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量元素铜、铁、碘、钼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祥圣[1](2021)在《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文中认为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5和7.0mg/kg的无机铜(硫酸铜)和有机铜(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2种铜源共用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添加量均以铜元素计。选择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头,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研究了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和铜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种铜源间DMI和产奶量无显着差异(P>0.05)。(2)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乳脂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乳铜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和乳铜无显着影响(P>0.05)。(3)铜水平为3.5和7.0mg/kg组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对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DM、CP、NDF和ADF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4)铜水平为3.5 mg/kg组铜采食量、粪铜、铜沉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7.0 mg/kg组铜采食量、粪铜和铜沉积率显着高于3.5mg/kg组(P<0.05),铜水平对尿铜无显着影响(P>0.05);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铜沉积率显着高于硫酸铜组(P<0.05)。试验二研究了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和瘤胃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水平对瘤胃液PH无显着影响(P>0.05),随着铜水平的提高,氨态氮(NH3-N)有降低趋势(0.05<P<0.10),对照组微生物蛋白(MCP)显着低于3.5和7.0 mg/kg铜水平组(P<0.05);铜源对瘤胃液PH、NH3-N和MCP无显着影响(P>0.05)。(2)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源对乙酸、丙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无显着影响(P>0.05)。(3)铜水平对 Chao1、ACE、Shannon 和 Simpson 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 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Chao1有低于硫酸铜组的趋势。(4)在属水平上,对照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最高,为2.55%,3.5和7.0mg/kg铜水平组分别为1.60%和1.64%,随着铜水平的提高,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从小到大依次为48.63%、52.85%和53.44%,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从小到大依次为4.95%、5.71%和6.06%;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解琥珀酸菌属和纤维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硫酸铜组,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4.89%和6.36%,纤维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0.70%和0.84%。试验三研究了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铜源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无显着影响(P>0.05)。(2)铜水平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无显着影响(P>0.05),有提高谷氨酰转移酶(GGT)的趋势(0.05<P<0.10);铜源对ALT、AST、ALP、GGT和LDH无显着影响(P>0.05)。(3)铜水平对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和血尿素氮(BUN)无显着影响(P>0.05),有提高尿酸(UA)的趋势(0.05<P<0.10);铜源对 TP、ALB、CRE、BUN 和 UA 无显着影响(P>0.05)。(4)3.5和7.0 mg/kg铜水平组总胆红素(TBI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对葡萄糖(GLU)、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TBIL、GLU、CHO和TG无显着影响(P>0.05)。(5)3.5 mg/kg铜水平组铜蓝蛋白(CER)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7.0mg/kg铜水平组CE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uZn-SOD活性显着高于3.5 mg/kg铜水平组(P<0.05),7.0mg/kg铜水平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源对 CER、SOD、CuZn-SOD 和 GSH-PX 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铜有利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抗氧化能力,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相较于硫酸铜具有更高的铜沉积率,并对改善瘤胃发酵能力和瘤胃菌群结构效果更好,从生产性能和环境保护角度看,在基础铜含量为15.06 mg/kg的饲粮中添加3.5 mg/kg的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效果最好。
翁玉楠[2](2021)在《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有机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高,使用低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能够在保证正常生产性能、健康的情况下,减少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排放。但是,目前已有研究中低水平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的效果不一致。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泌乳奶山羊日粮中应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方案,通过对奶山羊的泌乳性能、血液和乳中微量元素状态、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功能等进行评价,为有机微量元素在奶山羊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选择40只妊娠末期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前23.80±3.41 d;体重为71.55±1.32 kg),随机分为两组:无机微量元素组(ITM)和有机微量元素组(OTM),每组20只;ITM组奶山羊日粮中使用无机微量元素(硫酸盐形式的铁、铜、锌、锰和亚硒酸钠),添加水平为接近或略高于NRC(2007)奶山羊营养需要推荐量;OTM组奶山羊日粮中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盐形式的铁、铜、锌、锰和酵母硒),添加水平为ITM组的50%。试验时间从产前3周开始至泌乳末期结束。分别于第1、2、4、8泌乳月时,分析测定奶山羊的采食量、泌乳性能、微量元素状态和抗氧化指标;另外,于上述泌乳月最后一周分别从ITM和OTM组随机选择6只试验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消化率、瘤胃液中微量元素状态、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粪便和尿液中微量元素的排泄情况。