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投照体位摄片中的应用论文_诸加顺

(南京市高淳区漆桥中心卫生院放射科 江苏南京 211302)

【摘要】目的:探讨DR改良投照体位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摄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使用飞利浦多功能DR摄影系统,对参与研究的32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三种肱骨侧位投照方法。传统DR投照体位图像与改良DR投照体位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受检者摆位完成时间,受检者独立完成容易度、舒适度,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结果:改良投照体位容易度与舒适度均优于三种传统投照体位,P<0.05。改良投照体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和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均优于三种传统投照体位,P<0.05。结论:肱骨外科胫骨使用DR改良投照体位能获得较好的图像效果,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较高,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较多,患者使用该投照体位的容易度和舒适度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DR;肱骨外科;颈骨折;投照体位;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38-02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需要建立在准确的临床诊断之上[1]。CT、X光片、三维CT、DR、CR、MRI均是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这些辅助检查手段能明确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类型,以及是否能累及其他关节,或并发肩袖、神经血管损伤等[2]。清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的必要依据,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分型、软组织损伤评价有较大的帮助[3]。DR已经成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其数字化定位提高了平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但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该方法受到投射体位的限制,二维图像对重叠位置的骨折情况显示不清,难以成为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诊断所需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寻找一种适合的DR投照体位对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针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投照体位进行改良,并取得了较好的图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定12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55.6±2.3)岁;致伤原因:车祸11例,高处坠伤13例,重物砸伤8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年龄≥20岁,≤65岁;(2)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3)符合《影像诊断学》中关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标准;(3)无重要器官病变;(4)无手术禁忌症。

1.2.2排除标准 (1)年龄<20岁,>65岁;(2)有股骨颈骨折病史;(3)意识不清楚,有精神病史;(4)存在多器官病变。

1.3 体位方法

使用东软多功能DR摄影系统,对参与研究的32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三种肱骨侧位投照方法。

1.3.1传统投照体位 (1)投照体位A:被检者仰卧或前后立位,患者的上臂呈外展状态,90°曲肘且内旋,手放置在腹前,将上臂内侧尽量靠近片盒,肩部稍太高,确保肱骨内外髁连线与胶片垂直,胶片将肩关节和肘关节囊括其中;(2)投照体位B: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手臂上台与躯干分开并将上臂紧贴暗盒,前臂内旋且肘关节弯曲,拇指向上,肱骨内外髁相互重叠,胶片上下缘包括肩关节和肘关节;(3)投照体位C:被检者站立于胸体架前,并将上臂外缘紧贴暗盒,肩部下垂,双手抱头且肩部太抬高,两侧不重叠的情况下将被检侧肱骨外科颈对准暗盒。

1.3.2改良投照体位 改良投照体位肱骨标准侧位投照法,被测者侧立站位,将患侧靠近DR探测器,患者上臂长轴位于照射野中心点,并保持与胶片长轴一致,肘部微屈呈90°,上臂与前臂外侧均需要靠近DR摄影架,双侧肩部和上肢向外转动,头颅抬起避免遮挡投照射线,中心线对准上臂重点,从上臂内侧向外侧照射,驼背型体位,也是肱骨侧位驼背位,详情见图1。

 

图1 改良投照体位

1.4 图像分析方法

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主治医师采用的双盲法对本组病例进行传统DR投照体位图像与改良DR投照体位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受检者摆位完成时间,受检者独立完成容易度、舒适度,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受检者独立完成容易度分为5级,1级最简单,5级最难;受检者舒适度分为5级,1级舒适度最高,5级舒适度最低。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结果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四种DR投照体位容易度及舒适度比较

四种DR投照体位中,传统投照体位A、B、C的容易度分别为2级、3级、4级,改良投照体位的容易度则为1及;传统投照体位A、B、C的舒适度分别为3级、3级、5级,改良投照体位的舒适度则为1及;改良投照体位容易度与舒适度均优于三种传统投照体位,P<0.05。

表1 四种DR投照体位容易度及舒适度比较

 

3.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其发生率占全部骨折的4%~5%[4]。老年群体是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其发生率高达10%[5]。年轻人出现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原因则是高能量损伤或低能跌伤所导致,由于导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原因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骨折损伤的程度也轻重不一,尤其是骨折较为严重的患者常会出现移位,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压力。

肱骨外科颈骨折指的是巩固外科颈远端1~2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涉及到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等位置的骨折。鉴于肱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其中分布的神经、血管、肌腱较多,因此肱骨外科胫骨折发生后,常累及周边的血管、神经。一般情况下肱骨外科颈骨折均存在一定的外伤病史,车祸、高处坠落、骨质疏松等均是导致骨折的原因,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主诉、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对骨折位置和严重程度进行判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辅助,其中CT、X光片、三维CT、DR、CR、MRI均是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结果能帮助医务人员对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是否累积其他关节、并发其他严重损伤进行准确的判断。DR的清晰度和分辨率较高,因此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中诊断中,但鉴于其二维图像对重叠位置骨折情况反应不明确的情况,对投照体位的要求较高。寻找一种适合的DR投照体位对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DR投照体位主要包括三种,投照体位A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上臂和肘关节难以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肱骨内外髁呈现出斜位,肱骨中上段的侧位状态与肱骨正位的旋转角度不足90°,因此肱骨骨折定错位及成角情况影响图像的准确性。投照体位B中被检者作坐位进行投照对部分不能坐位和站立的患者适用性较差,骨折状况严重的患者自然不能采用投照体位B来进行投照,对于可以坐位进行投照的患者,仍然受到肩关节和肱骨头无法完全投影的限制。投照体位C是标准的肱骨侧位,但这种胸部投照中涉及到多个重叠的内部器官,因此只能大体的显示骨折的宏观状态,无法清晰的显示细微的骨折情况。

DR的投照体位进行改良后,被检者采用肱骨侧位驼背位进投照均能实现肱骨内外髁的完全重叠,使用这种投照体位能更为准确的测量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错位和成角情况,为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学结果。改良投照体位有效克服了肱骨上段旋转角度不够和肱骨内外髁不易重叠的缺点,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图像显示的清晰度和影响质量,避开胸廓重叠且显示出肱骨解剖学上的侧位,改良投照体位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疼痛感,有利于肱骨侧位的测量和观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投照体位容易度与舒适度均优于三种传统投照体位,P<0.05。改良投照体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和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均优于三种传统投照体位,P<0.05。

综上所述,肱骨外科颈骨折使用DR改良投照体位能获得较好的图像效果,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率较高,1h可拍摄受检者数量较多,患者使用该投照体位的容易度和舒适度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庆华,杨忠保,卜雪峰,顾伟.DR双能量减影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1):828-829.

[2]杨坤,朱建平.几何放大对DR成像质量的影响[J].无损检测,2014,36(05):27-30+79.

[3]陈利军,陈文静,曾滨,叶振中.DR与CT对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01):110-112.

[4]王育,李启钦,罗树青.数字X线摄影设备(DR)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2):86-87.

[5]张斌,孙金玮,孙绍滨.基于双平面DR的骨折股骨三维姿态估计[N].仪器仪表学报,2013,34(01):140-146.

论文作者:诸加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DR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投照体位摄片中的应用论文_诸加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