,委托企业有权要求对出厂验收中的检验、试验进行现场见证。出厂验收主要包括:产品数量、主要功能、性能试验、产品总体尺寸、接口尺寸和关键尺寸的复测;按合同和验收相关程序要求,清点交付资料文件,审查其合格性,检查随机装箱文件等;以及包装及有关标识检查。
总之,面对现实,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从外协单位和外协产品的选择、外协过程管控、外协验收、信息沟通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抓好外协产品质量管理,才能最终确保产品整体质量和进度满足用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东平.企业外协加工管理特点与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2017.
[2]刘其政.浅谈企业外协产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2017.
论文作者:贲庆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企业论文; 产品论文; 质量论文; 型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