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聂元辉

娄底爱尔眼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7.89%)、8(21.62%);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半年、术后一年的眼压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低于21mmHg;观察组患者一年后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比对照组高得多,分别为94.74%、75.68%,差异显著。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

引言

青光眼属于终身性疾病,很难治愈,患者的视力很弱。据调查,最近几年,青光眼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一般临床上会采用外科手术、激光疗法、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小梁切除术比较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医学界研究表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传统切除术有着更好的疗效。基于此,本文针对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探讨了对其进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详情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针对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研究。纳入标准:确诊为青光眼;经过普通的药物治疗无效;患者自愿参与调查,并签订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分别为37眼与38眼。观察组患者的年龄都在41—63岁之间,平均(52.73±5.49)岁;包括18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这35例患者中有十五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另外还有二十例为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这些患者的术前视力范围为0.3-1.0的,术前眼压范围为(36.20±7.32)mmHg。观察组患者的年龄都在40—65岁之间,平均(53.64±5.62)岁;包括16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这35例患者中有十六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另外还有十九例为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这些患者的术前视力范围为0.3-1.0的,术前眼压范围为(35.98±7.33)mmHg。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别,此次研究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利多卡因注射液和布比卡因注射液球后注射约3mL,鼻上方或者颞上方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巩膜表面烧灼止血充分,以角膜缘为基底做梯形巩膜瓣,厚度为1/2巩膜厚度;透明角膜缘内1mm左右为止,在巩膜瓣下方角巩膜缘后界前切除1mm×2mm的巩膜组织,切除巩膜瓣下周边虹膜组织、巩膜瓣复位,10-0尼龙线在巩膜瓣顶端间断缝合2针,在两侧切口边缘间断缝合1针,水密缝合球结膜,下方球结膜下注射2.5mg地塞米松注射液。

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区别在于:在完成巩膜瓣的形成以后,医护人员会将棉片放于巩膜瓣下,这些棉片是由0.2毫克每毫升的丝裂霉素C浸泡过的,棉片放置的时间为三分钟,然后用百分之零点九的NaCl溶液一百毫升,来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彻底清洗。另外,医护人员会在患者的颞侧角膜的边缘,大概1毫米远的位置进行前房穿刺口,然后仔细缝合巩膜瓣的两个顶端,之后拆线,将线放置在手术切口的外面,等待前房再次建成的时候,再将这些线打结。手术之后,对进行手术的眼睛进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滴露,每天四次,进行二到四周的治疗。根据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对其拆线,并适当按摩眼球。一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安排其复诊[1]。

1.3效果观察标准

前房深浅:分为I、Ⅱ、Ⅲ度。其中浅I度表现为:角膜内皮与周边的虹膜相接触,从而形成了中央前房;浅Ⅱ度表现为:整个虹膜面与内皮相贴;浅Ⅲ度表现为:晶状体前囊、虹膜面与患者角膜内皮相贴和,前房逐渐消失;滤过形态,分为四种:微小囊状型属于I型,弥漫扁平型属于Ⅱ型,缺如型属于Ⅲ型,包裹型为Ⅳ型。前两者为功能性滤过泡,后两者为非功能性滤过泡[2-4];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采用的SPSS18.0软件。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浅前房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浅前房发生情况详情见表l,发生率分别为8(21.62%)、3(7.89%)。

表1 两组浅前房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地结合巩膜瓣缝线拆线以及丝裂霉素C明显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成纤维细胞有较强的抑制功效。总之,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的浅前房发生情况、后眼压情况、功能性滤泡形成情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光辉.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5):25-26.

[2]于凌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96-97.

[3]赵晓华,ZhaoXiaohua.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9).

[4]黄继琴.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51).

论文作者:聂元辉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聂元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