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摄影——抽象摄影在数码时代的重新崛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抽象论文,时代论文,数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知是共谋,还是协作?2009年秋,纽约几乎所有重要的博物馆不约而同地举办了重量级艺术家的抽象艺术回顾展,惠特尼艺术博物馆呈献出美国最早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乔治亚·奥基夫:抽象艺术展”;古根海姆博物馆推出了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回顾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包豪斯1919-1933年:现代主义的工坊”展览,包括倡导抽象摄影的拉斯罗·莫豪利纳吉的作品;纽约犹太博物馆的“曼·雷:再造的艺术”介绍了这位移居巴黎的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如何不用相机创作抽象照片的过程。与此同时,欧洲也遥相呼应,荷兰阿姆斯特丹摄影博物馆举办了俄国抽象摄影先行者亚历山大·罗德钦科的回顾展“摄影的革命”。此前,美国《光圈》杂志社艺廊抢先推出了由评论家莱尔·雷克瑟尔策展的“视觉的边缘:当代抽象摄影展”,推介了近十年来欧美主要抽象摄影家的作品。
那么,什么是抽象摄影?
早在达盖尔宣布发明摄影术之前,同为摄影术之先驱的英国人福克斯·塔尔博特就已经将物体置于涂有氯化银的感光纸上,通过阳光进行曝光而得到“光画”,这种早期的物影摄影没有太多的表面细节,只有大致的轮廓和不同层次的暗影,这种摄取影像的方法本质上就是抽象摄影。
在此后的摄影发展史上,一直有摄影家不满足于停留在记录外部表象的世界,他们或者刻意回避具体的物像,通过探讨摄影本身的过程、属性和材料发现各种新的可能性,创作出“没有具体图像的照片”(photographs without pictures),也就是抽象摄影;或者通过特殊角度、紧凑的构图、后期的剪裁或拼贴等办法,来使一些原本十分具象的物体抽象而陌生。这些努力都使摄影的具体功能(比如对世界的记录)不断丰富和深化,也使摄影本体(比如形式)不断在具象与抽象的轮回中建构和积累,推动摄影朝更高层次发展,为确立摄影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美国的“摄影分离运动”对美国现代摄影建立所起的促进作用可为一例。
在促进摄影抽象的思想背景上,20世纪初的三大事件推动西方艺术朝现代主义方向迈进,其结果是西方艺术变得更加抽象化,同时也确立了摄影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并肯定了抽象摄影。第一个重大事件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1900)的出版,该著作揭示了人类的潜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与做梦的关系,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使得西方艺术家开始更多地探讨内心世界,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浪漫主义美学来创造新的视觉艺术。
法国摄影家尤金·阿杰正是在历史刚进入20世纪时花了20年时间系统记录即将消失的巴黎老城。他使用的皮腔式相机迫使他需要长时间曝光,他选择清晨时间拍摄,尽量避开人群的存在,他的照片虽然“忠实地”记录了巴黎的大街小巷、主要建筑,却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他将时间、故事和含义从现代喧哗的巴黎抽离,使得镜头中的城市变得十分寂静和陌生。这些照片被后人解读为最早的社会纪实作品之一,实际上,也可认为是抽象摄影作品,深受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青睐。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是第二个重大事件。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四维空间”和“弯曲空间”的概念,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加抽象地描述宇宙,证明人的透视观念十分狭隘,颠覆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的单一透视观念,促成了毕加索等艺术家创作出立体主义绘画和雕塑。阿尔文·兰登·科伯恩的抽象作品“旋涡照片”,正是受立体主义旋涡画派的影响,利用反光镜拍出来的。爱因斯坦抛弃对现实的经验主义看法,对于现代科学和艺术透过现象看本质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个重要事件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它废除了沙皇政体,摈弃资产阶级传统价值观,使得俄国国内和国外许多左派艺术家的精神为之一振,这也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罗德钦科等俄国艺术家便投身到这场创新的运动中。罗德钦科受俄国纯几何抽象绘画运动至上主义(Suprematism)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的影响,但他放弃绘画和雕塑的传统媒介,1920年代之后,集中采用摄影媒介进行创作。他相信,摄影将成为时代的主要艺术媒介,并且是能够影响大众的媒介。他采用仰拍或俯拍的角度、倾斜的构图、大量缩短透视和大胆的特写,以及拼贴的手段创造出一种革命性的摄影语汇,创作出许多抽象摄影杰作,其影响绵延至今。
