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论文_燕芳

(朔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西朔州 036002)

【摘要】目的:采用对比法,比较分析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试验方法,将患者分成阿替普酶组和瑞替普酶组各48例,其中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瑞替普酶组实施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瑞替普酶组治疗后的LVEF显著高于阿替普酶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低于阿替普酶组的3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更利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状况,不良反应少,综合优势更明显。

【关键词】瑞替普酶;阿替普酶;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74-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表现为心电图ST段抬高的梗死类型,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以急性闭塞性血栓为主要病理类型,起病急,死亡率高[1]。溶栓是当前非PCI下治疗的首选方案,通过静脉溶栓阻止梗死面积扩大,促进灌注动脉再通,从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2]。不过,当前的溶栓药物众多,效果不一,在选择最佳的溶栓药物方面仍有较大的空间。本文以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二者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证。按照随机双盲试验方法分成阿替普酶组和瑞替普酶组,两组各48例,其中阿替普酶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为(62.25±3.33)岁。瑞替普酶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为(63.17±3.2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上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均给予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稳定斑块等治疗。阿替普酶组先静推普通肝素60U/kg(最大量为4000u),之后先静脉注射rt-PA 8mg,随后42mg于9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溶栓后以每小时12U/kg(最大1000U/h)普通肝素静脉滴注,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维持在对照值1.5~2.0倍(约50~70s),持续48h,之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共7d。瑞替普酶组先静推普通肝素60U/kg(最大量为4000u),之后给予瑞替普酶18mg+灭菌注射用水10ml静脉注射,半小时再次给予瑞替普酶18mg+灭菌注射用水10ml静脉注射。以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7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1.4 判断血管再通标准

①溶栓治疗开始后60~90min内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②TnT(I)峰值提前至发病12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提前到14h内;③2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④治疗后的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上述4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LVESD变化,见表1

两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明显上升,LVEDD、LVES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治疗后的LVEF显著高于阿替普酶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

2.3 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

瑞替普酶组出血3例,缺血再发生2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阿替普酶组出血12例,缺血再发生5例,心力衰竭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9.58%。两组都无脑出血和过敏反应。瑞替普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替普酶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本质是血小板发生聚集,凝结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因此治疗的关键是尽快疏通冠状动脉,缩小梗死面积,减少梗阻对心肌的损伤。静脉溶栓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方法,有报道,溶栓治疗后的生存获益期可达5年。不过对于如何选择有效的溶栓药物,始终是心脑血管领域面临的难题,因为不同的溶栓药物在实际效果、安全性及对预后的深远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性[3]。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其疗效已被广泛证实,但问题是容易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如胃肠出血等,此外还容易出现血小板再次凝结,复发率相对很高。

瑞替普酶属于新一代溶栓药物,是阿替普酶基因多位点定点诱变而生成的,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药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阿替普酶在选择作用方面更强,能显著增强药物对机体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增强对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的耐受性,且半衰期可明显延长,经静脉注射后效果更佳。有报道,相较于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对于冠状动脉栓塞3h内的治疗效果尤佳[4]。阿替普酶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的静脉溶栓药物,不过也存在再通率低、颅内出血风险及半衰期短需要持续静脉滴注等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瑞替普酶组治疗后的LVEF显著高于阿替普酶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说明瑞替普酶更有助于快速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瑞替普酶组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阿替普酶组的39.58%,安全性方面瑞替普酶组相对更有保障。两组血管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溶栓药物在促进血管再通方面疗效相近,原因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及试验方法有关。不过瑞替普酶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从综合效果及药物优势看,瑞替普酶更适合作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王弘,肖海峰.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5):185-186,189.

[2]朱晓庆,张金瑞,齐春霞.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 2018,24(18):86-88.

[3]徐楷,赵存瑞,陈入菲,等.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7,14(35):130-134.

[4]谢杰.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7):8-10.

论文作者:燕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对比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论文_燕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