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降低泌乳奶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性能,可改善血液和乳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可提高泌乳初期奶山羊血清T-AOC和GSH-Px活性,改善泌乳初期奶山羊的抗氧化性能。2.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降低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影响尿液中微量元素浓度。OTM组铜和硒在某些泌乳阶段的相对较高的消化率,减少了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放,增加了机体微量元素沉积率。3.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影响瘤胃发酵功能,仅改变了泌乳初期瘤胃液中微量元素浓度,不影响其它泌乳阶段瘤胃液中微量元素的浓度。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低水平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影响泌乳奶山羊正常生产性能、养分的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可减少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放量,表明有机微量元素具有更高是生物利用率。
李万栋,张晓卫,冯宇哲,崔占鸿[3](2021)在《微量元素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铜在反刍动物体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维持反刍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很多依赖于铜的酶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的牧草由于冷季缺乏铜而导致放牧家畜容易出现铜缺乏症状,影响放牧家畜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提高,为此需要给放牧家畜补充一定量的铜,但是铜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率较低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来提高铜的吸收效率,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铜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提高产气量和能量利用效率来提高瘤胃发酵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还可以提高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最终铜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不同反刍动物或者相同反刍动物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铜的需要量不一致,在添加铜时要按照营养需要量结合生产实际添加,以提高铜的添加效率。文章综述了铜吸收及影响因素、铜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功能、抗氧化性能、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科学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邵长一[4](2019)在《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虽然动物机体需要微量元素的量很少,但在维持动物机体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添加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对昭苏牧区哺乳羔羊的饲喂效果,根据我国《肉羊饲养标准》中微量元素需要量制备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预混料,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一: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日龄(30±3 d)和体重(7.35±0.61 kg)相近的新疆细毛羊羔羊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10只。分别在每组精料补充料中添加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中微量元素需要量上限0%、25%、50%和100%的复合微量元素,试验期40 d。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其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最大,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B两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精料采食量相近,差异不显着(P>0.05);C组体高和体斜长日增长量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胸围日增长量C组最大,显着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对照组、A组、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管围日增长量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C组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B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C组日粮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Fe、Cu、Mn、Zn、I、Se和Co的补饲量分别为23.00、5.20、12.00、14.00、0.12、0.08、0.096 mg/kg,对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效果最好,低于上述补饲量时作用不明显。试验二: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喂试验结束后测定其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铁、铜含量各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锰含量C组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极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锌、硒含量变化趋势与血清锰含量相同;血清钴含量C组最高,显着高于A组(P<0.05),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A、B两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GSH-Px活性C组最高,与A组、B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B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T-SOD活性及T-AOC值C组最高,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极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MDA含量C组极显着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1),试验B组显着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TP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ALB含量各组间ALB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IgG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血清中GLB含量C组显着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Fe、Cu、Mn、Zn、I、Se和Co的补饲量分别为23.00、5.20、12.00、14.00、0.12、0.08、0.096 mg/kg,对改善羔羊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效果最好。