与此同时,匈牙利人莫豪利-纳吉在“包豪斯设计学院”发起新视觉运动,宣扬摄影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他不仅采用类似于罗德钦科的拍摄手法和角度进行创作,而且也制作出许多物影照片和拼贴照片。1937年,他移居芝加哥创办了“新包豪斯设计学院”,又将新视觉的观念介绍到美国,影响了如阿伦·西斯金(Aaron Siskind)和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等摄影家,使他们从社会纪实摄影转向抽象摄影。莫豪利-纳吉与其他从欧洲移民美国的摄影家对美国摄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1960年代,摄影在确立了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地位的同时,也遭遇了摄影反叛期,欧美摄影家开始重新分析、解剖和重组摄影影像的元素,试图找到新的表达可能性。随后30年,正统的摄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摄影师、相机与外部世界这种三位一体的传统摄影观念受到置疑,纽约之外的美国摄影充满了反文化的气息,尤其在美国西岸。很多摄影家认为,摄影必须在现有成就基础上朝更加现代的表达方式迈进,而这只能通过开放摄影的创作过程才能实现。
新闻发布会,2008年6月9日 摄影:亚当·布鲁姆堡和奥利弗·夏南林(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由此,欧美涌现出一批探讨作为媒介的摄影本体可能性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摄影家,如曾在新包豪斯设计学院学习摄影的美国摄影家雷·梅茨格(Ray K.Metzker),他将在大街上拍摄的同一场景的几段底片重叠在一个画面,或采用两次曝光的方法将影像重叠并重复放置在一起,构成一幅抽象的作品。罗伯特·弗利克(Robbert Flick)沿洛杉矶一条大街拍摄路旁的建筑和街景,然后将它们按顺序排列在同一幅作品中,仿佛是从一辆移动的汽车中看到的街道景观。虽然这两位摄影家的作品均来自外部世界的实景,但完全是观念先行,结果十分抽象。
1980年代初毕业于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詹姆斯·韦林(James Welling),是一位长期探讨抽象摄影的艺术家,他认为内容不应当是摄影产生“含义”的唯一途径,还应当探讨摄影媒介本身所可能产生的“含义”。例如,他利用揉皱的铝箔纸拍摄的“无题”系列,故意让观众延迟辨认所拍摄的材料,并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从中可能“看出”海洋、星空和山脉等。他的作品产生的这种幻觉式效果,打破了摄影是“记录过去”的传统观念,变成了摄影与当下的思辨有关,诱发观众从生理和心理上放慢速度自觉地对作品解读出不同的含义。
艾伦·凯里(Ellen Carey)是美国致力于摄影试验的另一位著名艺术家,她很出名的一个抽象作品系列是通过将光线投射到一组图钉所产生的影子和颜色而获得的。凯里借此强调摄影过程的决定性意义,并巧妙回避了摄影产生的历史和文化含义。这些艺术家均拒绝接受摄影应当“一目了然”的观念,认为不应给予观众任何明确的暗示,而应让他们仔细观看和猜测,以便寻找到不同的含义。
196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流行的波普艺术(Pop Art)和极简主义(Minimalism)将摄影引进到绘画中,也使得摄影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波普艺术继承了“一战”期间源于西欧的达达主义(Dadaism)流派的精神,作品中大量采用废弃物、广告招贴画和报刊图片等进行拼贴组合。照片作为现成的材料正好被波普和极简艺术家纳入到绘画中。波普艺术倡导者安迪·沃霍尔将梦露等名人的照片做成丝网版画,极简艺术的干将罗伯特·劳申堡将照片拼贴到自己的作品中,一方面,说明照片可以作为文本让观众解读其含义;另一方面,也表明照片作为现成材料可复制成各种不同的作品。这种做法看似将摄影从“作品”降级为“材料”,但实际上使摄影被带入新的更广阔的艺术领域。
19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具象艺术又开始回潮。以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谢丽·莱文(Sherrie Levine)和巴巴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为代表的“图像一代”(Pictures Generation)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量“挪用”照片,来挑战艺术作品原创性的观念,并探讨作品的作者归属问题。许多画家也将照片作为创作的起点,如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他或是根据照片的图像将它画得比较虚,或是直接在放大的照片上作画。在过去20年里,影像已成为视觉艺术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绘画的地位却不断下降,许多画家索性完全放弃绘画,专用摄影媒介创作。
