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工智能美术作品必要性标识制度
刘梦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不再只是简单的模仿人类物理行动而是具有更为复杂的高度学习能力,甚至可以模仿人脑的思维和推理模式进行创作,并产生可以高度契合人工创作的作品,那么为避免人工智能美术作品打破现有的著作权体系,本文将构建人工智能美术作品的必要性标识制度
关键词: 人工智能;作品;标识
2018年10月一幅由人工智能肖像画《爱德蒙·贝拉米的肖像》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43.25万美元的高价,高于同期拍卖会中毕加索的真迹。它是通过软件运行了1.5万张经典肖像,使得软件理解该类作品的肖像规则,然后使用谷歌的研究员Ian Goodfellow开发的一种新算法,所自主生成的美术作品。这一拍卖价格远远超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作品的价值估量,使得人工智能创作物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人工智能美术作品
如同这幅《爱德蒙·贝拉米的肖像》画作,人工智能美术作品是指在一定规则下的算法程序或软件,通过一定外在计算机载体对外进行的表达,所产生的人工智能美术创作物。而对于传统美术作品,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受知识产权保护,其权利主体是作者,所保护的客体不仅是画作这个客观物体,更是基于人类思想上的外在表达模式,故而知识产权所保护的不仅仅是财产性权利,更多的偏向于对精神思想的保护。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则是基于人工智能软件或程序在模拟人脑过程中,外在的机械化操作。我们无法将这一过程定义为思想的表达。故而人工智能美术作品无法受到现有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那么此时就有学者对此提出了民法理论下的另一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美术作品依据人工智能算法及机器的性质而产生的一种知识财产收益;该类作品的产生具有连续性,这一自然属性符合现有民法理论下的“孳息”。而民法中对于孳息的保护依然是基于物的范畴。
二、必要性标识制度
根据以上阐述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美术作品已经达到高度模拟传统美术作品,但其权属上却无法受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予以保护,在人工智能美术作品的价值无法估量的情况下,普通消费者无法准确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差异性逐渐缩小,最终使得二者予以混淆,这不仅会造成传统美术作品的市场紊乱,同时也会阻碍产生该美术作品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所以面对目前人工智能美术作品所带来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将二者进行有效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必要性标识制度。同时为达到合理监管人工智能美术作品的产生。对于必要性标识制度应当实行一定的申请制,因为人工智能美术作品暂时无法受到除民法“物”以外更多的特殊保护,所以要想获得更多的法律权益,应当主动进行申请,在申请经过初步的合法性、信息完整性以及初步价值估量的审核后对其予以登记归档,获得特殊的认证标识,基于此该标识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若想获得来自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更多非物效益,必须强制性申请该标识,反之无特定保护。
情况 3.2.1 C1中的集合都是Y中顶点色集合,4,5,6中至少有2种色同时包含在每个C(ui)中,不妨设4,C(ui), i=1,2,…,10,则C2中的集合都不是X中顶点色集合,且至多有3个不是Y中顶点色集合。
三、必要性标识制度特点
基于对必要性标识制度的阐述,则该制度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显著性。作为区分人工智能美术作品和传统美术作品的重要标识,该标识一定要显著地展现在画作上,使得浏览者在初识作品是就能第一时间分辨出该作品来源于人工智能创作,那么基于传统审美标准以及类比现有的市场商品包装标识,应当使得该标识制度处于画作的右下方,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画作的百分之三。
其次,差异性。因为人工智能美术作品不同于普通批量商品,在人工智能模拟人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美术作品虽不具有思想性,但其本质作品间存在差异,无法做到完全相同,所以该标识制度也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案统一所有的人工智能作品。应当每一幅人工智能美术作品的标识都有一定的差异。
取枸杞、茉莉花干品各10克,乌骨鸡一只(重约500克)。枸杞洗净,将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用纱布包好茉莉花放入鸡腹中,以竹签缝好鸡腹切口,将枸杞及乌骨鸡放锅内加水炖至熟烂,去茉莉花及竹签,和盐调味,饮汤或佐膳。适用于乳腺癌术后之调补和晚期乳腺癌消瘦虚衰、烦闷疼痛者。
最后,信息性。由于人工智能的美术作品不具有权属清晰的权利主体,无法区别“作者”,故而对于该人工智能的来源将会被转化为特定软件计算法,该标识制度应当将此进行展示。避免该人工智能美术作品在流通过程中产生权属纠纷。
四、小结
社会发展是推动法律更迭的主要动力,现行的法律无法合理顺应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应的制度应当及时完善,建立人工智能美术作品的必要性标识制度可以避免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被人工智能所打乱,合理的法律制度不仅能保护现有的法律体系,更能促进人工智能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28-136.
[2]孙山.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作品属性证成[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8,33(05):84-94.
[3]马治国,刘桢.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定性及制度安排[J].科技与出版,2018(10):107-114.
[4]黄玉烨,司马航.孳息视角下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权利归属[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4):23-29.
[5]易继明.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37-147.
中图分类号: D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5-0218-01
作者简介: 刘梦岑(1995- ),女,汉族,吉林白山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2017 级硕士生,法学(民商法)专业。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 作品论文; 标识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