幸超[5](2019)在《一种气候耐受型绵羊营养舔砖的研制及饲喂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发一种气候耐受型营养舔砖并检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具体为营养舔砖中食盐、α-淀粉以及脲醛树脂的添加量对舔砖比重、抗破碎强度以及潮解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最优配方,研究其对育肥绵羊生长性能、抗氧化性以及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本试验共分为两部分:1.不同食盐及粘合剂对舔砖物理性状的影响。试验分3部分进行:(1)试验一:不同食盐添加水平对舔砖质量参数的影响,食盐添加水平为45%、55%、65%、75%;(2)试验二:不同α-淀粉添加水平对舔砖质量参数的影响,α-淀粉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2%、3%、4%;(3)试验三:不同脲醛树脂添加水平对舔砖质量参数的影响,脲醛树脂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2%、3%、4%。每个试验中每个添加水平制作10块舔砖,其中5块舔砖用于抗破碎强度测定,5块舔砖用于泡水后潮解度的测定。此外,舔砖还用来进行比重测定。所得数据依据完全随机组设计,利用SAS9.0进行方差分析,当P<0.05时差异显着。结果表明:食盐、α-淀粉以及脲醛树脂对舔砖比重、抗破碎强度以及潮解度均有显着影响。在3个试验中,当食盐、α-淀粉以及脲醛树脂的添加量分别为65%,1-2%以及1%时,舔砖的质量参数表现最佳。2.补饲营养舔砖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液微量元素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将10只育肥绵羊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测量两组绵羊的体增重、料肉比、平均日饮水量及血液中的铁(Fe)、锰(Mn)、锌(Zn)、铜(Cu)、碘(I)、钴(Co)、硒(Se)和抗氧化能力。试验分为三个部分:(1)营养舔砖对绵羊体增重、料肉比及平均日饮水量的影响;(2)营养舔砖对育肥绵羊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影响;(3)营养舔砖对绵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营养舔砖可显着提高绵羊的体增重、料肉比及平均日饮水量(P<0.05),显着提高血液中Zn、Mn、I的含量(P<0.05),显着提高血液中SOD及GSH-Px的含量。说明补饲营养舔砖可以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
韩小东,薛艳锋,郝力壮,刘书杰,牛建章,柴沙驼,张晓卫,王迅,孙璐,赵索南,张成图,李吉业[6](2019)在《不同碘添加水平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碘酸钙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碘酸钙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发酵48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mg/kg,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质(MCP)含量、脂肪酶(LPS)活力、胰蛋白酶(TYS)活力、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67 mg/100mL、4.619g/L、0.462U/mL、65.463U/mL、69.527U/mL,碘含量为0.3mg/kg时,乙酸(aceticacid)、丙酸(propionicacid)、总酸(TVFA)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42mmol/L、30.877mmol/L、87.460mmol/L,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例达到最小值1.819,显着低于其它所有组乙酸与丙酸的比例(P<0.05);在底物碘含量为0.5mg/kg时,淀粉酶(AMS)活力与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32U/mL、69.527U/mL;在底物碘含量为0.7mg/kg时,总产气量与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8mL、11.88mL。综合以上结果,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mg/kg时,有利于瘤胃发酵和饲草料降解。
孙劲松[7](2019)在《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肉品质及肌肉和体脂CLA调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滩羊舍饲条件下,饲喂四种不同铜水平的饲粮,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微生物、肌肉和脂肪FAS、SCD和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为滩羊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其肉品质及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0 kg左右的健康无疾病的滩羊40只。对照组不添加铜(饲粮铜含量为9.0 mg/kg),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添加3.0、5.0和7.0mg/kg(饲粮铜含量分别为12、14.5和16 mg/kg)。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60 d。每日饲喂2次,自由饮水。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屠宰3只。结果表明,1)4组间滩羊的初重、末重、平均日增重、体长、体高和胸围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Ⅰ组的体高相对增长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组。4组间的经济效益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Ⅲ组在经济效益上有增长的趋势。2)4组间滩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骨重、GR值、眼肌面积、骨肉比以及胴体产肉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Ⅰ、Ⅱ组的净肉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4组间滩羊的肌肉pH、初水分、失水率、滴水损失和熟肉率均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Ⅰ组的肉色红度值显着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Ⅲ组(P<0.05试验Ⅲ组剪切力显着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说明,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可提高滩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7.0mg/kg铜(饲粮铜含量为16.0mg/kg)为宜。试验二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肌肉与脂肪SCD、FAS和CLA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屠宰3只试验羊,采集肌肉和脂肪,测定其SCD、FAS和CLA含量。结果表明,各组肌肉与脂肪中SCD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与3个试验组脂肪SCD差异显着(P<0.05)。各组间肌肉和脂肪中FAS的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间CLA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随着饲粮中铜含量的增加,CLA的含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本试验条件下,以铜添加量为7.0mg/kg(饲粮中铜含量为16.0 mg/kg)有利于CLA的合成。试验三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清晨空腹采集瘤胃液,进行瘤胃细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瘤胃液OTU数量上差异显着(P<0.05)。各组间瘤胃液Chao 1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间的瘤胃液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Ⅱ组溶纤维丁酸弧菌差异显着(P<0.05),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含铜饲粮能有效的促进瘤胃内环境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铜添加量为7.0mg/kg(饲粮中铜含量为16.0mg/kg)溶纤维丁酸弧菌的含量最高,有助于亚油酸在瘤胃中氢化形成共轭亚油酸(CLA)。综上所述,饲粮中适量添加铜会有助于改善滩羊的生产性能、肉品质、瘤胃细菌、肌肉和脂肪中共扼亚油酸的含量。在绵羊适宜铜含量范围内低于最高值(25 mg/kg)的铜饲粮,即铜添加7.0mg/kg(饲粮中铜含量为16.0 mg/kg)有助于羊肉品质的改善和CLA的沉积。
