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四川童谣 音乐教学 融合研究
一、价值认识
四川童谣与音乐教学的融合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我们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课例实践,我们根据不同的四川童谣,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只要把四川童谣有序的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四川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帮助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把握和运用水平,直至完美地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四川童谣。
二、实践运用
(一)低段音乐教学利用四川童谣的游戏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川童谣是我们的学生最喜欢的艺术作品和教学资源,在儿童的意识中,游戏与音乐是自发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连接儿童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桥梁。许多童谣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小游戏,学生在吟唱童谣的游戏活动中,能够唤起其好奇心和联想,在内心展现一定形象、意境的事物,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在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茶俗歌》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
这是一首用指头做游戏时唱的儿童茶俗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指头边做游戏边按节奏诵读。王婆婆,在卖茶,(右手食指点一点) 三个 观音 ,来吃 茶,(将双手的大拇指中指、无名指撮在一起),后花园,三匹马,(各形成一个圈),两个 童儿 打一打,(将右手食指穿入左手圈内)王婆婆,骂一骂,(将左手小指穿入右手圈内),隔 壁子 幺姑儿 说闲话,(左的食指与右手小指迭在一起),右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左手大拇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个观音,右手大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匹马,左手食指和右手小指代表两个童儿,左手小指代表幺姑。游戏时,先放慢速度做,熟悉后再按节奏游戏。
2、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回来留一个。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圆圈,坐在位子上,一边传果子,一边演唱。
556 1 │ 323 1 │
排排 坐, 吃果 果,
553 2 │ 553 2 │
你一 个, 我一 个,
332 332 │ 1 2 1 ‖
弟弟 回来 留一 个。
(二)中段音乐教学利用四川童谣的身势编创激发学生对不同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通过拍打身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响给童谣伴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在声势动作的变化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
1、天 老 爷, 快 下 雨 , 保 佑 娃 娃 吃 白 米,
(拍手拍手)(响指) (拍手拍手)(响指)(对 拍)(对 拍)(叩 桌)(拍手)
白 米 甜, 白 米 香, 今 年 不 得 饿 慌 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拍手拍手)(响指) (拍手拍手)(响指)(对 拍)(对 拍)(叩 桌)(拍手)
2、东 打 铁, 西 打 铁, 打 个 剪 刀 送 姐 姐
(叩 叩) (拍手) (叩 叩)(拍手) (拍腿 腿 腿 腿)(拍手)(响指)
姐姐要我 歇, 我 不 歇, 我 在 桥 角 歇-——
(叩叩叩叩) (拍手) (叩 叩)(拍手)(拍腿腿 腿 腿)(拍手)
桥 角 有 条 乌 梢 蛇, 把 我 耳 朵 咬 半 截
(拍手拍肩)(拍手拍肩)(拍手 手)(拍肩)(拍手桌)(拍手桌)(拍手 手)(桌)
杀 个 猪 儿 补 不 起, 杀 个 牛 儿 刚 补 起!
(拍手拍肩)(拍手拍肩)(拍手 手)(拍肩)(拍手桌)(拍手桌)(拍手 手)(桌)
中段学生利用四川童谣进行身势编创,节奏活动和学生的心理节律与生活体验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借助身边一些器具,和肢体活动来让学生体验、表现,增强内心体验与外在动作的协调感,强化音乐情感的传递,让音乐自然流露。身体动作的参与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自然地融入其中,愉快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同时内心情感在音乐和身势编创中得以充分表达。
(三)高段音乐教学利用四川童谣的旋律编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用简单的旋律编创融合到四川童谣的教学中,在编创表现中感知四川童谣的节奏韵律,理解四川童谣的语言含义,获得四川童谣独特的美感,从而对音乐产生更浓的兴趣。通过不同的旋律编创方式如:五声调式编创,上行旋律编创,下行旋律编创,指定节奏编创,指定音符编创等,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5 5 6 1 │ 3 3 2 1 │ 5 6 5 6 │ 3 2 1 │
红 萝 卜, 密 密 甜, 看 到 看 到 要 过 年
2 3 5 3 │2 2 3 2 │ 6 6 6 1 2 3 6 │1 —— ‖
大 人 吃 饱 三 顿 饭, 娃娃要拿 挂挂 钱。
三、过程管理
(一)制定融合课例研究方案,根据年段不同,明确研究的依据、界定,研究的目标、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等,每一个音乐组成员明白自己的任务。
(二)在武侯教育云建立研究圈子,进行网络教研和集体备课。组员在网络中和教研中,有详细发言和讨论意见的过程性资料。
(三)上好融合研究课。根据任教年级,每一位音乐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四川童谣研究课,低段教学与游戏结合,中段教学与身势编创结合,高段教学与市级音乐课题旋律编创结合,研讨根据上课情况谈看法,说收获,并将研讨内容记录备案。授课教师还及时写出课后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更好地融合研究
四、推进策略
(一)四川童谣融入音乐教学从节奏入手,整体感知音乐
通过四川童谣和音乐教学的融合研究,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在童谣中感知、认知节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四川童谣融入编创教学,学生使用音乐软件编创旋律表现童谣
四川童谣的融入编创教学中,充分挖掘童谣资源,与市级课题旋律编创相结合,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音乐软件尝试给童谣编创旋律,并能进行展示和交流。
(三)四川童谣融入音乐教学,通过身势编创探索童谣与节奏的韵律美
四川童谣来源于生活,在音乐课中再将童谣通过不同的身势编创表现,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表现的生活趣味,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经验推广
四川童谣与分年段音乐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会根据年段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低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段把握身势表现,高段进行旋律编创,有序的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就能帮助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水平,能够把四川童谣完美地艺术地表现。
参考文献:
[1] 谭燕.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 [J]. 课程教材教学研 究:幼教研究,2010(10).
[2] 王丽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制约因素[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论文作者:曾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童谣论文; 音乐论文; 旋律论文; 节奏论文; 学生论文; 响指论文; 右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