数码时代到来之后,许多艺术家投入数码摄影的潮流,同时,也有许多人回到摄影的原点,选择大画幅相机、湿版胶棉法、物影摄影等早期摄影技术和材料、方法进行创作,形成了“复古前卫艺术”。对数码摄影潮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反应是,抽象摄影正在重新崛起,或许这也是对影像过度泛滥的一种反动。但这些作品是否可以称作摄影?马科·布鲁尔(Marco Breuer)的创作既不使用相机,其作品也没有传统的影像,但其探讨的正是摄影的本质问题:什么是摄影?他注重研究照片表面可能产生的效果,在未曝光的相纸上直接用烫、刮、擦和磨等方法制造出不同的线条、形状和颜色。在能够利用数码软件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不同效果的今天,布鲁尔却选择用手工制作方法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影像,这既是对数码软件可轻易复制无数影像的反叛,也是抵制快速消费影像的手段。麦克·弗洛曼(Michael Floman)将涂有感光材料的黑白相纸直接放到大自然中,让月光、雨水或雪花在其表面上直接产生作用,与摄影术发明者之一塔尔博特最早的物影摄影有异曲同工之效。瓦利德·贝斯提(Walead Beshty)在暗房中借鉴放大彩色照片的程序,用不同颜色的光线分别对折叠的相纸进行曝光,结果获得了如同彩色抽象画的作品。
2008年,南非摄影双人组亚当·布鲁姆堡(Adam Broomberg)和奥利弗·夏南林(Oliver Chanarin)在英国军队协助下,在一辆密封的军用吉普车内运了两卷相纸到阿富汗战区,他们将相纸打开到六米长,在到达他们选定的不同地点时,将车门打开让相纸曝光数秒,他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阿富汗战争的现场气氛,应该是抽象摄影首次用于“报道”战地题材。
佩内洛普·昂布里科(Penelope Umbrico)的探索也很有趣:他从Flickr网站不断下载与太阳有关的照片,然后将它们拼成一个系列作品,或者用数码相机将广告图录中的电视机翻拍下来,再用数码软件将它们合成一幅作品。这种使用泛滥的广告和影像来创作抽象作品的行为,表明当代艺术家正利用因特网探讨影像、传播及其背后隐藏的心理等问题。
数码技术和数码摄影出现之后,摄影遇到了自诞生以来最尖锐的问题:基于化学药品和胶卷的传统摄影是否将成为“最后的照片”?摄影的出路何在?什么是摄影的未来?在摄影术发明170年后的今天,一方面,影像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如此精确地再现世界,3D电影、电视机甚至相机均已经出现,预示着未来摄影可能的走向;另一方面,上述这些艺术家选择了抽象手段来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希望通过抽象的办法不仅来探讨摄影的本质,而且来探讨摄影所精确再现的世界是否就是真实的世界——这正与著名摄影家杜安·麦克尔斯(Duane Michals)的名言暗通款曲:“摄影能很细腻地捕捉表象,但没有任何事物是停留在表面上。”
无题(E-10),2005 摄影:马科·布鲁尔(Marco Breuer),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抽象摄影可能只是对上述问题的一种回答,但在西方的绘画和雕塑已经走完抽象的过程之后,摄影是否也会走完这一过程?这的确是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皮科大道,1994-1999 摄影:罗伯特·弗利克(Robbert Flick),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图钉,2002 摄影:艾伦·凯里(Ellen Carey),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纽约,第6号,1951 摄影:阿伦·西斯金(Aaron Siskind),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无题第2号,2005 摄影:迈克尔·弗洛曼(Michael Flomen),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曼陀罗,第450号,2003 摄影:比尔·阿姆斯特朗(Bill Armstrong),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无题,第830号,2007 摄影:爱德华·梅波索普(Edward Mapplethorpe),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遣返,2008年6月16日, 摄影:亚当·布鲁姆堡和奥利弗·夏南林(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
无题(C-561),2005 摄影:马科·布鲁尔(Marco Breuer),选自The Edge of Vision:The Rise of Abstraction in Photography by Ryle Rexer,published by Aperture(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