付辑光[8](2018)在《饲粮铜水平对泌乳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细菌区系与铜代谢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水平对中国荷斯坦泌乳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瘤胃细菌区系与肝脏铜代谢相关蛋白及酶类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60头产奶量、泌乳天数与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4组,以饲料级五水硫酸铜为铜源,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10、15与20 mg/kg铜,试验Ⅰ组(铜水平8.09 mg/kg DM)、试验Ⅱ组(铜水平18.09 mg/kg DM)、试验Ⅲ组(铜水平23.09 mg/kg DM)与试验Ⅳ组(铜水平28.09 mg/kg DM),每组15头,试验期共90天。结果表明:1)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与Ⅳ组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4.91%、6.27%与4.78%(P<0.05),试验Ⅱ、Ⅲ与Ⅳ组的牛奶体细胞数极显着降低(P<0.01)。2)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与Ⅲ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21%与7.60%(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分别提高了6.78%与8.22%(P<0.05)。3)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显示,随着铜采食量的增加,血清铜、铜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着提高;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与Ⅳ组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50.0%、60.23%与47.08%(P<0.01);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与Ⅳ组的IgG含量分别提高了49.56%、165.56%与90.22%(P<0.01)。4)铜代谢指标分析说明,饲粮中补充铜能显着提高粪铜、尿铜与沉积铜含量,但铜的采食量对铜的消化率与沉积率没有影响。5)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与Ⅳ组瘤胃液乙酸浓度分别提高了4.46%(P<0.05)、6.86%(P<0.01)与6.48%(P<0.01),瘤胃液丙酸浓度分别降低5.19%(P<0.05)、9.88%(P<0.01)与11.97%(P<0.01),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分别提高了10.0%(P<0.05)、18.70%(P<0.01)与20.87%(P<0.01)。6)随着铜采食量的增加,瘤胃细菌区系的Alpha多样性分析指数明显增加,试验Ⅱ组、Ⅲ组与Ⅳ组的细菌物种丰度显着高于试验Ⅰ组。7)从门水平对瘤胃细菌区系物种组成进行相对丰度分析,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与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与Ⅳ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26.03%(P<0.01)、18.52%(P<0.05)与23.23%(P<0.01)。从属水平对瘤胃细菌区系物种的组成进行相对丰度分析,琥珀酸弧菌UCG-001与普雷沃氏菌1为优势菌属,试验Ⅱ组普雷沃氏菌1的相对丰度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理研球菌株RC9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试验Ⅱ组与Ⅲ组的密螺旋体菌2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试验Ⅰ组与Ⅳ组(P<0.05)。8)随着铜采食量的增加奶牛肝脏铜转运基因铜离子转出蛋白B(ATP7B)与铜蓝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着提高(P<0.01);试验Ⅱ组铜代谢MURR1域蛋白质1(COMMD1)mRNA相对表达量比试验Ⅰ组提高了9.0%(P>0.05),试验Ⅲ组与Ⅳ组分别比试验Ⅰ组降低54.0%与78.0%(P<0.01)。9)含铜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显示,随着铜采食量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赖氨酰氧化酶(LOX)、单胺氧化酶A(MAOA)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与Ⅳ组单胺氧化酶B(MAOB)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24.0%、34.0%与60.0%(P<0.01)。综合本试验结果,饲粮中补充铜可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促进机体对养分的利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氧化能力;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泌乳牛乙酸的含量,降低丙酸的含量,提高乙酸与丙酸的比值,瘤胃菌群的相对丰度也显着提高;饲粮中添加铜能够促进机体内铜的代谢与含铜蛋白的合成。铜排泄量随着铜采食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泌乳牛饲粮适宜铜水平为18.0923.09 mg/kg DM(铜的采食量为403.59514.21 mg/d)。
薛艳锋,郝力壮,刘书杰,柴沙驼,张晓卫,赵索南[9](2016)在《饲粮铜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探究牦牛饲粮中微量元素铜的适宜含量,本试验以甘氨酸铜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铜含量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g/kg,共发酵48 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铜含量为15.0 mg/kg时,干物质消化率(DM D),微生物蛋白质(M CP)、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YS)、纤维素酶(CLS)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3.858%、4.289 g/L、24.475 mmol/L、0.470 mmol/L、8.977 mmol/L、1.159 mmol/L、1.607 mmol/L、81.583 mmol/L、0.504 U/m L、84.167 U/m L、79.956 U/m L,乙酸/丙酸最低为2.045;当铜含量为10.0 mg/kg时,M CP、乙酸浓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89 g/L、51.075 mmol/L,且其他指标也都处于较高水平。综合得出,在体外条件下,牦牛饲粮推荐铜含量为10.015.0 mg/kg。
薛艳锋[10](2016)在《铜、锰、碘对牦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完善牦牛饲养标准,本试验研究微量元素铜、锰、碘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牦牛日粮中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形式和适宜含量水平,合理地设计牦牛补饲日粮配方,防止牦牛出现冬季掉膘的现象,促进牦牛产业发展。利用体外产气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体外发酵总产气量、甲烷产量、pH、NH3-N浓度、MCP含量、DMD、AMS活力、LPS活力、TYS活力、CLS活力、VFA浓度作为测定指标,从甘氨酸铜、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氯化铜、甘氨酸锰、蛋氨酸锰、硫酸锰、氯化锰、碘化钾、碘酸钙中筛选出牦牛日粮中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形式和适宜含量水平的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的适宜添加形式分别为甘氨酸铜、甘氨酸锰、碘酸钙,推荐生长期牦牛日粮中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含量水平的范围分别是10.020.0 mg/kg、40.060.0 mg/kg、0.30.7 mg/kg。根据体外试验筛选出来的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的适宜含量水平的范围,对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进行组合,利用活体牦牛试验研究日粮中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的最适含量。选择18头体况接近的3岁阉牦牛,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和1个空白对照组(3个重复),进行为期60天的饲养试验(30天预饲期,30天正试期)。处理组Ⅰ:铜含量为10.0 mg/kg、锰含量为40.0 mg/kg、碘含量为0.3 mg/kg;处理组Ⅱ:铜含量为15.0 mg/kg、锰含量为50.0 mg/kg、碘含量为0.5 mg/kg;处理组Ⅲ:铜含量为20.0 mg/kg、锰含量为60.0 mg/kg、碘含量为0.7 mg/kg。试验前后称重,计算各组牦牛日增重;试验前后采集血液,对比分析各组试验前后的血清能量指标、蛋白指标、矿物质含量、酶活性指标;试验结束后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牦牛日粮中铜、锰、碘三种微量元素的最佳含量分别是15.0mg/kg、50.0 mg/kg、0.5 mg/kg。
二、微量元素铜、铁、碘、钼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元素铜、铁、碘、钼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铜的营养学研究进展 |
1.1.1 生理功能 |
1.1.2 铜的新陈代谢和来源 |
1.1.3 铜与其他元素的协同与拮抗 |
1.1.4 铜的缺乏症和中毒症 |
1.2 不同水平铜源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1.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1.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反刍动物血清生化的影响 |
1.3 反刍动物铜的需要量 |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和铜代谢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
2.1.4 样品采集 |
2.1.5 指标测定方法 |
2.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2.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铜代谢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3.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铜代谢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和瘤胃细菌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
3.1.4 样品采集 |
3.1.5 指标测定方法 |
3.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OTU数的影响 |
3.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3.2.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组成结构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3.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
4.1.4 样品采集 |
4.1.5 指标测定方法 |
4.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的影响 |
4.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酶的影响 |
4.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含氮物的影响 |
4.2.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其他指标的影响 |
4.2.5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的影响 |
4.3.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酶的影响 |
4.3.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含氮物的影响 |
4.3.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其他指标的影响 |
4.3.5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5.1 全文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量元素概述 |
1.2 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
1.3 微量元素代谢机制 |
1.4 微量元素生物学功能 |
1.4.1 铁的生物学功能 |
1.4.2 铜的生物学功能 |
1.4.3 锌的生物学功能 |
1.4.4 锰的生物学功能 |
1.4.5 硒的生物学功能 |
1.5 微量元素产品发展 |
1.6 有机微量元素概述 |
1.7 有机微量元素特点 |
1.7.1 吸收效率高、稳定性强 |
1.7.2 生物学效价高 |
1.7.3 绿色、环境友好 |
1.8 有机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
1.8.1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1.8.2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
1.8.3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8.4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
1.8.5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0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微量元素状态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1.2 试验日粮 |
2.1.3 饲养管理 |
2.1.4 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 |
2.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
2.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血清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2.2.4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
2.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状态的影响 |
2.3.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3.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2.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排泄的影响 |
3.2.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沉积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4.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4.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2.1 复合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4.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液中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4.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瘤胃液微量元素状态的影响 |
4.4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微量元素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铜的吸收和影响因素及其排泄 |
1.1 铜的吸收和影响因素 |
1.2 铜的排泄 |
2 铜在反刍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2.1 铜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 铜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3 铜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2.4 铜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5 铜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3 反刍动物铜需要量 |
3.1 肉牛 |
3.2 奶牛 |
3.3 绵羊 |
4 展 望 |
(4)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0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羔羊消化生理特点 |
1.1 羔羊消化器官发育特点 |
1.2 羔羊消化机能特点 |
1.2.1 非反刍阶段 |
1.2.2 过渡阶段 |
1.2.3 反刍阶段 |
2 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
2.1 铁的生物学功能 |
2.1.1 铁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1.2 铁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1.3 铁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2 铜的生物学功能 |
2.2.1 铜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2 铜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2.3 铜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 锰的生物学功能 |
2.3.1 锰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锰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3.3 锰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4 锌的生物学功能 |
2.4.1 锌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4.2 锌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4.3 锌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5 硒的生物学功能 |
2.5.1 硒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5.2 硒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5.3 硒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6 钴的生物学功能 |
2.6.1 钴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2.6.2 钴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6.3 钴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 反刍动物微量元素补充方法 |
3.1 直接补充法 |
3.1.1 注射无机盐溶液 |
3.1.2 瘤胃内颗粒 |
3.1.3 可控释放玻璃丸 |
3.1.4 混合剂 |
3.1.5 舔砖 |
3.1.6 饮水补充 |
3.2 间接法 |
4 微量元素添加剂饲喂效果研究进展 |
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5.1 研究内容 |
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1.3 精料补充料及营养水平 |
1.4 饲养管理 |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
1.6 指标测定方法 |
1.7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日增重及采食量的影响 |
2.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2.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日增重及采食量的影响 |
3.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3.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等 |
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1.3 指标测定方法 |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3.2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 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羔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论文结论与创新点 |
1 论文结论 |
2 论文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一种气候耐受型绵羊营养舔砖的研制及饲喂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绪论 |
1.1 营养舔砖的研究现状 |
1.1.1 营养舔砖的营养组成及饲用价值 |
1.1.2 营养舔砖的研制方法 |
1.2 营养舔砖的饲喂效果 |
1.2.1 提高牛羊的生长性能 |
1.2.2 影响牛羊的消化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 |
2 试验研究 |
2.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1.1 研究内容 |
2.1.2 技术路线 |
2.2 不同食盐及粘合剂添加水平对营养舔砖物理性状的影响 |
2.2.1 材料及方法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4 结果 |
2.2.5 讨论 |
2.3 补饲营养舔砖对绵羊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
2.3.1 材料及方法 |
2.3.2 数据采集及分析 |
2.3.3 结果 |
2.3.4 讨论 |
2.4 补饲营养舔砖对绵羊血液微量元素的影响 |
2.4.1 材料及方法 |
2.4.2 数据采集及分析 |
2.4.3 结果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3 总结 |
3.1 主要结论 |
3.2 总体讨论 |
3.3 创新之处 |
3.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6)不同碘添加水平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体外产气试验方法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碘含量下瘤胃发酵总产气量、甲烷产量、pH、DMD |
2.2 不同碘含量下瘤胃发酵后的NH3-N浓度、MCP含量 |
2.3 不同碘含量下瘤胃发酵后消化酶活性 |
2.4 不同碘含量下瘤胃发酵后的VFA含量 |
3 讨论 |
4 结论 |
(7)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肉品质及肌肉和体脂CLA调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铜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和应用 |
1.2.1 铜参与造血过程 |
1.2.2 铜参与被毛色素沉积 |
1.2.3 铜促进骨和胶原的形成 |
1.2.4 铜与其他微量元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
1.2.5 铜对反刍瘤胃内环境影响 |
1.2.6 铜对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1.2.7 铜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
1.3 共轭亚油酸的合成与畜产品品质 |
1.3.1 机体中共轭亚油酸的合成 |
1.3.2 饲粮共轭亚油酸与畜产品品质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与基础饲粮 |
2.1.2 样品采集 |
2.1.3 测定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2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
2.2.3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4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
2.2.5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2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2.3.3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舍饲滩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肌肉和脂肪中SCD、FAS和CLA含量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3.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肌肉和脂肪SCD和FAS含量的影响 |
3.2.2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肌肉和脂肪CLA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肌肉和脂肪SCD和FAS含量的影响 |
3.3.2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肌肉和脂肪CLA含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4.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16s rDNA基因V3+V4区域扩增结果 |
4.2.2 瘤胃微生物序列及多样性分析 |
4.2.3 瘤胃液溶纤维丁酸弧菌丰富度 |
4.3 讨论 |
4.3.1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4.3.2 不同铜水平饲粮对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
5.1 总体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饲粮铜水平对泌乳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细菌区系与铜代谢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铜的吸收与代谢 |
1.2 铜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 铜对奶牛免疫的影响 |
1.4 铜对抗氧化的影响 |
1.5 铜对瘤胃的影响 |
1.5.1 铜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1.5.2 铜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6 铜对铜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1.7 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1 存在的问题 |
1.7.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
2.2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
2.3 试验数据与样品采集 |
2.3.1 饲料样品的采集 |
2.3.2 产奶量及乳样的采集 |
2.3.3 血样的采集 |
2.3.4 粪样与尿样的采集 |
2.3.5 瘤胃液的采集与处理 |
2.3.6 肝脏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4 样品的测定 |
2.4.1 采食量的测定 |
2.4.2 饲料样品、粪样与尿样的测定 |
2.4.3 乳成分的测定 |
2.4.4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2.4.5 饲料、粪样、尿样与乳中铜含量的测定 |
2.4.6 瘤胃发酵指标与瘤胃细菌区系的测定 |
2.4.7 基因的测定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4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铜代谢的影响 |
3.6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3.7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
3.7.1 Alpha多样性分析指数 |
3.7.2 物种多样性曲线 |
3.7.3 瘤胃细菌区系物种组成分析 |
3.7.4 门水平相对丰度分析 |
3.7.5 属水平相对丰度分析 |
3.8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肝脏铜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3.8.1 肝脏中总RNA的提取结果 |
3.8.2 肝脏铜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4 讨论 |
4.1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4.4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铜代谢的影响 |
4.6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4.7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
4.7.1 不同铜采食量对瘤胃细菌区系组成的影响 |
4.7.2 不同铜采食量对瘤胃细菌区系种群密度的影响 |
4.8 不同铜采食量对肝脏铜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4.8.1 不同铜采食量对铜转运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4.8.2 不同铜采食量对含铜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饲粮铜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体外产气的试验方法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1 铜含量 |
1.4.2 产气量、产气速率和DM D |
1.4.3 p H和NH3-N、M CP浓度 |
1.4.4 VFA浓度 |
1.4.5 消化酶活力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气量、产气速率和DMD |
2.2 p H和NH3-N、MCP浓度 |
2.3 VFA浓度 |
2.4 消化酶活力 |
3 讨论 |
4 结论 |
(10)铜、锰、碘对牦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牦牛概况 |
1.2 牦牛营养研究进展 |
1.3 微量元素需要量研究方法 |
1.4 铜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和应用 |
1.4.1 铜与其它矿物元素的相互作用 |
1.4.2 铜的生理功能 |
1.4.3 反刍动物补饲铜源的选择 |
1.4.4 铜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分布 |
1.4.5 铜的吸收与排泄 |
1.4.6 反刍动物体内铜的检测指标 |
1.4.7 铜的需要量研究 |
1.5 锰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和应用 |
1.5.1 锰与其它矿物元素的相互作用 |
1.5.2 锰的生理功能 |
1.5.3 补饲锰源的选择 |
1.5.4 锰在体内的分布 |
1.5.5 锰的吸收与排泄 |
1.5.6 锰的检测指标 |
1.5.7 锰的需要量研究 |
1.6 碘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和应用 |
1.6.1 碘与其它矿物元素的相互作用 |
1.6.2 碘的生理功能 |
1.6.3 碘缺乏的症状 |
1.6.4 碘的分布 |
1.6.5 碘的吸收与排泄 |
1.6.6 碘的测定标准 |
1.6.7 碘的需要量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8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8.1 研究内容 |
1.8.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铜的不同添加形式和含量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前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3 铜含量测定 |
2.1.4 体外发酵技术 |
2.1.5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2.1.6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甘氨酸铜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2 不同蛋氨酸铜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3 不同碱式氯化铜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4 不同氯化铜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2.2.5 不同含铜添加剂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甘氨酸铜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2.3.2 不同蛋氨酸铜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2.3.3 不同碱式氯化铜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2.3.4 不同氯化铜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2.3.5 不同含铜添加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锰的不同添加形式和含量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前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1.3 锰含量测定 |
3.1.4 体外发酵技术 |
3.1.5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3.1.6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甘氨酸锰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2.2 不同蛋氨酸锰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2.3 不同硫酸锰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2.4 不同氯化锰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2.5 不同含锰添加剂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不同甘氨酸锰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3.3.2 不同蛋氨酸锰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3.3.3 不同硫酸锰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3.3.4 不同氯化锰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3.3.5 锰的不同添加形式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碘的不同添加形式和含量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前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4.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4.1.3 体外发酵技术 |
4.1.4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4.1.5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碘化钾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4.2.2 不同碘酸钙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4.2.3 不同含碘添加剂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不同碘化钾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4.3.2 不同碘酸钙的含量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4.3.3 碘的不同添加形式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铜、锰、碘对活体牦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5.1.2 日粮设计 |
5.1.3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
5.1.4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5.1.5 试验设计与处理 |
5.1.6 样品的采集、处理与测定方法 |
5.1.7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活体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5.2.2 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活体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5.2.3 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活体牦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5.3.2 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5.3.3 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牦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论文总体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及基金 |
作者简历 |
四、微量元素铜、铁、碘、钼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D]. 刘祥圣. 扬州大学, 2021
- [2]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D]. 翁玉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微量元素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万栋,张晓卫,冯宇哲,崔占鸿. 中国畜牧兽医, 2021(01)
- [4]添加不同水平微量元素对哺乳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邵长一.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一种气候耐受型绵羊营养舔砖的研制及饲喂效果的研究[D]. 幸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6]不同碘添加水平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J]. 韩小东,薛艳锋,郝力壮,刘书杰,牛建章,柴沙驼,张晓卫,王迅,孙璐,赵索南,张成图,李吉业.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9(02)
- [7]不同铜水平饲粮对滩羊肉品质及肌肉和体脂CLA调控的影响[D]. 孙劲松. 宁夏大学, 2019(02)
- [8]饲粮铜水平对泌乳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细菌区系与铜代谢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D]. 付辑光.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9]饲粮铜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J]. 薛艳锋,郝力壮,刘书杰,柴沙驼,张晓卫,赵索南. 动物营养学报, 2016(08)
- [10]铜、锰、碘对牦牛瘤胃发酵、血液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D]. 薛艳锋. 青海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